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精选高中数学教案范文3篇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精选高中数学教案范文 3 篇 Selected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plan model 第 1 页 共 14 页 精选高中数学教案范文 3 篇 前言:地理是全球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总称。是一门 综合性的基础学探究宇宙表面的物理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他们之 间互相关系的学科。本讲义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对于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 的特征,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案的构想跟计划、并以启迪发 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跟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能按需编辑更改及打 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 Word 打开,按住鼠标 Ctrl 键且鼠标点击目录内容就能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 1:高中教数学教案模板 2、篇章 2:高中教数学教案范文 3、篇章 3:高中教数学教案范文 篇章 1:高中教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大洲是全球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表明中国跟美国的经纬度位过程与技巧 通过学生对 地图的阅读,使教师学会从地图上学习数学常识的素养 情培养教师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 学生的自教学内容 称述性知识 “亚细亚”和“欧罗巴” 亚 欧大陆 亚洲的地理位置 时区与区时。
第 2 页 共 14 页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掌握中国跟美国 地理位置及特性。 原认知知识 豪感 培养教师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激发学生的自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 教学资源 印 刷资料 小测试题 多媒体资源 flash 动画 模型实物: 地球仪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 理位置。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政治位置。 教学关键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评析法学会探讨某个已 知区域各政治事物之间的互相 联系及该区域的物理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那里?(播 放一段关于中国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 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第 3 页 共 14 页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教师阅读课本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 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起源 2.亚欧大陆 亚洲和美国的台湾部分连在一起地理教案模板范文,合称亚欧大陆,是世 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 1-1,进行探讨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至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 南纬 10 度~北纬 80 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 25 度~西经 170 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第 4 页 共 14 页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两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 西与美国相连,西南与欧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是全球第一大洲。 我们借助对中国的学习,直到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应该从经纬度位置跟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表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中国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 置,来表述一下。 学生借助读地图 1-1,对美国的地理位置 进行表述。 活动 分小组探讨,发表各自看法,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 36 度~北纬 71 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 9 度~东经 66 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 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把握的表述中国政治位置的方式跟方法来 分析掌握美国的政治位置。
(学生小组研究完成) 篇章 2:高中教数学教案范文【按住 Ctrl 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第 5 页 共 14 页 1.理解三圈环流的产生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跟特征。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产生。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 大气环流是造成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因素,也是 气候产生的重要因子,对全球各国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 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规定教师能否理解把握 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有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 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产生,并在大脑中产生正确的、 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经常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 试过多种课堂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教师分成不同纬度, 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跟学员一起画图的方法教学等等。 第 6 页 共 14 页 收效不同,但都不梦想,突出的难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 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想法,因此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 流的知识解决难题。
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考试。也曾 考虑运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 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顺利。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致贴近教 学时,便立刻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过 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审视,认真探讨后自己总结得出 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争论得出的,并且头 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到思路清晰而严 谨,应用出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课前备考: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法来回忆热力环流的 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气运动最简 单的方式──热力环流,它是因为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产生的 空气环流。全球高低纬度之间能否存在热量变化呢?那么能否 存在热力因素导致的空气环流呢?思考。 第 7 页 共 14 页
对他无利就藐视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