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要:“课程基地”作为全新事物进入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实践与探究领域,许多高校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一线的实践心得。本文从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心得出发,对课程基地建设的特点、基础、目标跟内容、创意和效能、落实和保障作了平台的阐明跟想法的阐发,提出了课程基地建设需要从学科本位走向课程引领的主张。 关键词:课程基地;学科本位;课程引领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8-0013-03 2011年,江苏省首批大学课程基地建立,于是,课程基地成为课程变革十年征途的既一看点进入广大教育者的视野。但怎样理解课程基地?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在哪里?物化成果与课程基地建设的关系能否?这一系列的难题仍旧困扰着一线的探索者们。本文试图从课程基地建设的特点、基础、目标、内容等方面廓清课程基地建设的模式,以期对课程基地建设者们能有所借鉴。 一、课程基地建设的特点 美国奥恩斯坦等教授在《课程:基础、原理跟问题》一书中列出了五种有关课程定义的基本观点,如课程可以定义为一种行动计划,或一种书面文献,包括超过设定目标或目的的思路;课程可以从广泛的涵义上定义为对学习者的经验所作的处理;课程是一种系统,用于处理人与过程,或让平台运作所必须的员工构成和程序;课程是一个研究领域,包括其理论基础跟知识领域,以及其自己的研究、理论、原理跟对这类知识进行解释的学者;课程还可以从学科内容或内容构成来定义等等。既然课程的定义是繁杂复杂的高校教师教案模板,那么,对课程基地的定义则只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课程基地这个新生事物,有人认为,它就是学科基地,就是活动场所,就是展示教学成果的地方,因此,如何认定课程基地的内涵与特征,对于推动课程基地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推行水平,促进教师学习方法转变等至关重要。 第一,基于校本底色。课程基地从主题的选取、内容的突破再至过程的
查看全文
课程基地建设:从学科本位走向课程引领|学科课程的相关文章
摘要:本文主要对于《构造地质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最强的特征,从教学计划安排跟教学活动举办两个方面,就怎么提升教学品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教学计划;教学活动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个环节组成,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最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跟教学工作的加强均要表现这一课程的特征。 随着学校教学计划的调整,尤其是学时数的差异,高校的教学安排要相应改变,而我校在此门课程的课堂计划中没有合理安排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个环节的教学时间。首先没有明确实验环节教学时间。《构造地质学》的实践性很强,没有实验环节支撑,同学们很难真正理解与把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并将基础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理论课课堂时间大约48学时,从中分配多少时间用于实验课完全由任课老师自己安排,这导致不同的老师授课内容量上存在差别。若任课老师自己安排其他时间用于实验课,那学校跟机房资源运用或者学生时间安排只是个难题。其次,野外实习环节通常安排在学期末6月底或7月初,这个夏天通常气温较热,野外地质填图相对辛苦,影响了实习效果。此外学期末通常是考试周,不少同学因打算期末考试而对野外实习重视不够。而且学期末与理论课时间间隔较长,学生不能及时将学习到的理论常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很好地理解学到的课本知识,这影响了的学习效果跟教学品质。 为表现《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特点,教学计划中实验课与理论课时间安排一般比例1:3。如此,理论课时间则相对降低。为适应这一课堂计划的差异,教学内容上要作相应调整。本科生教育注重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削弱,因此规定本科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地质构造的型态、分类跟整理分析有关地质构造的资料跟方法,及各类地质图件的阅读分析知识跟编制方式,能初步应用物理基本原理
查看全文
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探讨与实践 [《构造地质学》课程课堂的几点思考] 的相关文章
摘 要 基础物理实验是数学化工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教师实验技能跟能力的重要系统。从课程的变革内容跟效果两方面分析基础物理试验课程建设的对策与效益,阐述课程变革对课程建设跟学员培养的切实作用。 关键词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制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113-02 化学基础实验是物理化工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实验课,是培育打造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有一门面向全校相关专业教师开办的实践类课程。 本课程由传统的无机生物试验、分析力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数学物理试验整合而成,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与相应的理论课紧密联系,具有自己独立的培育目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技巧。该课程突破了四大基础物理试验教学模式框架的限制,按地理学科的整体性在数学一级学科的层面上安排教学过程。通过本试验课程的举办,不仅提高了学员的“三基”能力训练跟培养,而且提高了基本常识运用能力跟基本开发能力的培养;加深了对所学无机生物、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基础物理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理论常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同时,为后续的专业实验、综合设计试验、创新实践课程或者毕业论文等课堂环节奠定稳固的基础,真正发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作用。 1 课程内容的变革 化学基础试验课程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化学”一级学科为系统,以能力、素质培育为基础,构建实验工程的课程课堂新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有化学试验的教学方式,建立了“一体化、三层次、四模块”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1.1 重组化学基础试验课程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演进,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一方面,学科之间的界线有时不再分得那么明白,有些实验项目的重复开设,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
查看全文
课程变革【构建课程课堂新制度,推进基础物理试验课程变革】的相关文章
广东大学探索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羊城晚报 周聪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升级脱节如何缓解?授课对象受限于商业机密等窘境该怎么进行?针对上述难点,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邹德军教授带领财经类专业教学队伍,从2012开始着手对大专财经类专业课程的课堂进行变革。经探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专业以课程课堂“任务化”与工作任务“课程化”为核心,搭建课程课堂产教融合微系统。“此次教学改革,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借鉴产教融合等理论推进的。”邹德军介绍,经过多年的探求与实践,团队探讨了财经产业特性跟课程课堂情况,提出了“产业为源、教学为本、融通校企、合用共赢”的课程课堂理念及相应策略。只有好的模式,才能使转型更畅顺,为此邹德军建立了政企互通的制度。据介绍,在转型探索的过程中,邹德军和队伍设计跟实施了企业人士兼课、教师到企业兼职、工分学分互认等管控方法。与此同时,组建结构化教学队伍。以兼职劳务合同形式组成结构化教学队伍,使学生具备企业职工身份、企业人士也承担学生角色。邹德军介绍,课程课堂“任务化”、工作任务“课程化”是这次变革的核心。那么,“两化”到底是什么?课程课堂“任务化”,是选择最新财经科技工作任务分解到课程课堂若干环节,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完成课程部分学习内容,并将工时认定为学时、工分认定为学分。工作任务“课程化”,则是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内容,分析职业素养、脱敏涉密资料、设计教学情景、修订课程标准、改进评价方式,建设能广泛使用的课程资源,完成课程教学供给侧改革。据悉,目前该研究跟实践成果已在职业学校与市场企业等12个单位利用。已建立市重点专业1个,成为市级优秀教学队伍建设工程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程3门,论著使用少于万次,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从80%下降至97%。成果服务企业超百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文/周聪)(《广东高校探索
查看全文
课程课堂改革【广东大学探索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章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预测综合高中影视基础课程课堂现状和出现的难题,针对综合类大学影视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的剖析与构建。通过转变教师与师生的教学定位,使教师由被动存储学习变主动构建学习。教学方法改革推动考试变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影视基础 理论课堂 教学方法 实践 一、教学改革的模式 目前成为综合类大学中设定的影视制作方向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重心要放到影视作品的趣味与制作上。影视教育家周传基认为:“电影戏剧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把握的,而是应经过长期的学习跟实践。”综合类大学的影视制作方向课程最要加强脚踏实地的做,将复杂的影视理论整合在更多的实践操作中去了解、去感受。[1]在艺术创作道路中,我们不停地研究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但制作型艺术,没有技术就谈不上艺术。而科技是应日积月累才能推动的,不是简单地背理论就可掌握的。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中,经常发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难题。要缓解这种的难题,就要转变教师与师生传统的教学定位。让学员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存储学习向自主探索学习转变。 二、出现的弊端和准确的变革方式 (一)强调教师创作认知的过程 传统课堂方法中,学生上交的是阶段训练作业或是影视片段作品,其中的认知过程是不容易被学生看到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发生的难题是,一个班的教师上交的作业常常容易发生相同创意点以及是表现手法雷同。[2]究其原因大体出现在相同的创意材料来源、资料的共享、创作认知过程不细致等弊端。在其它设计课程中也常会出现类似难题,一个班级上交的作业中有一部分相似的作业发生。这未作为了很多学校至今设计课程的一个通病。想要减少这种的状况,就要提出构思思维过程这个设计的重要阶段,将设计过程与设计结果相同重
查看全文
课程理论的基础对课程发展的含义_综合大学影视基础理论课程课堂改革的相关文章
摘要:通过对蔬菜栽培学课程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系统梳理与深入探究,对已有蔬菜栽培学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和加强,强化该课程理论课堂、实验教学与制造实践相结合的程度,采取多种适宜教学方法,综合改善教学效果,以进一步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跟应用技能,提升其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园艺行业服务。 关键词:蔬菜栽培学;教学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30902 1引言 目前园艺行业是我国发展更快、最活跃的行业之一高校教师教案模板,作为园艺产业一大分支的蔬菜行业在新的态势下遭受着诸多机遇和挑战。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推进,人们对安全、优质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蔬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因此成为培育农业人才方面的园艺学科面临着严酷的考量跟挑战,也对基础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规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蔬菜专业人才,是促进蔬菜行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方法,因此该学科课程课堂改革与变革势在必行。 蔬菜栽培学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高的应用型理论学科[1],该课程具有关联学科众多、实践性较强、产业发展快速等特征[2]。目前,新态势下教学改革使该课程课堂时数不断缩减,因此给该课程变革与转型提出了较高要求[3]。为了适应新处境下的教学改革需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跟教学品质作为该课程课堂改革的主要任务。近年来,结合当地蔬菜行业的演进形势跟规模,笔者和其它专业学生在蔬菜栽培学课程的课堂中进行了相关的构建跟实践,对该课程课堂模式进行了变革与创新,期望达到加强理论常识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疗效。 2蔬菜栽培学课程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难题 2.1总论和各论学时分配不合理 根据贵州大学现有教学大纲,该课程总学时为81学时,其中总论54学时,各论27学时,从分配比率来看,总论占6
查看全文
课程变革与转型 蔬菜栽培学课程课堂改革与变革的相关文章
课题 寻找春天 课 时 4-1 累计(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记录动植物变化的活动,感受春天景色的变迁和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欲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观察春天常见的花的形态、数量等活动,培养教师热爱动植物的感情跟对动物进一步认识的观察兴趣跟观察能力。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春天的明显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素养和审美素质。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认识春天的主要特点。 2、使用不同方法,积极参与“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 3、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观念。 教学难点 使用不同方法,积极参与“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培养教师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 借助花 进一步认识春天的主要特点: 一、歌曲导入: 问:谁知道这首歌的昵称? 师:就是这首歌。 今天我们就来寻求春天。 (课件演示板书《寻找春天》) 师:请你想一想你心中的寒冬在哪里? 师:当我们一提起春天的时侯,你首先会想起什么? 二、认识春天盛开的花、感知春天 问:你在夏天都见到这些花?同时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过渡:老师也认真观察了身边的环境,发现了许多在夏天盛开的美好花朵,我想请你们跟我一起去欣赏一下。你们愿意吗? (播放课件:各种花朵的照片) 并做简单的介绍 问: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在夏天盛开的树叶,你的心中感到这种花怎么样? 师:你都记住了这些花的名字?能用简单的语言来介绍吗? 三、赞美春天、抒发情感、提高环保观念 师:你想对这种可爱的花朵说点什么吗? 师:是呀,这些可爱的树叶把我们的秋天装扮得五彩缤纷。我们要从小、从那时、从自己起初保护那些可爱的花朵,用我们的力
查看全文
教学设计模版_寻找春天的教学设计,上交.doc的相关文章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依托网络科技改进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改革目标。本文结合天津科技大学已经成型的课堂教学网上运行和已经建设实践教学网上信息系统的融合与运用,并进行推行,从而确立真正完整的、合理有效本科生教学信息系统。 关键词:教务管理;实践教学;信息化 一、高校教务信息系统构建的意义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跟基础。教务管理工作是指大学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教育宗旨,运用先进的管控方式,组织、协调、指挥与指导各方面人员的活动,以便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完成国家所建立的教育目标。教务管理工作是大学课堂工作的中枢,是确保高校教学模式正常运转的枢纽,它是一项目的性、计划性、适应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教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固和教学品质的提升,关系到大学的发展跟人才的培育,在高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急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务管理方法、手段或者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必须,无法较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务管理水准的主要方法是升级管理者的观念,增强对管理活动的科学了解。同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高校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推动教务体制改革的有利措施。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平台,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要素要统筹兼顾,实现实践教学网上管理,达到整体最优化的效果,从而确保实践教学模式高效、高质量地运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实践教学网上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自2010始,教育部组织举办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跟发展中一项具备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
查看全文
思政课实践教学共享系统建立【探究高校实践教学网上信息系统的建立】的相关文章
你还不是伊拉克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