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学格式
格式要求是: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2.思想教育目标: 3.能力培养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方法与方法: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导入 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小结] (七)作业 (六)板书设计 新校长试讲,关键不在与备课格式,而在于有没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能否把握 新教材的根基,能否考虑到学生的状况等。给你一篇文章参考。 “走进新课程,我们如何教?”这是从事大学历史课程课堂的教师们应不断实践、 探索和思考的。根据考察听课,发现现在在对待教案设计上,教师们主要有三种 不同的心态和做法。一是精心设计,推陈出新——他们大多是欢迎新课改、有着 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着丰富教学心得的老学生跟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理念 新事物、敢于实验的青年学生。另一种是延续旧路,老方法教新课程——主要是 因为对课改的了解尚不深刻,认为课改不外乎是教材的颠覆,用旧思想对待新课 改,用老教案备新课,因此教案基本是过去教案的翻版,甚至也有不备详案、只 写提纲等现象。还有一些刚参与工作的新学生缺乏实践,尽管有尽力的梦想,但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不知如何设计表现新课改模式的教案。
针对上述状况,更有必要指出认真听课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 学组织方式,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要把课改的“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仔细上 好每一堂课。我们提出教学应做到“六认真”,首先是仔细备课。认真备课具体反 映在精心设计教案。在实施初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设计表现新课改模式、以新 的展现形式撰写,特强调一些基本模式跟从事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共同讨论。 一、依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融“三维”目标为一体如果把课程改革当作航程,.那么课程目标就是引领课改的航标灯。如果不认准 目标,课改才会迷失方向。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的教育宗旨,体现 了先进的教育模式,明确强调了知识与素质、过程与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 程目标。而课程目标是应借助准确的教学目标来推动,教学目标跟学科课程目标 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三维”目标。 因此,教师在设计新课程每一课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考量确定 这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校长跟学员在准确的课堂教学活 动中所应超过的预期目标跟标准新课改教案模板,是课堂的总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 是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评判、 检验课堂教学如何达成目标的根据之一。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新课改教案模板,对学生备课的首要工作来说,就是心中 时刻要有课标意识,自觉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课堂中明确课 标。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应在扎实学习、领会课标三 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详细运用。在准确课的设计时。 可以分别建立跟呈现,但在详细实施教学时,要注意这“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 开的。要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在不同内容的课中,三个维度的所占比例也有 有所区别的。有的课注重史实教学,有的课思想教育功能较强。只有把“三维”目 标融合为一体,才能将“三维”目标真正贯彻到每一堂历史课的课堂中。 二、钻研课程内容,细化课标于课堂教学之中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引入“模块一专题”的方式,力图构建起一个重基础、多样化、 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体现出时代性跟基础性,反映了历史学科与社会进步、学术成果跟学员经验的密 切联系。根据课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打破了原本的通史形式,分为三个必修 模块、六个选修模块,共 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由于从过去的 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组件自成体系,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历史不成系统、 支离破碎,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这就规定学生在确认教学目标的同时, 要钻研课程内容, 在课堂中要阐述历史演进的整体性和规律性, 要切记不同模块、 不同专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有的内容必须跟其它课程结合。 学习模块从制度、结构跟内容上以新的方式展现,对课堂和教案设计强调了新的 要求。以历史必修(I)为例,它是以美国跟亚洲历史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典 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专题的编排先国内后全球、先古代后近现代。这种编 排并不是按照事物出现、发展的自然时序,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和完整性也不是 很明白的,这就帮备课和课堂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加上课标的说法是宏观的、高 度概括的,这就特别必须在备课和设计教学目标时对课标进行强化。 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第 l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课标表述为:(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涵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 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成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看起来一课课标就有两 条要求,然而在教学中仅就这两条是能够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课讲明白的。有教 师在设计准确教学目标时,将上述两条细化为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素养 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并探讨《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含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缘由、过程,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分析巴黎公社 失败的缘由、认识其在成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和历史含义。 二、过程与技巧 1.指导学员分组完成《共产党宣言》节选资料的探讨学习,让学员初步认知掌 握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历史学习跟研究的重要性,领悟“感知-积累-理解历史跟 现实”的过程与技巧。 2.通过编制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构架表格和对其失败理由、经验教训的剖析与 归纳,感知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历史信息的品味,学习多角度地预测历史问 题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产阶级等势力对共产主义的敌对与马、恩对资本主义发展冷静而客观 的剖析的对比,让学生感受理性的智慧跟力量,逐步产生科学的心态。 2.以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反复和艰难作铺垫、以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 为线索、以“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调查结论为点睛,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运动在曲 折中发展的历史特征与规律。 尽管这种的明晰还值得进一步深究,但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研究课标之后进行 了再创造, 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有助于落实“三维”目标。 由此可见,不论教科书如何编写,内容怎么变化,在确认准确课堂教学目标时, 都需要也应当以课程标准为根据。
当然,也不是简单地、肤浅地理解课标要求, 更不能照搬照用教学参考书的现成设计。而是应按照学生对课标的理解、对课本 的研读、 对教师学情的知道, 因校因生因课细化课标, 使之很具体化, 更易操作, 同时也有保证课标得到全面的推进。 三、转变教学方法,双向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这次课改应逐渐推动教师的 学习方法、 教师的课堂形式跟学生互动模式的转型。 新一轮课程变革的成功与否, 可以说就是要看老师的课堂方法跟学员的学习模式能否有所转变。 教学的过程是 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教学要 是学生互相交谈、共同演进的互动过程。”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是师生改进学习方 式的前提,是为改革学生学习方法服务的。 在特色的“满堂灌”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一直是 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常常觉得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枯燥 的。在新一轮课改中,能否在教学方法上来一场“颠覆性的变化”,师生在教学的 角色能够来一个转换, 是摆在从事大学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面前应该仔细对 待的难题。因为课程是要借助大学的课堂教学来实施的,课堂教学最终是由学生 来实施。
所以,需要学生在升级课程理念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法。 在推进学校历史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学方法的转变势在必行。 在差异了的课堂中, 教师的角色要如何转变呢?新课程的观念告诉我们, 教师应由纯粹的历史知识的 传递者转变为教师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要由历史的“权威"转变为历史课堂的 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还要由管制式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教师成长的鼓励 者。 在学校历史新课程的课堂中,不仅学生的角色要变,学生的角色也要改变,要由 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角色变了,学习方法也应逐渐改变,要 学会各种手段的主动学习方法。能否真正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推进学校 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不能再象以前的那种,只有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过程,而 是应双向设计。既有学生的活动,同时有教师的活动,师生互动、师生互补,使 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充满和谐的气氛。学生在这种的氛围中,积极探讨、自由交 流、主动研究、大胆怀疑,学得轻松,学有所获,学有长进。课堂不仅仅是学生 的讲台,更是师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在课堂过程中,凡是教师能说的、学生可做 的,能自己学会的,都能使学生完成。
即使有借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能完成 的,教师也贵在及时点拨,给以思路,不再包办代替。 这种双向设计教学活动的教案,在义务教育 7-9 年级的历史新课程中早已受到 一定的推广。可以说,义务教育的历史新课程为大学推进新课程做了打算,值得 高中学生学习、借鉴。诚然,高、初中教学是有巨大差别的。在学校历史新课程 的备课设计中,还要很重视活动目标的设计跟目标达成的检验。缺少检验反馈是 无法把教学中学生的互动落到实处,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需同时考量。还需要注重 对教案设计的同行评价和学生教后的自我总结反思, 这样有助于推动校本教研的 开展, 让历史老师在课改中自身能力受到更好的演进, 与新课程同成长, 共进步。高中新课程的推行,对广大学校学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契机和严峻的挑战。可以 这样说,在先进的课程模式开创下,设计出表现课改模式、具有新的展现形式的 教案,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推动推行新课程和提升课堂质量的关键。知易行 难,需要我们在课堂实践中继续努力和构建、改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