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高一地理上册综合训练试题及答案

2019-11-18 05: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季风环流的成因_全球季风图_全球季风环流示意图

高一网权威发布《高一地理上册综合训练试题及答案》(全文共5417字),更多高一地理上册综合训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档资源请访问无忧考网高一频道。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地理上册综合训练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呈顺时针,公转呈逆时针

B.地球自转呈逆时针,公转呈顺时针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公转均呈逆时针

D.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公转均呈顺时针

解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时,都呈逆时针。

答案:C

2.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长江三角洲地区()

A.昼长达一年中值

B.日落时间将逐渐推迟

C.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增大

D.正值冬至日

第一步:定局1,排四柱即根据预测人的预测时间排出四柱比如:2015年9月15日12时15分四柱为:乙未 乙酉, 甲午, 庚午,甲子(戊)2,定顺逆与局数即根据预测人的预测时间来定顺逆阳遁:冬至后夏至前的这段时间为阳遁阴遁:夏至后冬至前的这段时间为阴遁局数取 (年支序数+月数+日数+时支序数)除9之余数比如:2015年9月15日12时45分 农历:八月三日局数为(8+8+3+7)÷9余数为8因为此时是夏至后冬至前起的局,定为阴局,所以此局为阴八局第二步排盘1,画九宫格画九宫格时要先画大方格,表定天地,再画小方格,表定九州,切不可画成井字格,四面透风、气场不聚,操作者就会分散注意力,抓不住要领,影响解盘。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吃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10~12月为冬季,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10月作为冬,白昼最长,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毫无春意、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冬至到春分为冬季,也是春天的头一天、秋季的代表月份,夏至到秋分为夏季,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9~11月为秋季、春,4~6月为夏季。

答案:A

3.在地球由a点公转到b点的过程中()

A.公转速度逐渐增大

B.公转速度逐渐变小

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D.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

解析:由a到b,即表示由12月22日到次年3月21日之间。这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先由慢变快,1月初以后,再由快变慢。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答案:D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4~5题。

由于我国地震2/3发生在大陆地区,而且绝大多数是震源深度为20~30km的浅源地震,故对地面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较重,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由于宏观现象是定性的,描述较为模糊,因此,随着地震科学和地震工程学的发展,人们试图用一些物理参数作为烈度的定量指标,如:用地面加速度、速度和地面位移等。一般把震源距地面的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深度为60~300km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km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在1 g 100 ℃的水变成100 ℃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间距增大,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d正确.答案ad 3.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存在着相 互作用力 d.观察布朗运动会看到,悬浮的颗粒越小,温度越 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小颗粒由许多分子组成,所以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指悬浮颗粒内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b选项错误.布朗运动虽然是由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其重要意义是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反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c选项错误.观察布朗运动会看到固体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故d选项正确.答案d 4.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和弹簧相似,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乙分子由无穷远处向r0移动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答案d2.关于布朗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扩散现象b.布朗运动就是固体小颗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到尘埃飞舞,这是尘埃在做布朗运动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但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b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D

5.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全球季风图_季风环流的成因_全球季风环流示意图

D.测量山峰的高度

解析:科学家和地质工作者通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地下的矿藏。

答案:B

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既复杂又有规律。读图回答6~8题。

6.若图1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高

B.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高

C.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低

D.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低

解析:若题中图1表示的是热力环流,则甲地气流下沉,气温低,气压高一些。

答案:B

7.如果图1中甲、乙之间表示的是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季风环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环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该环流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甲一定是亚欧大陆,乙一定是太平洋

D.甲一定是太平洋,乙一定是亚欧大陆

解析:东亚季风环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图中没有交代季节,所以无法判断陆地与海洋。

答案:A

8.若图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模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赤道低气压带

B.丙是极地高气压带,丁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丙、丁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D.丙、丁之间是中纬西风带

解析: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丙、丁之间是中纬西风带。

答案:D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代表的地理事物形成的时间早晚不同,按由早到晚进行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解析:根据被破坏者形成的时间总是早于破坏者的原理可推出答案。

答案:D

10.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断层左侧岩块上升,右侧岩块下降

B.断层右侧岩块上升,左侧岩块下降

C.⑤处岩石属于页岩

D.⑤处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

解析:⑤处岩石应为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大理岩,不是页岩或板岩;从断层两侧岩石的相对位置进行对比可分析出,断层左侧岩块上升,右侧岩块下降。

答案:A

全球季风图_季风环流的成因_全球季风环流示意图

11.图中河流的成因是()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遭侵蚀形成

解析:河流位于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

答案:D

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

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反之

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解析:根据洋流模式、风带和海水等温线反映的海域位置可知:甲海域位于赤道大洋东侧附近海域,乙海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洋西侧;乙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答案:B

13.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分别是()

A.都是寒流

B.都是暖流

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解析: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的特点可推断: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答案:C

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14~15题。

最古老的树种 37.最珍贵的水中“大熊猫” 38.最长的内陆河 39.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40.最深的冷水湖 41.最大的冰川区 42.最大的泥火山群 43.最大的盆地 44.蛭石资源最多的省区 45.最大的沙漠 46.最大的干涸湖泊 47.绿宝石最多的地方 48.最低的湖 49.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 50.最大的硅化木群 51.最长的沙漠公路 52.最早的森林法 53.最热的地方 54.煤炭资源最多的省区 55.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56.最大的地震断裂带 57.最大的铁陨石 58.最大的巨犀化石 59.最长的砖铺公路 60.最好的玉石 61.最大的民族乐器 62.最大的棉花产区 63.云杉王 64.最大的啤酒花产区 65.最大的番茄制品生产基地 66.航线最长航站最多的省区 67.最大的天然气资源基地 68.最大的锂盐厂 69.对外开放山峰最多的省区 70.最大的手抄本 71.陆路边境口岸最多的省区 72.最高的哨卡 73.邻国最多的省区 74.人数最多的歌舞 75.最著名的“高空王子” 76.辫子最多的姑娘 77.最浪漫的求爱方式 78.最小的帽子 79.最悠久的地毯 80.最大的野生马鹿种源基地 81.曲目最多的乐曲 82.活化石 83.最有趣的煮牛奶方式 84.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85.最大的馕 86.最珍贵的野生动物 87.最大的野生罗布麻产区 88.最大的野生玫瑰园 89.皮最薄的核桃 90.最大的野果林 91.最古老的无花果王 92.最香的梨 93.最甜的瓜 94.最大的馓子 95.最细最长的面 96.最耐寒的花 97.最大的蛋糕 98.最大的馕坑 99.最能走的人 100.最后的桑皮纸。粤港地区对于发菜的畸形消费引发西北地区对于发菜的狂挖滥掘,已严重破坏西北相关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早餐后进入哈巴河185团旅游区观光,参观被誉为西北第一哨所的西北三连,在这里可以看到当年驻守边防的老一辈人住的地窝子,还可以看到典型的眼睛山,后参观界碑--一个离边境最近的界碑,参观白沙湖景区,白沙湖(门票自理:120元/人),是个独立于浩瀚沙漠中的原生态沙漠湖,没有进水与出水口,沙漠里一般蒸发量都比较大,但这里的水位多年来却没有变化,更不因季节变迁而增多或减少。

1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除了刮取发菜外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还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答案:D

1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以及河流的作用

解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和风多、沙多。

答案:C

读“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16~17题。

季风环流的成因_全球季风图_全球季风环流示意图

16.对控制全球气温变暖承担主要责任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沙特阿拉伯

解析:美国因工业发达、人均消费水平很高,是世界的CO2排放国,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答案:A

17.如果人类继续任意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A.岛屿的面积减小

B.中亚地区湿度增加

C.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

D.北欧地区雪线下降

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外界对气体做正功,a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封闭气体将向外界放热,b正确,d错误.答案b 6.关于热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物体内所有分子运动的速度不一定都变小 b.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物体的体积增大,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 解析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将减小,但并不是所有分子运动的速度都减小,选项a正确。猛推活塞,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外界对气体做正功,d 错误.(2) 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速度呈现 “ 中间多,两头少 ”的分布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氧气分子中速度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减小.的分布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氧气分子中速度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减小. (3) ①活塞刚离开卡口时,对活塞 mg +p 0 s =p 1 s , 得 得 p 1 =p 0 + mgs, 两侧气体体积不变,右管气体 p 0t 0 = p 1t 1 得得 t 1 =t 0 1 + mgp 0 s。 【跟踪短训】 5.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也在研究控制温室气体的新方法,目前专家们正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深海处理技术.在某次实验中,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封闭在一可自由压缩的导热容器中,将容器缓慢放到海水某深处,气体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不计温度变化,则此过程中 (). a.封闭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b.封闭气体向外界传递热量 c.封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封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解析因为气体的温度不变,所以分子平均动能不变,c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