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教师招考】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教案,值得收藏!

2021-07-14 14:2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阅读几首汉乐府诗,体会汉乐府的美术特色。可以在教师诵读完后,师生一同总结汉乐府诗词的美术特色。

教案点评:

从《诗经》、《离骚》至《孔雀东南飞》,从四言体、骚体至汉乐府,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定位在知道我国古典文学的由来发展及特征上。因而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诗,亦将重点放在了解汉乐府常识及本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本诗的戏剧传统上。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教师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找到解决难题的方式。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方发,培养教师理解句子的素养。

教学重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段落的方式。

2、理解三,四两个自然段的句子和语句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放录像,当学生发现两只猪“头对头,角对角,你顶回去,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狠凶”的场景时,定住影像,提问:“怎么能够将他们分开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说:“从前,有一个像他们一样大的小孩,叫华佗。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既不费力气,又没伤着自己,就把两只猪分开了。人们称他是聪明的华佗。你们想知道他是用的哪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请老师自己小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边读边标自然段续号。

思考:这篇短文写的是谁的哪些事?有不明白的词语跟问题划出来。

2、指明读课文,并提问问题。

3、质疑,适合在这个阶段释疑的一般性问题。需要鼓励学生借助读书以及探讨能够缓解的难题,就放到下个阶段解决。

过渡:妈妈为什么送小华佗到药铺去学徒?你们小声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学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想:从这段中你了解了哪些?

理解:有名 去世

问:父亲过世了,华佗当时是哪个心情?那我们必须如何读第二句话呢。

谁愿意试着读一读。齐读

过渡:父亲过世了语文两课时教案模板,7岁的小华佗被父亲送到蔡医师药铺学徒,他这样小,蔡医生收下他了吗?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

思考:蔡医生怎么考华佗的?为什么要考他?

理解:分开--拉开

过渡:蔡医生让小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猴分开,那两只猪是怎样打架的请他们在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找到后用“-----”画下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学习讨论。

(2)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其他同事认真听,然后在发表自己的见解。

(3)再次放录像。

问:通过两只猪打架的样子说明哪些?

板书:斗得凶

问:“凶”可以换什么词?(厉害)

(4)我们把两只猪斗得更凶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男生读

(5)问:华佗看到这些晴景怎么想的?

板书:硬拉不行

理解:硬拉

问:为什么硬拉不行?

过渡:硬拉是不行的,华佗想出什么方法?好在哪里?请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段有几句话?

(2)读第一句话。

想:华佗是如何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采拿晃

(3)读第二句话。

问:羊发现青草怎么做的?

理解:争着去吃

(4)读第四句话。

问:结果如何?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时教案_初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第一课时_语文两课时教案模板

小组讨论:“引开”与“应拉”有哪些不同?

(5)读全段。

(6)填空练习。

华佗采来( )的青草,两只手( )拿了一把,在两只面前( )。两只猪发现青草都争着去吃。两只( )的猴被华佗( )。

(7)指导背诵。

这段有3句话,先写华佗想的方法语文两课时教案模板,再写羊怎么做的,最后写结果。记住这个顺序就能迅速地背出来。

试背男生背齐背

过渡:华佗完成了蔡医生的考题,蔡医生怎样做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指名回答问题

6、为什么课题是“聪明的华佗?”

四、有语气地朗读。

语文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四幅图上各画了哪些,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本,自己喜爱的内容能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

2、学习要求认读的认字,尽可能让学员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结合识字认识偏旁“月、雨、口、禾”。

三、朗读感悟

1、让教师反复读课本,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如,每节讲的是一个季节;这篇课文讲的是冬、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课文写得更有趣。

2、在知道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课本,通过朗读来体现自己的体会。

3、借助插图指导教师背诵课文。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五、拓展延伸

1、让学员汇报自己课前在大自然的观察所得,展示自己的画,模仿课文来说说秋季的景物。

2、让学生说说自己很喜爱哪个季节,再画一幅画,把画的内容讲给老师听。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描绘四季的画片、儿歌等,在同学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恰当的形容对表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式。

3、进一步学习跟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常识。

4、反复朗读短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教学重点。

1、阅读短文,理清文中云和天气的关系。

2、打比喻、分类别的表明原则。

三、教学难点。

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长期修辞技巧的利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如何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特点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认识两天当中的天气状况?(看天气预报)看天气预报的确是一种简便易行识别天气的方式。但即使我们在外地旅行,身边没有天气预报该怎么办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云识天气》。

这里的“看”是哪个意思?(观察) “识”呢?(识别)连出来就是说通过观察云来识别天气。

(二)复习说明文知识。

这篇文章的题旨是哪个?(说明文)那这是一篇什么说明文啊?(事理说明文)那在上这篇短文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说明文的一些常识。

1、说明文:客观地表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常识、科学地了解事物的方式。

2、说明文的分类:

①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②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3、说明文的三大要素:

①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时教案_初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第一课时_语文两课时教案模板

②说明顺序:时间排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说明方式: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展现、画图表、作描绘等。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员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1)注音:

燚(yì)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

(2)释义:

①峰峦:山峰和山麓。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②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③预兆:事情暴露出来的迹象。

④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孩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⑤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⑥征兆:即将发生的苗头。

⑦崩塌:崩裂而坍塌。

2、听课文朗读录音,并反思:

①那句话能概括云和天气的关系?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发生什么样的天气。

②本文介绍了几种云?几种云上的光彩?

晴天云包括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阴天云包括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四种:晕、华、虹、霞。

③本文采用的是哪个结构?(总分总)(板书)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表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差异,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表明如何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含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哪些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由现象至本质)。

5、作业:生字词抄三遍

第二课时

1、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3、阅读第1段,回答以下各题。

(l)这段的结构是如何的?(总分总)

(2)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3)第一段中这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象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象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象羊群,来来去去;有的象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云彩;还有的象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更美好,有时又把夜空照耀得更阴郁。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云层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4、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雷雨大风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1)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2)卷积云: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很高 很薄 无雨、雪

(3)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逐渐消失。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4)高积云:像草原上洁白的狼群,成群的扁球形排列。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差异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1)卷层云 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黑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 高 晴转阴

(2)高层云 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3)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红色云块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4)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 更低 雷雨大风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跟分布状况 色彩 天气征兆

(1)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初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第一课时_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时教案_语文两课时教案模板

(2)华 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里紫外红 华环小到大晴 华环大到小阴雨

(3)虹 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4)霞 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 云层变黑 朝霞不出去 晚霞行千里

5、再速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气温炎热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寒冷风雪的预兆,”这是哪个说明方式?

说明方式是分类别。

(2)“有的象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象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哪个说明方式?

说明方式是打比方。

6、本文的表明原则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反例来。

运用打比方的表明原则的词语有:

(l)有的象羊群,来来去去;有的象一床大毛毯,严严实实地挡住了云彩;还有的象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第三课时

1、读第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问题:在这一段中,除了表明晕、华、虹、霞出现的位置之外,还用了此外一种生动的语言表明了这四种光彩和天气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请举例说明。——采用谚语。

恰当使用俚语也是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一个方面。作用:生动形象,把道理说得很通俗易懂,增加了说服力。

2、用屏幕展示:你还了解这些与天气有关的谚语?说出来给你们看看。

同学们充分发言后,再用屏幕展示一些谚语当作日常积累所用。如下所示: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4)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5)山戴帽,大雨到。

(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7)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8)逆风行云,天要变。

总结:

本文使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层次非常明白,开头指出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再具体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这一部分采用分类别的表明原则,依次写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这些象征天气炎热的云的位置、形态特征及其跟天气变迁的关系,再依次说明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降雨风雪预兆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天气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