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导游词作文_平遥古城明清一条街_平遥古城景点介绍
篇一: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太原晋源区金胜乡寺底村西北二里的蒙山,北齐高洋于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中外驰名的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10米。作为山西及至世界佛教、建筑、雕刻史上的一大奇迹,蒙山大佛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学界的关注。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二年便开始在山西建立寺院,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涌现出法显、慧远、昙鸾等一代高僧,随着几大佛教宗派的确立,山西因此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而北齐兴佛时期修建的开化寺,则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
据《北齐书》与《北齐》均载“凿晋阳西山(蒙山)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传说李渊做太原留守时,参拜蒙山大佛的当晚梦见佛光普照,以为祥瑞,从而坚定了起兵的决心。在此之前,隋文帝为大佛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高祖李渊来游,复改名“开化”。唐高宗与武则天巡幸晋阳时,对蒙山大佛的庄严宏伟感慨不已,回到长安之后,命令内宫的能工巧匠为大佛制作了一件硕大无朋的袈裟,派遣特使送到晋阳,在晋阳僧俗的万众瞩目之下为大佛举行了披戴袈裟仪式。以后历任太原守吏都在布施维护蒙山大佛。蒙山大佛在皇家的眼中,形同国庙,在百姓眼中至灵至宝,倍受尊崇。加之大师云集,高僧如云,其社会和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再往后,后汉高祖刘知远又为蒙山大佛建造了遮风庇雨的阁楼,取名庄严阁,阁高五层,每层建房二十六间。宋淳化元年,前寺院建成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宋代又在后寺北半里许蒙山北峰蒙头山建“杭州天目山祖师峰彻禅师塔”,其塔距大佛约200米,高大巍峨,称“雁塔峰台”,俗称“千层塔”。民谚有“倒了千层塔,砸了后寺院”之说。元世祖忽必烈敕封国师辇真八匝赤住寺。元末,开化寺毁。明时复修前寺,后寺与佛从此湮没无迹。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为大佛胸部,大佛从此再现。
作为太原旧八景之一,蒙山历来就是游览名胜。据说蒙山的月亮来得比其它地方早,落得比其它地方晚,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朗朗乾坤,朦朦月色,天山一色,残星几点,其情其景让人流连忘返,因而从古就有“蒙山晓月”之说。另在海外,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将蒙山大佛称为交城山蒙山大佛,尤其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认为其是历史悠久居中国佛像之首。平遥古城导游词作文加之蒙山开化寺,从北齐始,历代均有碑刻留存,再有晋阳帝王之气象云集,王维、王翰、王之焕、王昌龄等历史名人之灵集,古风悠然,文化积淀很深,很有开发和利用价值。
王剑霓,这位如今已年逾八十的老人,是第一个走入大佛视野的寂寞来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职于当时太原市南郊区文化馆的他便开始了对西山大佛的探寻。1980年10月,55岁的王剑霓被抽调参加全国地名普查,再上蒙山,最终发现了刻有五代刘知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的残碑,从而最先与大佛结下世缘。之后作为太原市南郊区政协委员的他每次区里开“两会”,都要提出来开发保护蒙山大佛。他的提案,引起了同样有慧眼的原太原市政协主席、现太原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李海恒的注意。在他的支持下,南郊区区委从紧张的经费中挪出一部分来资助当时区里的文化界人士写一些调查文章,呼吁社会上有识之士的关注。随后南郊区分为小店区和晋源区,范世康同志担任晋源区第一任区委书记,也是多次上山考察蒙山大佛,上北京,请专家,呼吁抢救蒙山大佛,同样囿于经费局限,无法完成开发保护工作。
真正为大佛拭目的是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同志。本着文化强省强市的政策,他提出了一定要抓住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形象,提升“软实力”,展示文化,传承文化,并把对蒙山大佛这类遗产保护
可是合娶老婆你太恶心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