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学院教案范例及样式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关于教案编写的通知
为确保课堂教学品质,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究与转型,便于总结教学心得、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根据学校教案编写的特点,特制定本院课程讲义编写参考格式。希望培训学生按照格式规定做好教案编写工作。
一、大学教案的含义
大学教案是指根据一定内容跟形式,设计编写的能供操作的课题教学推行方案。又称课题教学计划。由于各种课题不一,教学方法各式各样,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但是需要具备课题、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三个基本项目。
二、大学教案的特点
1. 大学教案与中小学教案的区别
中小学课堂课题教学计划(教案), 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完善,称为课时计划;大学课堂课题教学计划(教案),大部分以课题为单位进行完善称为课题教学计划(教案)。
2. 大学教案与学校讲稿(讲义)的区别
(1) 讲稿(讲义),它所承载的基本是常识信息。教案,所承载的基本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
(2) 讲稿(讲义)的模式产生,受教学过程的常识逻辑支配,而教案的模式产生,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
(3) 讲稿(讲义)与教案,二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4) 内容上,讲稿(讲义)涉及的是知识性项目,教案涉及的是组织性项目。
(5) 表现形式上,讲稿( 讲义)篇幅较长,教案则是几百字或千余字就能。
三、大学教案的编写
大学教案的设计编写,是指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拟定(规范)的内容跟形式写出课题教学计划。内容是指对课题实施教学管理的组织工程的总和。形式则是指将教案内容统一起来的构架形式或内容体现方式。表格式跟文字叙述式教案,就是最普遍很主要的两种教案形式。参看附件:教案范例。
编写教案的大概步骤如下:
1.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应体现:知识的深度、广度、教学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素质教育。确定好教学目的的关键是“适度”。
2.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及时反馈矫正学习。
3.确定教学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选定教学方法;最好选择两种以上教学方法,以一种为主;既应大胆创新,又要注重实际效果;学习他人教学方法,切忌机械模仿。教案编写的核心是确定教学方法,它是集学生的理念、知识、经验、能力之大成。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教案的品质与水平。
选择例题习题。选用例习题应当考虑: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多样性。
5.设计编写教案。由于各个教师的心得有所不同,驾驭课堂教学的素养有强有弱,所以教案还有详略之分。
详案(以新课为例)的内容主要包含: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小结、作业等项目。此外,各个环节需用多少时间,也应在教案中注明。简案则是详案的讲稿。一般来说大学老师教案模板,新校长都要说出详案,在听完之后上课之前最好进行试讲,必要时请有心得的教师进行指导。
6. 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学生对本课题教学效果反馈的小结记录。教学后记就内容来讲,可以概括为:全面阐述教学过程。特别留意对意外看到、点滴收获、以及因部分欠缺而迅速补充的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
根据反馈要尽快反思,成功的加以肯定并总结提高,失败的或不足的还要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教学的详细机制。这对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6年3月
附件:教案范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实施细则
一、课程名称、属性、学时及考核方法
1、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B
2、课程属性及种类:技术基础课大学老师教案模板,必修
3、先修及后续课程:…………
4、学时数:40,其中理论课时32学时,实验8学时。
5、考核方式:考查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讲授单片机硬件构架,包括:CPU平台结构、存储器组织、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FSR等;指令系统及程序设计基本原则;系统扩展,包括基本I/O,键盘,显示器、A/D,D/A等。要求学生把握单片机硬件平台结构,特别是存储器组织形式,掌握单片机指令系统的轮询模式,常用指令及程序设计方法,了解单片机应用平台的扩展方式。并借助实验加大对单片机应用平台工作的理解。
本课程将课堂的总体目标定位在把握单片机的整体构架,初步掌握其指令系统和编程方式,对单片机应用平台的设计研发过程有一定的知道,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跟应用打下基础。
三、授课对象以及基本状况
本课程培训对象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4级1、2班85名学生组成的课堂班。该班学生已经完成电路、模拟电子科技、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微机原理等先行课程的学习,后续课程涵盖到继电保护、微机保护、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远动系统、PLC等课程。
四、授课内容及课时安排及重点难点处理
1、总体安排: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8学时。
理论课安排7个单元:
1)单片机概论;(2学时)
2)51单片机硬件平台结构;(6学时)
3)51单片机指令系统;(4学时)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6学时)
5)定时/计数器及中断系统;(4学时)
6)串行通信接口;(2学时)
7)单片机应用平台扩展(6学时)
以上30学时,加上2学时考查时间,共计32学时。
实验课安排4个单元:
1)开发装置使用及程序设计实验;
2)定时/计数器实验;
3)中断系统实验
4)LED显示实验
共计8学时。
2、各章节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章单片机概论
内容:介绍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单片机定义跟特征;单片机一般结构;单片机发展简史和演进趋势;单片机生产厂商及规格;单片机应用状况;学习规定等。
重点:单片机定义、特点跟通常结构,单片机应用领域和演进趋势。
第二章51单片机硬件系统结构
内容:单片机总体结构;单片机存储器组织;单片机工作原理;SFR集中管理模式;单片机引脚功能;单片机并行总线的组成;最小系统概念;系统工作时序。
重点:单片机存储器组织、单片机引脚功能及并行总线的构成;
难点:51单片机采用哈佛结构,其存储器组织由4个物理空间,3个逻辑空间组成,分别用不同的指令进行数据传送操作;单片机引脚的复用;单片机并行总线的构成。
第三章51单片机指令系统
内容:机器指令格式;51单片机寻址模式;指令分类;常用指令举例。
重点:51单片机7钟寻址模式;指令执行结果对PSW的影响。
难点:寻址模式;指令应用。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内容:汇编语言句子格式;伪指令;汇编语言程序一般格式;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中断服务程序;子程序;程序设计举例:运算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多分支转移程序(散转)等
重点:汇编语言程序一般格式;子程序及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制;散转程序
难点:主程序与子程序之间的参数传递、子程序及中断服务程序中的现场保护、现场修复等概念跟实现方式;程序设计中传输单元的分配等。
第五章定时/计数器及中断系统
内容: 1.定时/计数器结构、工作原理,TMOD/TCON的设定和控制,计数器初值的计算和植入;2.中断基本概念,51中断系统构架,中断屏蔽、中断允许、中断优先级等概念,SFR及中断初始化。
重点:1. 定时/计数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定时计数器初始化;2. 中断系统结构,中断初始化,中断响应过程。
难点: 1.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2.中断系统初始化,中断相应过程。
第六章串行通信接口
内容:串行通信基本概念;51串行通讯接口结构;通信接口工作方式;各种形式下的收发过程;串行通讯SFR设置;多机通信平台结构跟工作过程;串行通信程序设计举例。
重点:串行通讯概念;通信接口结构及工作方式;SFR设置;多机通信概念跟工作过程。
难点:波特率的概念、计算及修改原则;收发程序设计;多机通讯平台及工作过程。
第七章单片机应用系统扩展
内容: I/O模式介绍;接口电路的作用;51单片机并行总线与串行总线的构成;程序存储器、数据存贮器的扩展与操作;I/O口的扩展与操作;键盘的扩展与操作;LED显示器的扩展与操作;A/D、D/A的扩展与操作。
重点:无条件传输、查询传输跟中断传输的概念;接口电路的定义及功用;各种基本组件的扩展与操作。
难点:外部扩展采用中的设施地址译码、分配与推导;接口的概念;设备的扩展与操作
五、教学方法
单片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组件其理论部分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而所涉及的科技部分既特别详细。对应用单片机解决实际问题来说,掌握单片机技术原本还仅仅掌握了其应用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还涉及到对控制理论的把握、对对象的知道,对电子线路的知道,对控制算法的知道。从原先的课堂来看,学生认识单片机硬件结构并不困难,困难在于不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平台,设计了软件系统既不会编程。根据以上状况,并按照所安排的学时数或者本课程课堂目标,拟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对51单片机整体构架的把握,突出存储器操作、各用途配件的构架与操作及常见组件的扩展和操作;软件部分指出程序编制格式的规范性,结合试验对典型程序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员把握单片机程序设计方式,并使学生在试验中加以验证;
2.为解决内容与课时的矛盾,除精选讲授内容、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强度外,还能安排一定的自学内容;
3.为确保考查课的课堂质量,在名次考核方面采取学生出勤、作业,实验,考试全方位考查方式;
六、成绩评定方式
ü对教师出勤状况,学习态度进行考查;(10%)
ü作业考查(10%)
ü实验考查(20%)
ü随堂考试(6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李鸿等专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湖南大学出版社
[2]何立民主编 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与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ISBN 7-81012-994-5/tp.408定价:28.50元 2000年8月第1版
[3]何立民编著 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平台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ISBN 7-81012-136-7定价:35.00元 1990年1月第1版
编写人:
2006年8月20日
文档附件:
十几亿中国人民是祖国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