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课堂竞赛教学设计汇编共27篇.doc
PAGE1-1、认识线段——陈艳华………………………………………………………………12、认识线段——张玉云………………………………………………………………33、认识厘米——王勇…………………………………………………………………54、确定位置——张艳莉………………………………………………………………75、认识角——周娟……………………………………………………………………106、除法竖式——严蔚…………………………………………………………………127、观察物体——刘倩…………………………………………………………………168、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刘妍慧………………………………………………189、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黄斌……………………………………………………2010、24时记时法——成小丽……………………………………………………………2311、24时记时法——王德祥……………………………………………………………2512、认识分数——陈芝娟………………………………………………………………2813、认识分数——孔祥华………………………………………………………………3014、平均数——虞益锋…………………………………………………………………3315、找规律——胡晓颖…………………………………………………………………3516、找规律——王春晴…………………………………………………………………391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黄亚蕾……………………………………………4218、三角形的认识——吴静……………………………………………………………4419、认识负数——顾娟…………………………………………………………………4620、认识负数——傅燕娟………………………………………………………………4921、小数除法和乘法——尹素文………………………………………………………5122、找规律——孙春育…………………………………………………………………5323、认识公顷——梅志华………………………………………………………………5524、解决难题的思路(倒推)——刘国文………………………………………………5725、认识比——吴存明…………………………………………………………………6026、解决难题的思路(假定)——徐志刚………………………………………………6227、百分数的认识——陆建民…………………………………………………………64教学设计认识线段东台市实验中学陈艳华【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下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鼓励学员经历了解线段的活动过程,会叙述线段的特点,会画直线。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教师初步的空间理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教学具准备】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贺卡。教具: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教学过程】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1.出示两根铅笔(经常、一弯),引导学生看到他们的不同之处。2.出示两组学生活动图,一组跳绳、一组拔河。引导学生非常手中的绳子有哪些不同?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变曲为“直”,初步了解线段。(1)?引导学生想方法把一根弯曲的毛线变直。(2)?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如何做的。(3)教?师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认识线段)(4)生指,从那里到哪里可以看成线段?看看线段是哪个样的?老师讲述: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直线的端点。(板书;端点)(5)同桌合作,互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直线?两个端点在那里?老师演示变式。先弯,师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再向不同的斜方向: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师捏住毛线的一部分,生强调:哪里可以看成直线?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1)生活中有众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直线。比如,(长方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师带学生强调。(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也有这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直线?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3.?依据线段模型练习。(1)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这种的图形来表示。()这两条短竖线表示直线的端点。(2)请学生闭上嘴巴想想线段的样子。(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同桌讨论、独立完成、集体交流。(5)图形组合成小房子,数数这个图形上有几条直线?变化组合图形,直至成为一个圆形。(6)引导学生在圆纸片上创造出一条直线。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教师讲述:折痕也可以看成直线。引导学生折出比今天的折痕长的直线。比较发现,得出推论:线段有长有短。4.画线段(1)老师先示范画一条直线,再让学生试画。(2)强调问题,引发反思:如果没有尺,还能用这些工具画出线段?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1.P49第3题。(CAI出现两个点)学生尝试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2.P49第4题。(CAI出现三个点)鼓励学生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这句话是哪个意思?猜一猜画下来是哪个图形?3.P49第5题。(CAI出示四个点)学生独立尝试画直线。4.判断线段的长短。(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直线,引导学生非常。
)四、全课小结,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略)认识线段南京师专泰兴附属实验中学张玉云【教学内容】苏教版初中语文二高一上册第48~49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构建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线段的主要特点,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直线。2.使学生能按照对线段的初步了解,从一组图形中区分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直线。3.重视培养教师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点。【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构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故事导入:猫捉老鼠。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1)变曲为“直”。引导学生观察学具(毛线),问:你们能想方法把这根线变直吗?非常:拉紧后的线与以前的线有哪些不同?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师(一手拉住线)问:这样能得到线段吗?如何能够得到线段?得出:用手捏住线的两头,这两头就是直线的两端,两头的点叫做“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总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3)变式判断。
师捏住线的两端进行变式,引导学生观察。(4)了解线段的示意图,建构线段模型。(5)总结特征。(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2.强化特征。(1)到生活中找线段。①引导学生强调直尺上的直线。②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线段。(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到图形中找线段)。3.操作实践。(1)折线段。组织学生折彩纸,体会“线段有长有短”。(2)画线段。引导学生构建画直线的方式。4.深化理解。(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理解“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引导学生先设想“画成的是哪个图形”,再完成。三、自主总结,课外延伸。你有哪些收获?也有什么问题?拓展延伸,激励探索。认识厘米沭阳县第一实验学校王勇【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高一(上册)第48~4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检测物体重量的方式,能恰当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直线。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估测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纸条、作业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引入新课1.师生谈话①老师和教师比高矮,让学生感受要了解物体的厚度是多少应该量一量。②用喜欢的软件测量课桌面的长,让学生感受要想受到统一、准确的检测结果。必须用尺子来测量。③指出:尺的特点有众多(出示学生尺、钢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绍名称),今天我们先来了解学生尺。2.出示学生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探讨)①交流:尺上有数;有众多长短不一的线;有字母“cm”。②讲解:尺上很多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以下以及周围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以下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重量的常见单位,人们通常用它作单位量非常短的物体。今天老师就带领小同学一出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1厘米①师:你们想了解1厘米有多长吗?指出:0到1这两个刻度之间的宽度就是1厘米。问:从1到2这两个刻度之间的宽度也有1厘米吗?从2到3这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呢?②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宽度也有1厘米?③提问:谁能用一句其实一说,在直尺上,哪两个刻度之间的宽度是1厘米?④小结:学生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对应的刻度之间的宽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有多长。①仔细观察1厘米的宽度,并用手比划一下,再记在脑子里。②取出宽是1公分的硬纸条,提问:用这张纸条的宽和1厘米比一比,你看到了哪些?(一样长)这么这根纸条的宽是多少呢?(1厘米)要求:用手指和中指把纸条轻轻压住,再把纸条轻轻抽出,仔细观察拇指和中指之间的缝隙,保持不动,再拿起手来相互看一看。③闭上嘴巴,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用硬纸条插回去校正一下。④举例:想一想,你还见到这些物体的长(或宽)大概是1厘米?3.认识几厘米师:小同学已经找到了这些总共是1厘米长的物体,也明白了1厘米就是尺上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宽度。那么2公分就是尺上哪两个数之间的宽度?3厘米、5厘米、8厘米?4.测量物体重量①师:小同学真聪明!这么你能写出以下物体的长各是几厘米吗?(出示书上例2图)回答:量的是哪个?有多久?你如何了解的?②师:小同学已经会看图说出物体的长度了,那么他们会用尺量出物体的宽度吗?试着量一量刚才那根纸条的长是几厘米。教师询问不同的答案,学生用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的检测方式,教师逐一讲评。提问:你认为在用尺量物体的宽度时,有哪些地方是要提示小同学留意的?③师:小同学真了不起,你们自己总结了量物体重量的方式。
目前请你们用这个方式来量一量自己双手的宽和一指的长。5.用尺画指定间距的直线①提出要求:画一条4厘米长的直线。②交流画法,并确立:一般从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刻度4。③练一练:画一条7厘米长的直线。画好后,同桌交换测量检测。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假如请你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一下黑板较长边的厚度,你认为如何样?确定位置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张艳莉【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标本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教学目标】1.在准确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法叙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能初步依据相应的表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活动中,经历有序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物体所在位置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理念。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真谛,体会生活里处处有英语,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确定位置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装有小猪图片的信封,写有座位号的卡片,固体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谈话:小同学,今年春天咱们中国顺利举行了第29届上海奥运会,你们看了吗?如今让我们一起回顾那紧张人心的时刻。
课件播放开幕式及田径赛事的相关截图。2.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体会感悟,建构方式(一)做操图——认识第几排第几个1.巧妙设疑,激发认知冲突谈话:我们人类今天顺利地参加了奥运会,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也非常喜欢体育活动。这不,它们正在举办森林运动会呢!课件出示做操图,福娃:现在运动员正在进行舞蹈演出呢!设疑:在这样多的小动物里有一个是同学最偏爱的,你能一下就猜出它是谁吗?假如同学告诉你,它在第2个,你能一下猜中吗?老师告诉你们,它在第4排第2个。现在他们了解它是谁吗?质疑:我终于告诉你们这个小动物的位置了,你们的看法如何还不一致呢?总结:大家都有自己找位置的方式,但是要确认这种小动物的位置,还得采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小动物们是如何确定位置的呢?想看看吗?2.细读信息,学会确定位置(1)确认第几排课件播放:小猴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谈话:你能按照两个小动物说的话,看出怎样确认第几排吗?引导学生明确:习惯上以前往后数确认第几排。(2)确认第几个回答:那又是如何确认第几个的?明确:从左往右数确认第几个。提问:现在你能确认第4排第2个小动物是哪个吗?(学生提问)3.初步应用新知(1)谈话:你最偏爱哪个小动物?请你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说出它的位置。
马云忽悠了太多人做淘宝卖家亏得一踏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