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家族中的名人_金庸家族名人_日本北条家族名人
跟名人学写名人
————写出人物的精神
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一、《邓稼先》;二、《说和做》;三、《回忆鲁迅先生》;四、《孙权劝学》。我们看,这里出现了四个人物,分别是物理学家邓稼先先生;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还有一位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孙权。无论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再看他们的作者:《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说和做》的作者是诗人臧克家;《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女作家萧红;《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这里的哪一个又不是响当当的?所以,这一单元,我们不仅要走进名人,还要跟名人学写名人。
那么,名人写名人有什么独特优势呢?
首先,名人眼中的名人一定是真正的名人,普通人是很难进入他们的法眼的杨振宁家族中的名人。而且,这些名人之间有很深的交情。你看,杨振宁和邓稼先有半个世纪的友情;闻一多是臧克家的老师,臧克家把闻一多先生奉为良师益友、真心朋友;萧红是鲁迅家里的常客。你说,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怎会不充溢真情、不富有感染力呢?所以,我们应该从中获得一个启示,那就是写人,最好写自己最熟悉的人,这样我们自己才会感动。朱光潜就曾经说过:“作者如果自己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感动了自己,情动于中才会形于外。即使是一个不那么熟悉的人,最低要求也要做到细致入微地观察,最好抓住一些细节来精描细画。说真话,才能抒真情,而真情往往会催生神来之笔。其次,就是名人会写。大凡优秀的人,往往都有极高的人文素养,写一篇文章自然不在话下。名人的写作思路、写作手法,还有语言都可以当作范本。
名人可能相貌平平,但是一定气宇非凡。所以描写刻画名人重点不在写其貌,而在写其神。因此只简单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写形的基础上,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比如《说和做》一文,写闻一多先生“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就不仅刻画出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时的外貌,还表现出他大无畏的精神。
那么,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呢?
我还要在新华书店阅读我喜欢的名人名事,例如:鲁迅、郭沫若、萧红、史铁生等等的名人。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鲁迅名言有地方特色,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名言鲁迅名言警句精粹横眉冷对千夫指,便有光明,也无所谓无,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鲁迅名言警句精粹社会上崇敬名人,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手到。
二、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特征可以是外貌,可以是标志性动作,可以是口头禅,可以是个性、精神品质。重在“特”,独特的特。《回忆鲁迅先生》中,萧红笔下的鲁迅总是那么独特:“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喜欢。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真的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看看鲁迅先生的标志性动作:“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起象牙烟嘴在沉思着。”你看,多像一幅剪影,从此就在我们的脑子里安了家。
三、巧妙设计文章结构。《邓稼先》一文中,杨振宁先生用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六个小标题把内容完美地整合到了一起。《说和做》的结构非常精妙,可以概括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文章实际上写了两个闻一多:一个是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一个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这就是“花开两朵”。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主要有三项成就:第一是《唐诗杂论》;第二是《楚辞校补》;第三是《古典新义;一个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也做了三件事:第一是起稿传单第二是大会演说;第三是大骂特务。这就是“各表一枝”。这两部分是由过渡句衔接起来的,在课本的第十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就是花茎。结尾处还有这样两句:“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两句不仅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升华了主旨,画龙点睛。花盆就是课文标题,结构相当精巧。
第四,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于细微处见精神。如《说和做》中写到:“闻一多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这个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回忆鲁迅先生》里的细节俯拾即是,课本第十四页“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第十七页“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第十八页“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这里的“坐着”,给人一种像雕像的感觉。
第五,就是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只记叙,不议论、抒情,人物的精神品质就不能得到提炼;只空发议论,光抒情,议论、抒情就是无本之木,显得空洞,没有根据。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才能使文章更富有层次、更有美感。如《邓稼先》一文中,就有这样的议论句和抒情句:“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伟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你看,这些句子不仅高度评价了邓稼先先生,还深刻而准确地点出了他的精神品格。其实,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是初中阶段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而且我们早就见过。比如,在上册书中,我们都学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可以简单地用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经历”和“经验”。你看,所谓的经历其实就是在记叙,所谓的经验就是在议论。这就是典型的叙议结合。那么抒情呢,简单地说就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需要注意的是: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就是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味的,就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非常直白,我们很容易就能学会。间接抒情往往比较含蓄,需要有意识地体会、积累、运用。比如《邓稼先》一文中提到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时写到“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这句环境描写实际上是间接抒情。这里的艰苦环境描写烘托出邓稼先舍己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生丙:其实这段话还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方法,将游人和挑山工走路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凸显挑山工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心理和语言描写 (一)朱老忠在一边看着,反复出现:精力充沛、对比描写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在关东有在在关东的困难,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写了两个大字,她的内心生活。这些品格从侧面展现了人物内心的丰富世界,使得“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