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演进,“生命教育”理念逐渐变成大学转型的目标之一,在探讨当前高职学校体育教育的课堂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定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后,结合“生命教育”的观念,形成“生命教育”与高职体育教育的更好融合,促进高职体育教育的不断进步与演进。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
一、高职体育教育状况及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忽视“生命教育”要求。高职学校成为培育国家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理应将大学生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质疑反映于日常的教学中,尤其针对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毅力品格的体育教育来说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案范文,帮助大学生追问个人社会生命价值变得尤为必要与重要。体育教学目标应在以“纲要”为前提跟基础的同时,也应按照不同学生而有所不同,抑或能否以个性化教学成为体育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确保无法符合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高心理预期值,将教学目标真正展现“纲要”的本质规定,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的目标。2.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体育课堂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能借助体育课程深刻理解生命的涵义,决定了推动广大大学生针对个人生命价值内省的程度,同时也无法检验出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真正理解。但当前众多的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设定仍时常固守以往的教学内容模式,缺乏对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探讨,缺乏对“纲要”的指导观念与本校实际状况相结合,只机械化的开设了如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等基本项目,教学目标设计的也较为简单,未能真正展现出职业学校教师的特色,未能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健康等将来职业生涯中无法利用到的基本保健知识及其对社会生命价值的涵义,如此单一、简单化了的体育教学内容难以推动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难以推动“生命教育”落到实处。3.教学评价更加简单化。当前,绝大多数高职类院校的体育教育评价设置的较为简单,对学生的评判方式“将学员平时的出勤率和测验分数加上期末考核成绩成为其最终的体育成绩”[2]。对学生的评判基本都是以出勤次数多少、基本技能掌握是否到位、理论常识掌握程度成为评估标准,忽略了教师通过体育教育是否身心能力改变、对待生命价值的见解是否有所改观抑或深刻,是否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未考虑怎样将“生命教育”理念如何融入课堂评价的设定中去,即使有考量但也仅限于表面的融合,这些都难以确保生命教育才能很好融入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中。
二、“生命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育的方式
1.教学目标应清晰、明确。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生命体验,通过体育教育让学员的生命体会有所提升,不再将“生命教育”口号化、形式化,高职学校体育老师应该立足职业学校教师的现实状况,找到生命教育、生命体会等与教学目标的呼应点,设计合适本学院教师的体育课堂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不能脱离实际状况,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否则将会遭遇“空、大”的地步,更不能将体育老师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轻易理解融入教学目标,而应按照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入手,避免因过度夸大、难以推动而扭曲了“生命”的真正内涵。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应当从以上三个层面开展,即首先借助特定的体育项目、活动鼓励教师对自然生命产生畏惧之心,这样方能教育教师珍惜生命,以及将来职业生涯中做到爱惜身体健康;其次,通过精神生命的层面培养学生坚忍的魄力品格,提升教师自我心理素质,确保身心两方面和谐发展;再次,从社会生命层面培养教师树立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个人价值的谋求必须以社会责任的承当为前提,加强教师对社会生命的理解并且付之于实践。2.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实践出真知,但凡理论的诞生必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体育教育若应推动与“生命教育”的完美整合,也必定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体育教学的内容还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回归生活是推动“生命教育”与高职体育教育整合的必经之路,唯有此,方能将生命的精髓、对生命的尊重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方可培养教师对生命的感受内心自省。
体育教师可以借助系列体育活动、课程课堂等方式让学员充分感受生命的宝贵与价值,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案范文,当前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时有出现一些因不堪工作、生活重负而结束自己生命的风波,这些事故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生命的戕害、自身对抗打素质弱、无法转移负面心态等行为的弊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适应将来职业、生活所带给的压力,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日常的体育的技能、知识、技巧等,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或者转移压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抗打击能力,培养坚强品格。3.教学评价应“去简单化”。在体育课堂环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教师与师生的双边活动构成了教学环节,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教师从全方位的视角对学生的综合体现作出评判,即,教学评价,“生命教育”本质上要求体育学生无法做到以发展的心态去评判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求老师时刻保持着对教师积极关注、适时引导。教学评价不能以教师能否积极提问问题,体育项目技能是否做到位、体育竞技中取得成绩等简单划一的规定成为评估标准,而是需要从“相对动态的、全方位的、不断发展的视角对待每一个学生”,力争做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结合的立体的、动态的、“去简单化”的教学评价。生命是必须他们以尊重之心看待,对人的评判也需要收到同样的对待,任何人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与价值,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做到客观、立体、“去简单化”的对待学生,尊重教师的个体变化、尊重教师的不同层次性,把人性的关辉撒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之中去,使“生命教育”真正的融入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岳海峰.基于生命教育的高职体育课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研究,2014.4.
[2]谢迎霞.“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课堂存在的难题与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17.6.
[3]岳海峰.基于生命教育的高职体育课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研究,2014.4.
阿拉觉察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