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鲁迅狂人日记开头分析 平民主义的鲁迅

2018-02-22 06: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鲁迅狂人日记开头分析_狂人日记吃人片段_狂人日记主要人物形象

中国在十九世纪经历了一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变局是一次巨大的、史无前例的崩溃和衰落过程。这场变局是如此缓慢、无情而又彻底,因而它就愈加痛苦。旧秩序、旧势力为自己而战,它缓慢地退却,但始终处于劣势;灾难接踵而至,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中国对外国人的妄自尊大、北京皇帝的中央集权、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正统观念、以及由士大夫所组成的统治阶级层等事物,一个接一个被破坏或被摧毁为止。一个古老帝国经历了无比艰难、缓慢,有时还痛苦万分的过程,蜕变成为一个近代民族中国。

使中国人震惊于资本主义的威力的,最初是坚船利炮,后来是它的“商战”、“学战”的威力。五四运动就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重大的事件。五四以前,精英分子追求中国变革的着眼点,曾分别是集中在军事(强兵)、经济(富国)、技术与工业(实业救国)、政治等方面,由是发生洋务、戊戌、辛亥等改革和革命运动。在这些运动先后失败的基础上……把目光转移到文化形态、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上来。“西方文明的本质是大宪章(Magnacarta)而不是大麦克(巨无霸 MagnaMac)”(《文明的冲突》)。“‘五四’除了是一场知识分子精英操持的‘思想运动’之外,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造”运动。这场运动虽由精英发起,却弥散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进而形成了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广泛动员”(《“五四”九十年祭》杨念群)。

要完成社会的变革,没有农民(最广大的底层平民)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没有农民自身的解放也是不可能完成的。在经历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重任从官僚阶级、士大夫阶级、小资产阶级身上落在了传统的、大量破产的农民阶级身上。没有别的事情能比戊戌变法更能有效地证明: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改良的办法来使中国现代化,是绝无希望的。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这些运动具有着统一的完整性,这是一个成序列的分阶次的不断攀升的历史浩荡前进之流。中国近现代史的特征就是阶段性和连续性。

1893年,在鲁迅12岁时,祖父因科场舞弊被捕入狱,家道中落。“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在这途路中”充满了哄笑、嘲讽、奚落、排斥。在后来鲁迅的文字里常常表现出对于哄笑、嘲讽、奚落、排斥的敏感。

“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的鲁迅在日本时,“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呐喊自序》)”。“中国近百年来的变化,一个最大的动力就是民族主义”(《钱穆与中国文化》余英时),正是民族主义的兴起,中华民族的认同,使“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青年鲁迅见此情景深感刺痛,决定弃医从文。“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呐喊自序》)。“人生最为痛苦的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娜拉走后怎样》)”。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