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教学教研师训】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021-04-27 07: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学目的:

1、理解李诗表现的观念情感,学会“知人论世”。

2、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研读、赏析。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高中时学习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同学说说其特点。

明确:该诗主要记述梦境中的山水,表达画家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品质。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象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象原野上的奔马。在诗里,诗人一抖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诗仙,一同神游“蜀道”吧。

二、解题

1、简介文体知识;

2、简析内容:本诗以遒劲豪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技巧,描绘了蜀道的艰辛,表现了作家杰出的美术才华,充分展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构思风格。

三、阅读课文

1、自由诵读;2、提名朗读;3、齐读。

注意“其险也/如此”等句的句读及一些字词。

四、疏通字词

五、整体把握,梳理思路,把握诗歌字面基本内容

导入:泉有泉眼,文有文眼,题也是题眼。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哪个?

明确:难。

思考:题目即讲攀登蜀道之艰辛,即是说蜀道翻越雄奇,那么这些词语是写这方面内容?

明确: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思考:那么此前此后又分别写的是哪个?

明确:前写开辟之难,后写安居之难。

小结: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排序,先写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辛(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视角,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后从将来人事之险的视角,写蜀地是是非之地,难以安居。

附:板书

开辟之难

难攀越之难

蜀道难教案范文_教案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

(nán)安居之难

六、布置作业

思考:那么本诗是不是就是写蜀道之难呢?请思考完成练习三第4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技巧:分析主旨,赏析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字、号;2、本诗是近体诗吗?3、齐读课文。

二、分析主旨

1、回顾上节课内容,将上节课板书内容再次板书下来。

2、分析主旨

思考:练习三(4)。

提示:分析诗歌的方式是多样的。《重创诗歌的戏剧天地》就告诉我们一些方式。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知人论世”。本诗写于什么背景呢?看注释1。其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向衰落的过渡时期。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地理形势的描写,是在告戒李唐王朝应避免一些野心家作难(板书“难”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和关切,表达了作家的爱国情怀。应该说,诗人的猜测之后是受到印证的'。755年有安史之乱,761-766年又有段子章反叛等。

可见,本诗其实是浪漫主义之作,但而是体现了诗人关照现实的情怀。

诗人少年时期即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宰相招到明朝为官。诗人非常开心,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藁人。”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期望他作为一个点缀升平的著名儒者;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官吏欺压,为官一年多即被逐出长安,于是自此漫游四方。但是诗人颇有道家出世的观念,但他一直关注着现实社会。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参加了打着……

三、赏析

思考:诗人如何体现蜀道的壮美高大?

明确:主要有: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2、侧面映衬:黄鹤……;3、夸张:扪参历井……连峰去天……4、烘托:鸟声悲凄。

小结:诗人正是这样以变换莫测的笔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蜀道的峻峭高大,描绘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山水画卷。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

开辟之难

难攀越之难难

(nán)安居之难(nàn)

浪漫主义的现实情怀

蜀道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词的主旨、寓意。

教案范文_蜀道难教案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词的意韵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优雅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词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评述,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他们称颂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后来,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神仙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哪个样子的呢?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一下。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作家。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蜀道难教案范文,东游吴越,北上南京,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梦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倚重,权臣的忌恨,加之个人的乖张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芜湖。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更可代表其书法传统。他兼善各体散文,尤以诗文为精,是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依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浑质朴的笔调,运用夸张比喻的技巧,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壮丽的山峦,既写了蜀道的艰辛,又写了一生旅程的艰辛。全诗气势磅礴,风格粗犷,表现了作家杰出的美术才能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展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构思特点。

2、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唱读的过程中领会诗中非常拗口的字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xūxi) 鱼凫(fú) 秦塞(sa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o) 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2、在校长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师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发音跟句读,在教师有疏忽的地方给予改正。在师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非常重要的词语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来往。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_教案范文_蜀道难教案范文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蜀道难教案范文,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3、①在老师串讲重要字词,学生已经无法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开篇: 主旨句一见

一 叹 高 蜀道来历

难 行 蜀道高峻

二 叹 险 景物凄凉——以“何时还”起

可 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三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 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②在总体把握文章的过程中,以掌握文章结构为线索,鉴赏本诗。

(1)、诗人如何来体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穿行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况味的环境气氛,有力地营造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蜀道之难,艺术地描绘了奇特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样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山水画卷。

4、在学生即将无法把握全诗结构跟对文章有一定赏析的基础上,探讨文章的艺术风格。

本诗用了大量文学人的词句,字数从碱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长奔放的语言简约,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近代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发生一次。这只是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发生一次都帮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产生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穿过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之后的情形。——这更象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月亮旁边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哪些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山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作家猜测游者在中途所看到的景色。画面是苍凉的:鸟鸣,使森林变得非常安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场景相比,色调是变了,也体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氛围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失落得可笑。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场景,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这么”。

教案范文_蜀道难教案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大,确非他人之能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差异之速,愈变愈奇,又常常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5、在学生即将深入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诗。

作业:背诵全诗

《蜀道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白的诗歌特征。

2、 赏析本诗戏剧特征:a 将神话传说、想象和夸张融为一体的特点;b 章法上主旨句

重复出现,副句多变;c 句式灵活多变,语言质朴多姿。

3、 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语】

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美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依然到不了拉萨。”公元20xx年七月三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飞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美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人们的偏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谁呢?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建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建立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办祭拜,召开酒宴或举办其它庆典时表演。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意义有了差异,指一种合乐的诗文,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晚明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比如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讽喻乐府诗体裁的佳作。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跟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作家,与杜甫并称“李杜”。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漫游十余年,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南京,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梦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倚重,权臣的忌恨,加之个人的乖张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芜湖。李白是屈原之后,古代诗坛上更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他极为倾服。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强调:“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孤愤。”二人诗风不同,而各臻绝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