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 赵彦云,你是我们白银人的骄傲
我市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归来,
他的“生命火种”将点燃广东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火”
1月10日下午,在兰大二院的特殊病房里,来自白银市平川区的赵彦云躺在病床上,两支流动着殷红血液的管子分别插在他的手臂上。他脸上洋溢着笑容,轻松地和前来探望的人有说有笑……
其实,他不是病人,他是一位志愿者——机器正在采集他的“生命火种”(造血干细胞),捐献给广东一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他的“生命火种”将点燃那名病人的“生命之火”。这是我省迄今为止完成的第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是白银市的第二例。
1月16日,在得知赵彦云已经采集完造血干细胞并回到家中时,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他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点燃生命的希望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赵彦云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其实,这都是举手之劳,很幸运我的造血干细胞和他的配型成功,能够帮助到他,我也感到很开心。”
他告诉记者,其实,为了这次生命的赠礼,他并没有付出什么,中华骨髓库甘肃省移植/采集定点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的医护人员们却是整整忙碌了好几天。1月10日上午,这些医务人员就开始调试多功能血细胞分离采集仪,检查评估他的的身体状况,为捐献做全面而细致的准备。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快要开始的时候,赵彦云的妻子紧紧握着他的双手,为他加油鼓劲。
上午10时,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5小时过去,当日下午3时许,他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当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医护人员向他表示慰问和感谢时,赵彦云说:“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根据甘肃省红十字会之前的协调,160毫升造血干细胞在及时完成检测后,将由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乘坐飞机专程送往千里之外的广东,点燃那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生命的希望。
“我给对方写了一封信,并委托志愿者带到广东,祝福受捐者早日康复。”赵彦云说,捐献完造血干细胞后,除了人感觉有些疲惫外,其他方面都挺好的。接下来,他会好好休息几天,再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希望能让这个家庭重获新生
记者通过与赵彦云的聊天,得知他1978年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曾在原平川区一水泥厂上班。2003年由于企业改制,赵彦云和妻子双双下岗,虽然遭遇人生低谷,但是经过努力,他现在在平川区工商局红会路工商所公益性岗位工作。2007年加入了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
多年来,除了每年参加义务献血,他还通过各类公益平台,为社会贡献微薄之力,先后30多次累计捐款2000余元。他曾给北京天云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心捐款500元,荣获北京天云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中心颁发的“爱心证书”。
“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其实是个偶然。”2013年8月31日,赵彦云和往常一样去献血时,听了白银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造血干细胞知识的介绍后,他毫不犹豫地抽取了8毫升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从此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没有想到自己能这么快就配型相合,去年9月份,我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征求我是否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赵彦云表示很惊讶也很激动,征得家人同意后,在朋友同事的鼓励下,他毅然决然地答应同意捐献并郑重地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为人父的他告诉工作人员:“患者比我小几岁,也是位孩子的父亲,希望我的捐献能让这个家庭重获新生。”
1月5日,赵彦云在妻子及平川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赶赴中华骨髓库甘肃省移植/采集定点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期间,赵彦云每天都要注射两次动员剂、多次扎针,尤其是在注射动员剂后出现头晕等反应后,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乐观面对。
为了能捐献质量更好的造血干细胞,赵彦云从得知高分辨配型后就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每天都不间断,不管工作忙到多晚,他都会挤出时间来锻炼身体。赵彦云告诉记者:“我原来也有锻炼身体的习惯,但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的事情,断断续续有所耽误,但现在为了挽救那名患者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坚持。”
帅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