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真实的蒋介石 令蒋介石震怒的“余则成”原型(上)

2018-01-16 08: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假如历史选择了蒋介石_真实的蒋介石_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p=18&j=d&c=35848&r=32000656&stc=80

令蒋介石震怒的

“余则成”原型

他是北伐先驱,保定军校高材生;他是白崇禧同窗,蒋介石校友;他是参谋奇才,曾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官拜陆军中将;他是“密使一号”,是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级别情报官;他到底是谁?他是真实历史中真实的潜伏者—吴石。

从1949年起,台湾海峡成了一道真正的铁幕,中国大陆和台湾进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武装对峙。事关国家顶级机密,我们不知道双方到底有多少谍报人员在对方阵营里长期潜伏。余则成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他的故事在历史的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真实地上演着。

1950年6月10日,戒备森严的台北街头笼罩着一种恐怖的气氛。青年公园水门外,马场町刑场,台湾宪兵南区分队的全副武装的宪兵押着四名五花大绑的犯人从车上下来。

真实的蒋介石_假如历史选择了蒋介石_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四人被强令一字排开跪下,从左到右分别是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中共华东局特工朱谌之、吴石副官聂曦上校、台军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

时针指向16时30分,阴霾低垂,宪兵队长王才金一声令下,枪声齐响,四人同时向前扑倒,4名执刑宪兵趋前又各补了一枪,执刑完毕。

随后,当时的台湾名记者龚选舞来到行刑地,开始拍照,很快,这组照片就出现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这是蒋介石的命令:死要见尸。究竟是什么让蒋介石如此震怒,竟要亲眼看见吴石被枪决后的现场照片才能解心头之恨?

毛泽东书桌上的台湾战略防御图

1950年是中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特殊的一年。国民党残部刚刚撤至台湾,立足未稳:作战部队只有20万人,编制混乱、人心惶惶,还要分兵守备舟山、金门马祖和海南岛,台湾本岛防务十分虚弱;政府大员四散,孔祥熙、宋子文远走美国;杜鲁门政府则刻意与蒋介石政权保持距离。这一切让国民党政权内部充满“失败主义”情绪。

反观祖国大陆,人民解放军正有条不紊的清剿各地国民党残部和土匪武装。四年战火淬炼的解放军不仅数量上占据压倒优势,其装备水平,作战能力亦空前强悍。此消彼长,不能不说1950年前后正是解放台湾的大好时机。

一个真实的蒋介石_假如历史选择了蒋介石_真实的蒋介石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解放军一面加紧制定攻台作战方案,另一方面愈加重视秘密战线的情报收集。吴石和他的《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就在这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949年8月,原任福建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吴石被蒋介石任命为“国防部参谋次长”。他抵台后便展开了情报搜集工作。为尽快取回吴石掌握的重要情报,华东局领导决定派长期在上海、香港活动并有子女在台的女情报员朱谌之(化名朱枫)潜入台湾。朱谌之按预先约定,在基隆码头把已经到手的第一批重要情报交到了特别交通员的手中。这批绝密情报迅速通过香港传到华东局情报部和总参作战部。1950年1月上旬的一天,《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摆在了毛泽东主席的办公桌上。毛泽东默默翻阅着,面色沉稳而又严峻。真实的蒋介石他很感兴趣地问作战部长:“这样机密的情报,你们是怎么搞来的?”作战部长即刻答道,“是华东局情报部专程派人送来的。他们最近派去一位秘密特派员,而且还是个女同志,与国民党军队的一位上层人士接上了头。这情报就是那位上层人士提供的。”

毛泽东十分认真地听完,看样子很高兴。“这位秘密特派员,还有你们那位‘密使一号’,都很能干!我建议,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

只是,历史在1950年拐了一个弯,吴石用生命换来的绝密军情没能发挥它应当发挥的作用。

日本陆大第一名

吴石,字虞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8月生于闽县螺洲吴厝村(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螺洲镇是清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的故乡,读书风气极为浓厚。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陈宝琛将自家小斋为公学,聘吴石的父亲为汉文主讲。真实的蒋介石8岁的吴石便随父入学作旁听生,“记忆力之强,遂震惊侪辈。”宣统三年(1911年)福州于山起义成功,开智学校首倡组织北伐学生军,18岁的吴石毅然报名参加。北伐学生军解散后,吴石改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结业后被保送入保定军官学校,同学中有后为国民党国防部长的白崇禧,也有投奔共产党的张治中。民国5年(1916年)12月毕业考试,与试者八百余人,吴石名列第一。1929年,吴石以福建省军事参谋处处长的身份,受福建省主席方声涛指派,东渡日本留学,先在炮兵专门学校,翌年考入日本陆军大学。他在《自传》里说:“此后三年在校,片刻不懈”,“至于所作之战术案,日教官颇重视,常付印分送,并命余登台讲述。参谋本部分派留日学生,以余为最有心得之一人。”毕业成绩也都名列榜首,被称为“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1934年,吴石刚从日本回国,即参加参谋部第三所的一个研究日本及收集情报的机构。他利用日本的书报杂志,又托留日士官生猎取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历时3载,编成《日本作战之判断》及有关材料十余种,名为《参二室蓝皮本》。至“八.一三”抗战,“日军一切兵力部署及攻击指向,悉如蓝皮本所判断,即是开战以来,敌人之兵力番号与编制,亦无一不相符。”纵观吴石军旅生涯,实为一参谋奇才,他长于搜集资料、筹划作战、培养军事人才、著述军事书籍。如果不是出生在那样一个时代和那样一个中国,以其天资勤奋,难保不会成为一代兵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