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离子》教案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离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初中化学的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离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四单元课题三;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本节是在学生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的变化、为后面学习酸碱盐打下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 难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和表示方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说学情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原子结构等化学知识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但对离子的概念及离子形成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实验能力还需要提高,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所以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
本课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多媒体展示法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教导方式。利用课件充分展示离子形成过程初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微观想象能力,讲授法帮助学生更清晰明了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说学法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本节的学法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以下五个教学步骤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激趣导入
1、知识回顾:“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学中先通过复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展示课件,抽生回答。)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后我将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也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那么,当他们得失电子后,结果会怎样呢?本节课我们就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来探究离子的形成。创设情景:当钠原子和氯原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是如何得失电子的?氯化钠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讨论交流:全班分为八个小组,短暂讨论交流。(这一环节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避免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
漫画导入:投影教材第79页插图4-10和钠原子与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最外层电子数目,从微观上分析得失电子趋势。(设计目的:充分利用漫画效果,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分析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的趋势,使学生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接受难懂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环节1、离子的定义:动画展示钠原子、氯原子得失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并提问:钠原子和氯原子得失电子后带电荷吗?学生经历观察并发现它们都带电荷,从而很自然地引出离子的定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启发分析和诱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使定义的引出水到渠成。)
环节2、离子的分类:在学生已经得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都带电荷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带电荷有什么不同。交流发现:钠离子带正电荷而氯离子带负电荷,从而得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概念。
(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抽象的分类思想初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环节3、离子的表示:通过分析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离子符号的书写就是在原子的基础上标明所带电荷。这样可以轻松突破离子符号的书写这一难点,也为介绍离子符号的意义作好铺垫。当然离子符号的书写还要结合后面的化合价反复训练才能落实。
环节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整合学科之间的知识,提出问题:带异种
电荷的两种微粒之间会产生什么作用力?展示NaCl的形成课件,使学生认识到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始终都处于“创造性”积极思维中,强化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展示课件原子和离子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然后教师评价归纳。(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
2、到现在为止,物质构成的奥秘已初步形成体系。结合问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此时提出问题,学生有话可说。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和归纳,让知识更加系统,有利于学生很快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含义;同时也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尤其是微观领域的学习产生了渴望之情。)
然后我将找同学回答我再总结: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上(正)电荷,成为(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上(负)电荷,成为(阴)离子。当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整个化合物就(不显)电性。
接着我将板书出:写出下列离子符号: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设计目的:第1题,主要是对离子的形成进行检测,第2题,熟悉离子符号的书写。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是发放“小礼包”,“小礼包”内写着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当堂打开“小礼包”宣读知识点,给学生一点点神秘,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既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了检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教学高潮。
(三)巩固练习
以上是我的新授环节。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我将和学生一起探究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最后,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让学生充分发表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使整节课的知识得以梳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五)布置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是:课本80页第2题。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楚明了的把握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离 子
一、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定义
2、离子的分类
3、离子的表示方法和符号的意义
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二、离子和原子的关系
三、构成物质的微粒
(更多模板,请在教师之梦微信公众号后台
放家里跟放银行里都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