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罗素.pdf
柏拉图的理想型世界、笛卡尔的二元论、洛克的经验主义、休姆的习惯性期待、康德的因果律、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耀眼的哲学巨人及其哲学理论,这座哲学大厦才显得高耸而坚定。《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理想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优美,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将具体事物与理念事物准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联系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认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认识会受立场、知识、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了解希腊哲学,首先要谈柏拉图。
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 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 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 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 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 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今年着手分辑刊行。 限于目前印制能力,现在刊行五十种,今后打算逐年陆续汇印,经过若干年后当能显出系 统性来。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 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 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 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商务印书馆编辑部1981 年1 月 [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美国版序言目前已经有不少部哲学史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仅仅在它们之中再加上一部。我的目 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 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这本书也确实经常被推荐为适合哲学入门者阅读的书,笛卡尔《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集》洛克《人类理解论》,学好数学,那我能想到的只有几本,高中阶段的数学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学生都是完全可以学好的。这本书有关哲学史的叙述与传统学院的叙述方法大相径庭,它力求与时代的发展及社会之演变搭上线,哲学因而能够不被架空成学究的观念游戏,无法真正通俗化的哲学至少因此而变得比较可读起来。约翰·洛克谈家庭教育 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著作为《教育漫话》。
于是,他在讲授印度哲学之余,又陆续开设了唯识哲学、儒家哲学和孔子铎旨等课程,并有《印度哲学概论》、《唯识述义》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先后出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枢纽和焦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作用是:打击批判死了的敌人 嘿嘿 我们party这点做得很好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双面例外”在追求外在穿着与内在精神生活的同步提升,在“双面例外”,你可以拥有非常哲学式的穿着风格,也可以拥有极具美学意象的阅读观点。
根据这些理由,我要求发现我对于自己题 目中某些部分的知识显得不足的读者们鉴谅,如果不需要记住“时间如飞车”的话,我在这 些方面的知识本来是会比较充分的。①即景教。——译者本书得以问世要归功于巴恩斯(AlbertC .Barnes )博士,原稿是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巴恩斯基金讲座而写的,其中有一部分曾讲授过。正如在最近十三年以来我的大部分工作一样,我的妻子巴特雷西亚·罗素在研究方面以 及在许多其他方面都曾大大地帮助过我。伯特兰·罗素 [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英国版序言如果要使本书免于受到多于其所应得的严厉的批评(毫无疑问,严厉的批评是它所应 得的)的话,作一些辩解和说明就是必要的。向研究不同学派和个别哲学家们的专家们,应当说几句辩解的话。对于我所论述的每 一个哲学家,莱布尼兹可能例外,都有人比我知道得更多。然而,如果要写一部涉及广泛 范围的著作,这种情况就是难以避免的:既然我们并不是不死的神仙,则凡写这样书的人, 其对于书中任何一部分所花费的时间,势必比一个集中精力于一个作者或一个短时代的人 所能花费的时间要少。有些对学术要求严格而毫不宽贷的人们会断言:涉及广泛范围的书 根本就不应当写,或者,如果写的话,也应当由许多作者的专题论文所组成。
但是许多作 者的合作是有其缺点的。如果在历史的运动中有任何统一性,如果在前后所发生的事件之 间有任何密切联系;那末,为了把它表述出来,对前后不同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就应在一个 人的思想中加以综合。一个研究卢梭的学者在正确叙述其和柏拉图与普鲁塔克书中的斯巴 达的关系方面可能有困难,一个研究斯巴达的历史家未必就能先知般地意识到霍布斯、费 希特和列宁。本书的目的正是要显示这样的关系,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进行广泛范围的考 察才能完成。哲学史已经很多了,但据我所知,还没有一部其目的与我为自己所定的完全相同。哲 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 的话)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在大多数哲学史中,每一个哲学家 都是仿佛出现于真空中一样;除了顶多和早先的哲学家思想有些联系外,他们的见解总是 被描述得好象和其他方面没有关系似的。与此相反,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我总是试 图把每一个哲学家显示为他的环境的产物,显示为一个以笼统而广泛的形式,具体地并集 中地表现了以他作为其中一个成员的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的人。这就需要插入一些纯粹社会史性质的篇章。
如果没有关于希腊化时代的一些知识,就 没有人能够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如果不具备一些从第五世纪到第十五世纪基督教 发展的知识,就不可能理解经院哲学。因此,我简单扼要地叙述了在我看来对哲学思想最 有影响的主要历史梗概;对于某些读者可能不很熟习的历史,我还作了极为详尽的叙述—— 例如,在初期中世史方面。但在这些历史性的篇章里,我已严格地摒除了任何看来对当时 和后代哲学没有、或很少有关系的情节。在象本书这样一部著作里,材料的选择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如果没有细节,则作品就 会空洞而乏味;如果有细节,又有过分冗长令人难以忍受的危险。我寻求了一个折衷办法, 这就是只叙述那些在我看来具有相当重要性的哲学家;关于他们所提到的则是这样一些细 节,即使其本身不具有基本重要性,却有着阐明或使描绘显得生动的性质,因而是有价值 的。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 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就是试图这样来考虑它的。如果本书有任何贡献的话,它就 是从这样一种观点得来的。本书的问世,应归功于巴恩斯博士;它原是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巴恩斯基金讲座撰写的, 并曾部分地在该处讲授过。
正如在最近13 年以来我的大多数著作一样,在研究工作和其他许多方面,我曾受到我 的妻子巴特雷西亚·罗素的大力协助。 [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绪论我们所说的“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与伦理 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这是就科学这个词的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的。 至于这两种因素在哲学家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如何,则各个哲学家大不相同;但是唯有这 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哲学这个词曾经被人以各种方式使用过,有的比较广泛,有的则比较狭隘。我是在一 种很广泛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的,现在就把这一点解释一下。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 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 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 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 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 哲学。思辨的心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 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象它们在过去的世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
世界是分为心和 物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心是什么?物又是什么?心是从属于物的吗?还是它具有独立的 能力呢?宇宙有没有任何的统一性或者目的呢?它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呢?究竟 有没有自然律呢?还是我们信仰自然律仅仅是出于我们爱好秩序的天性呢?人是不是天文 学家所看到的那种样子,是由不纯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一块微小的东西,无能地在一个渺 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着呢?还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呢?也许他同时是 两者吗?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还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属 虚幻无谓呢?假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又是什么?我们又如何能够 实现它呢?善,为了能够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须是永恒的吗?或者说,哪怕宇宙是坚定不 移地趋向于死亡,它也还是值得加以追求的吗?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 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蠢呢?对于这些问题,在实验室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各派神学都曾宣称能够做出极其确切的答案,但正是他们的这种确切性才使近代人满腹狐 疑地去观察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如果不是对于它们的解答的话,——就是哲学 的业务了。你也许会问,那末为什么要在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上面浪费时间呢?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分来回答,也可以以一个面临着宇宙孤寂的恐怖感的个人的 身分来回答。
历史学家所作的答案,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在本书内提出来。自从人类能够自 由思考以来,他们的行动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有赖于他们对于世界与人生的各种理论,关于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理论。这一点在今天正象在已往任何时候是同样地真确。要了解一个 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学,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 就是哲学家。这里就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 大的作用,然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贯穿着许 多世纪的交互作用就是本书的主题。然而,也还有一种比较个人的答案。科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所能够知道的事物,但我 们所能够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们如果竟忘记了我们所不能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末我们 就会对许多极重要的事物变成麻木不仁了。另一方面,神学带来了一种武断的信念,说我 们对于事实上我们是无知的事物具有知识,这样一来就对于宇宙产生了一种狂妄的傲慢。 在鲜明的希望与恐惧之前而不能确定,是会使人痛苦的;可是如果在没有令人慰藉的神话 故事的支持下,我们仍希望活下去的话,那末我们就必须忍受这种不确定。无论是想把哲 学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忘却,还是自称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确凿无疑的答案,都是无 益的事。
罗素一生驰骋于数学、逻辑、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道德、宗教、教育等诸多领域,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世纪的智者”。“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3、 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能推动哲学的发展。
你傻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