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新院士都是我们华工人!”
王迎军
孟建民
吴清平
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 华南理工大学师生校友欢欣鼓舞
“三位新院士都是我们华工人!”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后,华南理工大学师生校友欢欣鼓舞,这一喜讯瞬间在朋友圈里刷爆了屏。
原来,这次当选的三位院士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96级发酵工程专业博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
文/广州日报讯记者陈翔 通讯员华校友
王迎军:土生土长的华工人
2015年5月14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戴厚良是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2015年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他不仅在中国化工学会担任理事长一职,还是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2015年院士增选的候选人。据了解,戴厚良还是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2015年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生物安全性、能任意塑形、在固化过程中的等温性,cpc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替代材料,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临床组织修复领域 研究 和 应用 的热点之一。而且,这只是胶原生物骨的“1.0版”,添加了骨生长因子的胶原生物骨“2.0版”正处于临床试验中,一旦上市,活性骨材料将在骨再生领域一鸣惊人。研制理想的人工生物材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用于修复骨缺损,是当前骨科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脱钙骨基质颗粒(decalcifiedbonematrix,dbm)用于骨缺损的修复临床上已多有报道[1-3],由于dbm中含有骨形成蛋白而具有诱导成骨作用,但却因矿盐被去除,只留下有机部分骨基质王迎军教授,造成机械强度下降,不能承受应力,因此无法替代骨骼负重功能.骨水泥(bonecement,bc)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强度,临床上早已被用作人工关节固定材料及骨缺损充填材料[4,5],但单纯骨水泥填充骨缺损为机械填充,材料不能降解,且与骨界面间存在力学差异等缺陷.为使骨缺损修复材料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具备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我们将犬脱钙骨基质颗粒与骨水泥按一定的比例复合制成生物性复合材料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我们报道这种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复合材料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王迎军治学严谨、学风正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她对学生说:“你可以给我失败的数据,但是不能给我虚假的数据。”她说:“我不仅是校长,更是一名教师。”
孟建民:在华工工作很愉快
“在华工这个平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让我感觉十分愉快。”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的孟建民说:“老师和学生们身上那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专业精神也让我受益良多,特别是何镜堂院士,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教书育人,何老师等华工的前辈都给予我很多帮助与支持。”
“孟建民老师带学生真的很用心,”建筑学院的孙一民老师说。孟建民,2008年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还担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委员。无论是作为一名老师,还是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孟建民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都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每一项工作,孟建民老师仔细准备、认真完成。
除了“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等代表作之外,孟建民著有《失重》等专著,并先后获2006年建设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07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和2012年“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等奖项和称号,2014年获中国建筑师最高荣誉奖——梁思成建筑奖等。
吴清平:
华工教风学风
对我影响巨大
吴清平是中国知名食品微生物专家。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安全和食用菌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他首次系统地进行了全国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风险调查,构建了我国南方最大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和主要菌株基因指纹图谱库。近十年来共主持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7项,获得省级鉴定国际先进水平成果23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
1996年王迎军教授,吴清平进入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发酵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姚汝华教授。83岁高龄的姚汝华教授清楚记得,入学之初,吴清平的刻苦努力和学习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和老师的精心指导,吴清平的研究愈发深入,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并完成了关于抗干扰微生物数量快速测定机理研究的博士课题,顺利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中国一方面派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