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杳渺、深幽、宁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2019-06-29 04: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景象_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_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旨

杳渺、深幽、宁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作者:未知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景象_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旨_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祥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声。

这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常熟(今江苏常熟市)破山寺所写的诗。从南北朝时期起,随着佛教的兴盛,大大小小的寺院、兰若遍布大江南北。杜牧有诗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古时的寺院不但是弘扬佛教的场所,往往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是文化活动集中的地方。文人们到寺院游历成为习俗,这也提供了儒(文人)、释(僧人)交流的机会。文人们在那里得到熏陶,同时也提高了寺院的文化品格。这样,寺院文化得以发展,也助长了佛教的传播。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_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旨_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景象

常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代不详,只知道他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仕途不顺利,担任过盱眙(今江苏盱眙县)县尉这样的小官职。从他的作品看,也没有结交多少名人。一生放浪琴酒,漫游山水,作品风格深僻幽寒,多孤高杳渺的隐逸风调,往往流露出的灵慧雅致和空寂幽静的情怀,与王维诗风十分相近,被后人称道为“当时之秀”。

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常建“清而僻”(胡应麟《诗薮》)诗风的典型代表。破山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北麓,原本是南齐倪德光的私宅,因为倪皈依佛教,遂舍宅为寺。这里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因而成为游览胜地,晚唐咸通年间朝廷赐额破山兴福寺,可见其名声之大。常建本来性爱山水,大江南北都有他的游踪。但破山寺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景象_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旨_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独特风光,却给了他独特的

新鲜感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_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旨_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景象

这首诗开门见山写清晨前往破山寺拜访。第一句一个“入”字带进了“我”即诗人自己,下面都是诗人的实感;一个“古”字表明诗人对破山寺仰慕已久,这里是积淀着久远传统的地方。刚刚步入古寺, 已经体味到那份超然于方外、无争于世事的宁静与逍遥。接下来一句写入寺的第一个印象,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高的丛林。高林,是说寺中古木参天,它们也是古寺年代久远的象征,使寺院隔绝了人寰。缕缕晨光透过葱茏的枝叶洒落到古寺中,有力地烘托出古寺的杳渺与神秘。开篇扣题,勾勒出晨光熹微中的古寺风貌。

——佚名撰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宋代诗人晁冲之《夜行》诗句联。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意思是: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主要反映的是浙江绍兴难以言状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现在经常用来形容山水复迭的景点.也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哲理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弘文 (弘扬:闲云野鹤 轩:平安 瑶,男儿本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香春、香芹:形容文雅 )。

第三联是夹叙夹议,情境交融。与第二联的巧妙构思相比,这里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了寺院的另一番风景,诗人先以清淡明秀的笔触描绘翔鸟呜叫于丛林,潭水波澜不兴的景象;又以禅语加入议论:鸟儿是为山的风光而喜悦,这就暗示了寺在山边,而山、鸟相慕悦,正表达出万物欣欣向荣的情境。下一句潭水平静映出倒影,使人心更加空静了,这是用潭水之静来映衬人心之静。诗句中进一步补充了寺院的风景:背景有山,山上鸟鸣;寺中有潭,潭水澄清,不用细腻的描摹与渲染,而是在用直笔勾勒后,以禅语入诗,兴象深微,语带禅机,蕴涵哲理。佛教世界观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那就是“空”。佛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如幻如化的假象。这样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看起来是真、是有,实际上是空,是幻。而唐代禅宗兴起后更强调“心性本净”,无念无住,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清净“自心”的显现。诗人借用禅理,表达心灵上对清净自性的追求,同时把这种对禅的体悟融于艺术创作,深幽宁静的风光里自有“人”在:修行者淡泊无为、不为外物所动的超然心境,他们与世无争的高洁品格,都被烘托出来。这一联笔法超妙,为时人赞为“旨远”、“兴僻”的“佳句”(唐殷瑞《河岳英灵集》)。

尾联,诗人挽回思绪,又回到宁静古寺的总印象。前面两联都是静态的“景”,由景入情,写出古寺浸染的空静之心。而在这万籁俱静的时刻,却传来了一阵袅袅的钟磬之声。清润悠扬的钟声在空寂的寺院中回荡、余音缭绕,给人以警醒,为全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而这种以动致静的笔法,也更烘托出古寺的神秘超然,达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诗词释义: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香点燃后(三支为一柱,一般是一柱),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再举香齐眉,然后放到茶禅一味:“茶禅一味”是佛果圆悟克勤大师提出来的,茶由禅兴,在宋朝进入鼎盛时期,茶事可融于佛事,茶风与禅风合一,茶道的跟本就是在于清心,这也是禅道的中心。

以上三首诗都与佛禅有关,诗中分别借“心灯”、“禅灯”、“孤灯”这三个蕴含佛理的意象流露了诗人注重生活,崇尚自然的意趣,将日常生活中景与诗人之心融为一体,描绘了诗人惬意自由、宁静诗意的闲适生活。要说未来,塞尚也许是个预言家,他看见了20世纪前半期意大利现代静物画家莫兰迪,他的构图原则,以心理和情绪为依据,有如中国宋末的禅画和元代文人画,宁静而空灵,悠远又恒久,静物中透出风景的意境。唐诗人王维就有“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安禅制毒龙”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