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

2021-02-19 0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实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员工、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交谈、交流、对话、讨论。课例研究主要围绕一节课展开,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重点解决上这一课中存在的这些教学问题,聚焦于推动学生的真实发展课例研究报告范文,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全过程。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成为实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思考及寻求缓解这种弊端的方式跟步骤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表现新课标教学模式?课堂探究活动能否组织才有效?各种种类的课如何上效果绝佳?不同类型特点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一、课例研究的由来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形成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实例探究引入课堂领域来培育和教育教师,每年每个哈佛商学院的学员都应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取得很大成功,并为其他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方式而产生现在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的基本特征、目的、意义

特点:以思考为前提、以观察为形式、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点、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需要用“以难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充当研究的契机。

目的:校本研修中的磨课研究除了关注文本学习跟彼此争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

意义: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克服了以前教研课的盲目性。以难题为中心,围绕问题进行座谈。课例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系统,教师共同讨论,交流分享,得到长期的信息,共同体验成功与问题,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三、课例研究的类型

1、问题式课例研究:通过界定或定量观察,以推导的方法看到跟整理而直接获取,然后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典型难题,围绕此类问题进行思考跟行动(归纳法)。

2、主题式课例研究:预先由各校或教研组通过调查探究等方法,发现跟梳理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题,然后,组织学生联系主题进行观课,重点阐述教师课堂行为中与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演绎法)。

3、混合式课例研究:上述两种形式并不是截然分开,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交织在一起。例如,以课堂观察的方法,发现跟归纳出一批问题,从中找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产生课例;若课例问题带有共性特征(多数学生共同问题或感兴趣的、跨学科的),便产生了某个主题;组织教师再次围绕主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课例研究

四、主题式课例研究

(一)“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程序。

护理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_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1、主题确定。

研究源于问题,只有选择了一个好的难题作为研究的主题,“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能够得以有效施行。因此,各校要围绕有效课堂的课题,选择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难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2、主题学习。

主题明确后,就要围绕主题举办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难题的理论根据,提炼解决难题的详细策略。具体的学习方法有三种:

(1)读书

围绕主题选择相关的教育杂志、教育著作等文字资料进行学习。其中,学习教育理论期刊和教育著作,主要是寻求理论基础,学习各地教育是搜集别人解决类似难题的的实践心得。

(2)读图

围绕主题选择针对性强的名师示范课录像、影碟等影音资料进行学习。主要是为研究者提供缓解问题的详细教学情境与技巧。

(3)读人

围绕主题请学者进行专题讲学或与老师科教员及业务指导部门的教研人员进行的探究沙龙等活动。

学习能运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3、主题设计。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_课例研究报告范文_护理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中的主题设计是指既带有个体化,又具备合作意义的“集体备课”,这种集体备课可根据“个别备课——同伴议课——个性补改”的程序进行。

在进行主题设计时,要在某些备课之前先确认主备人,个别备课指参加研究的试验教师围绕研究主题确定设计内容后,精心设计教学。这里的“设计”是指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力贯穿解决难题的“基本模式与技巧”,同时最注重“有效教学”理念的支持,即学生“主动参加”的相关模式。

同伴议课指全体实验学生在某些备课,彼此产生个性教案后,通过说课法或微格教学模拟法,实验教师围绕如何准确解决研究的难题,以主备人为中心,进行研讨交流。

个性补改指主备人在同伴议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情特点跟时尚教学风格的修改,使之作为非常健全、理想的缓解问题的教案。

4、主题行动。

主题行动是指将“主题设计”好的方案付诸教学实践。这里的“行动”,既包括主备人的“上课”,也比如其他研究合作者的“观课”。(“听课”与“观课”。“听课”不仅要“听”,还要“看”——看学生的心情状态、交往互动状况、思维状态,以及学员的学习收获和实效;看学生的课堂思路、情境创设、气氛调节、问题处理方法等等;还必须记录跟思考,是一个涉及教学全方位的、内涵丰富的探究活动。观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研究”,可以运用观察研究的各类方式进行。观察的对象不仅是“课”,但关注点却是揭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以便进行“以难题解决为中心”的行动。)

就主备人的“上课”而言,“主题行动”不仅意味着忠实地执行教案,而且应根据动态的教学情境课例研究报告范文,创造性地推动有效生成。这是因为主备人如果处于真实的课堂,而对具体的学生,就不得不根据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跟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去灵活地调整教材,调整教案。

就“观课”的合作者而言,“行动”不仅包含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能否有效,而且也包含倾听和观察所设计的方案被执行的真实过程,倾听和观察方案的执行是否合理。而在课堂教学中策略、方法利用是否有效,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关注学生,看学生能否主动参与。

5、主题反思。

主题反思是指在主题行动后,主备人首先结合自己的“上课”进行思考,进行个人的课后说课,而其它的合作者要在“观课”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这种反思也能称之为“集体讨论”。讨论应聚焦在疑问解决的方式、途径上,主要看能否带动学生主动参加。

在以上充分的主题反思的基础上,主备人应细心地对自己的教案进行重新设置,从而产生典型的课例。

6、主题后续

课例研究报告范文_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_护理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后续是指这次“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的后续总结阶段。

其他合作研究者要在主备人结束课例研究后,结合自己在参加过程中的技巧,选择其它教学内容,进行尝试实践。并应在尝试实践后进行这次活动的小结,撰写成果(研究经验、札记、论文、课例设计等)。

因此主题式课例研究能简洁概括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五个环节。

(二)主题式课例研究常用操作方式

上述是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下列四种:

1、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生物、历史、地理、思品等学科。

2、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

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主要适合于同高一教学班少的学科以及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古诗文教学、阅读课课堂、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历史专题的复习教学等等。

4、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三)主题式“一课二上三讨论”研究方式

由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质,一个教师教的并行班较好,所以在进行主题式课例研究时,建议采取主题式“一课二上三讨论”的方式。

主题式“一课二上三讨论”课例研究方式是指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个教学内容由同一位教师先后上两次课(前后两次上课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学生),教研组成员对这堂课的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三次讨论。通过行为跟进和困惑追踪,执教者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全体学生共同寻求缓解问题的有效策略,最终超过个个有收获,人人有增加。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_护理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1、操作步骤及推进思路

其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次讨论:选择主题,集体备课;

第一次上课:课堂实施,行为跟进;

第二次讨论:评议提升,形成新案;

第二次上课:再次施教,连环跟进;

第三次讨论:提炼总结,形成案例。

其详细的方法跟实施策略是:

(1)选择主题,集体备课。主题的确认是“一课二上三讨论”课例研究有效推进的保障。确定研究主题应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突出学科特点,密切关注当下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焦点问题。主题确定以后,选定一个教学课题,确定一位执教老师,全体组员围绕主题和教学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共同讨论,形成初案。

(2)课堂实施,行为跟进。在“一争论”形成初案之后,执教老师第一次上课。全体组员围绕研究主题全程参加教学观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录像,便于进一步探讨、研究。

(3)评议提升,形成新案。“一上”结束后,全体参与者立即召开第二次讨论。讨论应围绕研究主题跟既定目标进行。先由执教者进行教学反思,谈课堂实施的得与失,然后你们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畅谈听课感受,并与“一争论”中达成的议题进行对照,重点是找出存在的难题,深入探讨,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难题的方式,形成新的教学预案。

(4)再次施教,连环跟进。连环跟进是主题式“一课二上三讨论”课例研究的特点。因此,将“二讨论”形成的新案,由同一位教师进行第二轮教学(也可以是不同的人),是连环跟进的关键环节。在第二轮教学中,全体组员再度有目的地参与课堂观察,作好相应的课堂记录,并与“一上”进行仔细对比,着重检验在“二争论”中强调的弊端改进方案能否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课例研究报告范文_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_护理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5)提炼总结,形成案例。“二上”结束后,全体学生却围绕研究的主题进行探讨。“三讨论”更多关注的是对前后两次讨论跟上课的状况进行探讨相当,追踪反思,进一步明确问题的缓解策略,总结规律,形成经验,指导未来的教学。同时,将探究过程中的讲稿、课堂实录和评议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和小结,形成课例报告。

五、主题式课例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提升自我。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蜕变的基础,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学生个人的自觉意识跟行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主题式课例研究过程中,全体参加学生借助不断反思,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促进了教学行为的优化,提高了自身实行新课程的素养和水准。同时,教师十分明晰自身现有的演进水平,正确对待外界对自己的评判,更有助于厘清自身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

(二)促进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与有效合作。主题式课例研究为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研究中,每一位教师都是活动的设计者与实践者,他们提供原有经验,又取得新经验,这种新的教研氛围跟教研文化,促使学生群体从封闭走向开放,为教师创设了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促使学校逐步变成蕴含生机与蜕变的学习组织。以主题式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方式,完善了高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创设了一种教师间相互关怀、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文化气息,使大学除了作为教师成长的场所,同时也作为教师真正产生创造事业、不断学习跟提高的“学习共同体”。

六、进行课例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研究与一般课堂研究活动(公开课)的区别

课例研究:有探究的主题、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设计、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思考、主题不明晰;或弱化、写教案、缺少显性化的实践思考

教学研究(公开课):严格意义上的选课、着眼于研究的阐述、强调行为跟进、选课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课、着眼于评课的探讨、往往是低水平重复

(二)注意“展示课”与“研究课”的区别。

“课例研究”方式的“研究课”,指围绕课例需要解决的难题“备课”(个人或集体),根据课例预设的目标跟策略“说课”,围绕课例问题解决的模式“上课”,实际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组织“观课”;通过非常课例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跟效果,进行自我思考,并组织同行和学者“评课”。这与现在一直举办的展现课(或称为“优质课”)活动是有根本差别的,展示课多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授课老师通常以演出形式重复“表演”,使得许多“展示”异化为“做秀”。

(三)研究主题不鲜明。

主题式课例研究,主题是课例研究的核心,它能使研究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跟方向进行,但鉴于缺乏实践经验,在确认主题时通常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主题更加明晰,缺乏针对性;二是学科种类不突显,不利于参与者集中精力进行教学研究跟行为跟进。例如:“历史学科如何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或“关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主题,前者更加明晰,后者既宽泛又没有突出学科特点。

(四)行为跟进与研究主题脱节。

受以前的教研活动形式影响,参与者在进行课堂观察和探讨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摒弃研究主题,又重回了“就课论课”的阶段,导致行为跟进停滞或失效,这样能够将探究主题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