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面试教案怎么写?通用教案模板+学科优秀教案!
四、板书设计
07
高中信息技术《使用筛选检索旅游线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够独立自主的使用数据库检索技术,准确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2.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模仿操作等方法,学会筛选检索的操作。3.通过对表格数据筛选操作的学习,体会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养成高效管理数据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所需要数据进行正确的筛选。【难点】检索语句中and和or以及not的准确应用和正确区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旅游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信息表,如:旅行途中的费用问题、旅游的线路问题、以及行程和交通问题等,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准确快速的找到想要的信息呢?并提示学生,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旅客信息数据库中找到答案。引发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再次提问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数据的筛选查找呢?顺势导入本节课。
(二)新课讲授1.打开“旅游线路”数据表
教师首先向学生直接讲授什么是筛选,筛选就是检索符合条件的信息并且显示,不符合条件的进行隐藏。随后向学生明确,筛选的第一步操作是打开需要进行筛选的表格并且选择菜单命令,然后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示范操作结束之后,请学生总结操作的步骤。预设学生回答正确【选择“记录/筛选/按窗体筛选”的命令】教师评价学生观察仔细,注意力集中。然后请学生自主操作,同桌两人进行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完成操作。
2.输入筛选条件进行筛选
教师向学生介绍筛选条件语句,分为三个:‘and’是逻辑‘与’运算符;‘or’是逻辑‘或’运算符;‘not’是逻辑‘非’运算符。然后向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三种运算符的具体使用方法,如“>500 and < 1000”表示需要将500和1000之间的所有数字都查找出来,需要同时满足and前后的两个条件;“>500 or 进行三个语句的介绍之后,可以做一个练习进行巩固提高,如“>100 or
教师演示筛选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之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操作结束之后请学生归纳操作步骤,学生经过观察后会得出操作步骤【在“按窗体筛选”窗口中输入筛选条件后单击“应用筛选”按钮即完成筛选操作】预设学生回答准确,教师鼓励学生总结能力强。然后请学生自主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正确完成操作。
3.记录排序
教师向学生强调:在进行筛选之后,可以通过排序实现更好的查看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所给案例,通过在显示即如果中,选择“价格”字段,然后单击“升序”按钮,进行按价格由低到高的顺序重新排序。教师提示后,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3分钟的时间内进行操作,提醒学生小组之间互相配合,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完成操作。
4.分析比较
当学生完成全部操作以后,请学生对教材中表格3-1和3-4图片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表在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的区别以及两个表之间的联系,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答案【(1)显示内容上3-1显示表中的全部数据,3-4显示筛选出来的数据;(2)显示方式上3-1直接显示原始数据,3-4显示经过筛选并且按照价格字段进行排序的内容;(3)表3-1包含表3-4】。预设学生基本得出正确答案,教师表扬学生学习认真、善于思考。
(三)巩固提高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相关操作之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讨论”部分的两个问题展开思考。(1)筛选与排序在数据处理中有何作用?预设学生回答出【能使数据库使用更高效、便捷】。
(2)在旅游信息数据库中使用数据筛选功能可为游客提供哪些方面的信息?预设学生回答【可以为游客提供不同旅游线路的编号、价格、行程、交通、食宿安排等,供游客做出最心仪的选择】。
(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提问筛选的步骤以及筛选条件的语句书写,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作业:回家之后完成对表格中不同数据的筛选操作。
四、板书设计
08
高中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认识打点计时器,知道打点计时器可以通过纸带记录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能够进行纸带的处理。2.通过实验测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纸带处理,发展逻辑思维和信息获取能力。3.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提升独立精神;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交流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的处理。难点:正确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课前回顾:大量研究过直线运动,请学生举例: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斜面上运动的物块等总结:之前从理论层面大量研究过直线运动,但未从实验角度观测过直线运动的特征。提问激疑:如何观测在直线运动中的时间位移等物理量?
引出:可以采用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直线运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1.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如何测量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2.明确思路
学生思考之后回答出核心思路:测量某段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即可反映平均速度。
3.制定实验方案与步骤(1)确定实验器材采用读书指导法介绍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学生自主阅读后提出要点:打点计时器是研究直线运动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利用频率50赫兹的交流电工作,因此打点周期为0.02秒。
(2)确定实验步骤:搭建实验装置;由静止释放纸带和小车;处理纸带。
(3)设计实验表格:后期处理纸带即可。
(4)强调注意事项: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和小车;斜面木板要将下边缘紧贴水平桌面;。
4.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学生进行实验。
5.处理实验数据
纸带处理:教师示范,标注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隔4个计时点,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点迹均为计时点)
提问:如何获取平均速度,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刻度尺测量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做比值)。
追问:对应的时间应该如何求取?强调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5倍打点周期。
环节三:小结作业总结本课学习内容。交流与讨论:课后交流思考如何准确反映某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四、板书设计
09
高中化学《太阳能的利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了解开发利用能源的广阔前景和一些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2.通过学习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提高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能力。3.认识开发利用高能、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能的应用。【难点】高能、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力改革、水源污染、全球化与中国能源、节约型社会与循环经济、油价上涨等相关关键词。【提出问题】在这些标题的背后说明着人们正在关注着怎样一个问题。【学生回答】能源问题。【教师活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小到平民百姓关心的油价,大到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战争,无一不说明这一切。同学们知道体育学院教案模板,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大都来自于什么吗?【学生回答】以煤、天然气、石油为主。【教师活动】然而这些化石燃料要历经几百万年才能演变而成,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能源已经不能再支撑上百年,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怎样呢?【学生回答】要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教师引导】你知道哪些新型能源吗?【学生回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都说了很多种新型能源,那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太阳能,共同来了解一下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有哪些。
(二)新课教学【多媒体演示】太阳能电板、太阳能热水器等图片,思考这其中的能量转化方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①太阳能热水器:光能转化为热能。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②太阳能电池:光能转化为电能。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教师提问】这些转换形式是太阳能的直接利用还是间接利用呢?【学生回答】都是直接利用。【教师提问】能举出间接利用的例子吗?【学生回答】①水力发电,太阳辐射能使地表水分蒸发形成云雨,下雨之后江、河上游的水位提高形成落差,推动水轮机而发电。转化方式:太阳能间接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
②化石燃料,由远古时代的生物能转化而来,归根到底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转化方式:太阳能间接转化为化学能。
【教师活动】看了这么多太阳能利用的例子,你知道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方式是什么吗?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反应—植物的光合作用。
【提出问题】在植物体内建立了怎样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写出反应式。
【提出问题】通过这三个反应,你觉得太阳能对生命体活动起着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太阳能在维持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太阳能也就没有生命。
【提出问题】既然太阳能有如此多的应用好处,为什么我们依旧能源匮乏呢?
【学生回答】人类在大量的直接利用太阳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太阳能吸热装置的费用较昂贵;(2)太阳能利用受季节和天气影响;(3)太阳能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问题。
(三)小结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可见在人类利用能源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今天留给大家的课后问题就是:如果你将来从事有关开发和利用能源的课题研究,你会选择怎样的课题进行研究呢,请你能谈谈它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
10
高中生物《染色体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的观点,阐述染色体的结构。2.基于染色体结构模型,运用类比于推理的思想,认识到染色体于DNA行为的一致性。3.通过对染色体结构的学习,构建物理模型。4.感受生命的奥秘,关注生物热点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染色体的结构。难点:染色体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的形态,谁能说说染色体的形态是什么并上黑板来画一画?(学生上台板演)
过渡:知道了染色体的形态之后,那它的结构是什么呢?其实科学家也对它的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猜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染色体的结构到底是什么。
(二)新课展开
过渡: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有限,用它来分析染色体的结构非常困难,直到电子显微镜出现之后,人们才开始对染色体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1.教师多媒体展示电镜下的染色质丝图片,并提问:能看到些什么?(呈现丝状)教师补充:一条染色体单体是由一条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构成的,所以电镜下的这些丝状物质高度螺旋化后就是染色体。
2.教师展示出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染色质丝它是呈什么形状的?(念珠状)。
3.教师继续用多媒体展示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动画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并以生物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自己描述染色质丝变成染色体的过程。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进行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染色质丝呈念珠状,每一个“小珠子”就是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念珠状的染色质丝螺旋盘绕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叫螺线管体,每一个螺线管体有6-8个核小体,在细胞分裂前期,螺线管体会再次螺旋盘绕形成筒状的超级螺线体,超级螺线体再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了染色体。
4.为了更加明确在染色体形成过程中各部分的的结构名称,教师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刚刚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小结作业
1.结合这节课所学,谈一谈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这一句话的理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因此染色体可以说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课后思考: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的染色体是怎样保持数目不变等的?
四、板书设计
11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循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地质循环的概念,知道三大类岩石的互相转化过程。2.通过读图分析以及小组讨论,提高对地理信息的归纳分析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类岩石的互相转化过程。难点:三大类岩石的互相转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地图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展示石碑的图片,指出将事迹用石头记录是人类常用的一种纪念方式,因为石头的记录在人曾经的认知中是“不朽”的。提问学生:石头是否真的永恒不朽呢?从而引出新课的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质循环【教师活动】展示地壳运动的演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运动状态如何?【学生回答】物质在不断地运动。【教师总结】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物质也在不断地进行循环,构成了大大小小的循环过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地质循环。
台湾人应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