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耶稣会士来华历史意义_耶稣会来华传教的过程_耶稣会士来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17-03-01 04: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耶稣会来华传教的过程_耶稣会士来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_耶稣会士来华历史意义

转载下面这篇文章,可以帮助理解《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三卷第三章瞿太素

《中国史研究》 1997年01期

瞿太素的家世、信仰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沈定平

【摘要】:瞿太素的家世、信仰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沈定平凡熟悉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人,大都推崇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作出的贡献。一些宗教史学家更把他们称之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不过,徐、李、杨三人同来华耶稣会士的交往,主要是在利玛窦1601年初进入...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太素 中西文化交流 传教士 中国传统文化 教义 炼金术 入华耶稣会士 书信集 《中国科学技术史》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瞿太素的家世、信仰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沈定平凡熟悉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人,大都推崇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作出的贡献。一些宗教史学家更把他们称之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不过,徐、李、杨三人同来华耶稣会士的交往,主要是在利玛窦1601年初进入北

瞿太素的家世、信仰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沈定平

凡熟悉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人, 大都推崇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作出的贡献。

一些宗教史学家更把他们称之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不过, 徐、李、杨三人同来

华耶稣会士的交往, 主要是在利玛窦1601年初进入北京以后。在此之前利氏居留中国的

十七八年间(利玛窦于1583年9月抵达广东肇庆) ,即当他的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的

传教路线基本形成, 传教地区由肇庆、韶州向南昌、南京和北京逐渐扩展的时期, 与利

玛窦交谊甚笃, 且对传教路线的形成和教区的扩大, 给予过巨大影响与帮助的人, 便是

苏州常熟儒士瞿太素。鉴于瞿太素似明若暗的家世, 驳杂多变的信仰, 以及在中西文化

交流中的作用, 过去研究者不多, 故在此提出讨论, 以就教于国内外学者。

最早向世人介绍瞿太素情况的, 是利玛窦从肇庆来到韶州后寄出的信件。1589年(明

万历十七年) 9月9日在他寄往澳门的信中, 第一次提到来自南雄府的瞿太素有礼貌的

访。3年后, 又谈到曾去南雄府看望一位绅士朋友瞿太素① 。到晚年撰写回忆录时, 利

玛窦对瞿太素身世的叙述更为详细。他说, 瞿太素“是一个被称为尚书的第二级的

儿子, 苏州人, 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他的父亲曾获得科举考试的魁元。“这

位官吏以他的学识、也以他的生活廉洁而负有盛誉”。接着, 利玛窦写道: “他的儿子

(太素) 是这个家里的天才, 如果是继续学习的话, 他肯定会得到最高的荣誉的。相反

地, 他变成一个公开的败家子。他青年时就摆脱了孝道的约束, 父亲死后, 他越变越

坏, 交结败类, 沾染种种恶习, 其中包括他变成炼金术士时所得的狂热病。他父亲的遗

产必定很多, 但在炼金炉中烧个精光, 以求创造无穷的财富。他沦于贫困, 在老家呆不

下去, 便带着妻子仆人在国内周游, 拜访他父亲的朋友, 利用他们的友谊, 靠念旧得点

财物。”②

稍后, 进一步谈及瞿太素的人, 乃是于1623年(明天启三年) 亲自赴其家乡常熟开教,

并同他的亲属有过直接交往的耶稣会士艾儒略。艾氏在《大西西泰利先生行迹》中叙述

道:“ 姑苏瞿太素者(讳汝夔) , 大宗伯文懿公之长子也。适过曹溪(韶州南华寺所在

地——引者) , 闻利子名, 因访焉。谈论间深相契合, 遂愿从游。”③

虽然西方传教士言之凿凿, 但揆诸中国史籍, 却不免陷入似明若暗、扑朔迷离之中。

其一, 从当时名士李春芳、王世贞撰写的墓志铭或传略来看, 有关瞿景淳的生平事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