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 【知识点】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初中数学教案
(一),回顾过去,学习新知识,激发乐趣:
1、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部、底边、顶点、底边,等腰三角形——初中数学教案第一本书。
(首先,老师提问了解预知的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头回答。)
(二),制造悬念,制造情境:
3、一般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 (三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
4、等腰三角形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点,还有什么特殊的特点?
(以问题3为教学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4留给学生悬念。)
(三),目标导向,自然介绍: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9.3等腰三角形
(黑板题目)9.3 等腰三角形(理解本课学习内容)
(四),质疑、探索和尝试:
结合第4题,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不同规格的等腰三角形,与老师(模型)演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通过观察,您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演示指出他们的发现,并引导他们,用标准的数学语言一一总结,最终得到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学生在黑板上找到的结论)
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ABC中,∵AB=AC( )
∴∠B=∠C( )
【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横向和横向关联,为命题的证明奠定基础。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板书〕
练习思考:课本P84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还是钝角?为什么?)
【继续观察实验纸图形】(以下内容可能是学生在之前的实验中提出的)
【问题】论文中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可能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哪条线?
(通过提问、提问、小组讨论、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折痕AD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AD是否仍是等腰三角形的线?
[学生发现] AD 是顶角、底中线和等腰三角形底上高的平分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高、底边中线重合。简称“三行合一”。
等腰三角形特征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中线和底边的高线重合(三条线合在一起一)
(展示小黑板)
[填空] 基于等腰三角形特征的推断,在△ABC
(1)∵AB=AC, AD⊥BC,
∴∠_=∠_,_=_;
(2)∵AB=AC,AD为中线,
∴∠_=∠_, _⊥_;
(3)∵AB=AC,AD是角平分线,
∴_⊥_, _=_
通过视觉模具演示,画出推论2并展示小黑板【填空】,强调“三行合一”的应用方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填空】学会三行合一。
强调“三线合一”功能中三线段前定语的重要性,让学生实际画图验证。
(五),启蒙,初步应用:
例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的中点,
∠B=30°,求∠1和∠ADC的度数。
课堂练习:
(1)P85练习3
(2)例3已知:如图所示,房屋顶角∠BAC=100°,柱AD⊥BC,屋椽AB=AC穿过屋顶A。求顶架∠B、∠C、∠BAD、∠CAD学位。
(这是一道几何计算题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学生应加深对本课内容的应用,引导他们写出解题过程)
(六),总结,加强思考:
(1)描述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和应用;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性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可以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关联方法要经常使用,对以后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七),布置作业,指导预览:
P86 练习9.3 1、3、4 预习课本:P85 等腰三角形
课后感想: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
【等腰三角形初中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
2.Early 第二个数学课程计划: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确定》数学教学计划
4.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5.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数学教学计划
6.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7.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实数
8.初中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教案网123
沉淀七年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