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壮阔的革命音乐_李鸿章与戊戌变法_戊戌变法背景音乐

2017-01-22 00: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壮阔的革命音乐_戊戌变法背景音乐_李鸿章与戊戌变法

一、设计思路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戊戌变法的背景、变法内容及历史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相关图片、历史资料,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获得情感体验,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材分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戊戌变法是其中的突出代表。19世纪末,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则进行了一场富国强兵的尝试——戊戌变法。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了,但是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戊戌变法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并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志士们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的行动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

本课在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后来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其经验教训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公车上书;②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和事件;③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与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师生谈话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正确地剖析和理解;②通过阅读和分析课内外中的历史信息,掌握提取信息、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③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认识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②从对维新人士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事迹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③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其深刻教训成为历史的有益借鉴。

五、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二)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与资料阅读法。戊戌变法背景音乐

七、教学过程

生:大家好,我是《》记者某某,下面播报一则来自大清帝国的新闻:

PPT: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割让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突然传至,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公车上书。”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督察院”门前请代奏,但督察院拒绝代呈,故上书根本未送达皇帝。

师:同学们,一则新闻报道把我们带到了不平静的1895年,清光绪帝二十一年。这一年的中国发生了两件有影响力的大事:《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这两个事件有没有联系?有,根据以上新闻可知,正是《马关条约》的签订,直接引发了“公车上书”,《马关条约》是一个非常苛刻的条约,它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国家主权的丧失,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接受的,于是便有了“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知识分子的,“公车”是举人进京赶考专坐的马车,引申为知识分子。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公车上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落实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