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书法课教案隶书横画起笔的方式(组图)

2021-05-09 15:1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书法课教案隶书横画起笔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隶书长横的起笔写法特征; 2. 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熟悉“三”“王”字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起笔有方、有圆; 2 .练习字“王”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1. 探索发现阶段 ① 复习旧知“三”,导入新课; ② 用比喻讲述起笔的重要性; ③ 多媒体展示三种不同的 “王”字,让学生找出相同处和不同处; ④ 以提问引出书法史相关小知识,开拓学生眼界,增加课程趣味点。 师:隶书起笔也有没有其他造型?尖起笔可以吗?为什么? 展示照片:汉简。 2 .互动实践与展现阶段 ① 用多媒体展示台示范与讲解圆笔和方笔的准确写法。 圆:藏锋逆入、稍提圆 方:藏锋顿笔,注意方向 ② 播放书写视频,学生练习圆笔和方笔各 4 遍,请学生上台书写。 ③ 观察范字“王”,找出投影照片展现的出错,并请学生上台拼字。 不对称关系:竖位置不居中、横空白不一样。 ④ 播放老师示范书写视频。 ⑤ 用现在所学的方圆起笔和不对称关系来尝试组织新字:平 38、正。 3 .深入书写与探讨评价阶段 ① 学生训练,老师巡视。 ② 展示并评价,再次练习。 4 .总结阶段 ① 课堂作业检查。

② 教学小结。 ③ 布置作业。 在讲《曹全碑》偏旁部首之前,先概要地讲一讲隶书发展史。隶书从 秦代发端,到清朝鼎盛,尤其是到了东汉发展至了完美。西汉时留下 的篆书名作是汉简体刻在竹片上的叫“简”,刻在木片上的叫“牍”, 用线串成一卷一卷,往往一本书要装一车,因此,我们古代流传下去 的词语有“学富五车”和“汗牛充栋”之说。 到了唐代,隶书的名碑如云。有《石门颂》,把字刻在山崖之上;《乙 瑛碑》这块石碑保存在河南曲阜的文庙之中,还有《衡方碑》、《史晨 碑》、《张迁碑》等,其中《曹全碑》是历代影响最大,学书的人最多, 最为秀美,汉碑中雕刻最多的一块碑。因此,它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遗憾的是此碑何人所写,不得而知。 下面,开始讲《曹全碑》的偏旁部首。 1、单人旁。如 “仍”、“他”等字,第一笔用挑法,与楷书正好反其 道而行之,书写时,先逆锋起笔,再由重而轻出锋挑出。另外起起笔 写竖画,由于竖画与挑点相交,所以竖画起笔时可以直接落笔,而不 必按常规逆锋起笔。当然,以逆锋起笔为佳,由书写者自己选用。 2 、竖三点。隶书的三点水,都指向右方,与楷书的参差错落完全不 同,而且成辅射状,其写法是:逆锋起笔,出锋收笔,一般上点稍向 下,中点长而略平,下点短而上翘,如有一条无形线,三点在某一点 上会聚焦。

学书者必须把握隶书偏旁中的这个特征,与波画一样,非 常带有个性化。 3、左耳旁。左耳旁由曲折与竖画构成,这个部首与书法的写法也是 明显不同。其写法是:逆锋起笔,折笔时逆锋向上,回正后折下,再 提笔写下折,上下两折有区别,上呈肩势,而下折呈婉转,然后另起 笔写竖画,逆起笔而悬针竖收笔。注意,与楷书写“耳朵”明显不同 的是,楷书分笔完成,而隶书的“耳朵”曲折画则要一笔写成,转折 时,靠提按而笔锋不能离开纸面。【演示例字:“除”等】 4 、宝盖头。宝盖头由两点和横钩构成,其写法是先写上点,再写左 点,然后写横勾,钩时一般顺着横画连笔向上而后出锋收笔【演示“官: 字写法】,《曹全碑》的宝盖头横勾,有时一笔分成两笔写,即:写好 横画以后,再另起笔写钩,但笔虽断而意相连。 5、草字头。《曹全碑》有不少字草字头写出两点一横【现场演示】, 其写法是:先写两点,再写一横,也可以反过来,先写一横再写两点, 但不论先写后写,横要长,点要短。而且点与横必须交接在一起。 6、双人旁。隶书中的双人旁由两点和一撇组成,与楷书明显不同。【演 示】其写法是:先写上点,再写下点,然后在下点收笔处,逆锋起笔 写撇画。请学员注意,《曹全碑》的双人旁,点短小粗肚,而下点细 长如横,很有变化,写法仍是逆锋起笔,原地停顿,然后提笔向右方 拉出,笔势干脆不能拖泥带水。

书法练字模板竖格_书法教案竖画模板_竖式四字书法落款

7、心字底。隶书心字底也有更有特色。写法也与楷书有显著的不同。 上面的中点与右点都在钩里面。写法【现场演示】:先写左挑点,再 写钩,此钩长大而飘逸,然后再写中、右点。我细加观察,古人写此 笔画,状如一只放置倾斜的盘中放了两只小肉丸子,很有趣。请学生 注意,中、右点的出笔顷角会有变化,不可不察。专业的术语称此两 点 “势态呼应”【例字“志”】。请注意,古代写 “志”字,往往将上 半部分的“士”写成“土”字,说明东汉的字体尚在规范之中。 8、绞丝旁。隶书的绞丝旁,下面的横三点一般写成 “小”字,这也 是隶书特有的写法,先写左弧,再写右折,右折呈 S 形,共有两折, 然后写点,接下来写“小”字,写“小”字要先写中竖,然后再写左 右点,两点要相背,对称,《曹全碑》的绞丝旁与其它碑不同的是: 转折须圆,点画遒丽。 9、竖心旁。《曹全碑》的竖心旁,比楷书多一画,其写法是:先写中 间长竖,要求藏头护尾,再写左短竖。也须回锋收笔,然后写后面两 短竖。因此两短竖的上端略尖,故不要回锋收笔,这个竖心旁,中竖 为主笔,须长而大,左竖次之,略长,右两竖的宽度再依次降低,使 整个竖心旁的笔触主次分明。很有差异跟层次感。

注意书写四竖的细 节,四竖直中有曲,长度不一并且不垂直,高低要参差错落有致,四 笔之间的氛围贯通,疏密均衡。【现场演示: “恤”字】竖心旁与血 字的两个部分互相穿插,很有趣味。 10、游水旁。隶书的游水旁一般写成三点一折捺,也有写成两点一折 捺的。至于这点画,既能写出撇点,又可写成挑点。而《曹全碑》的 游水旁基本写成撇点,如“近”字,具体写法【现场演示】:先写好 两撇点之后,逆锋起笔向下撇,此撇点呈细线状插入下面的长捺画, 笔不离纸,轻微提锋,随后回锋与长捺,捺脚要舒展而飘逸。 11、提手旁。隶书提手旁的重要特点是第三笔不是楷书的挑,而是写 成横,具体写法:落笔写上横,再写竖钩,最后写下横,下横要比上 横略长【现场演示:“扶”字】。 12、最后一个偏旁:言字旁。隶书的言字旁左边是横而不是点,如写 成楷书的点,那就是写错了,【演示具体写法】:先写上横,依次写 以下三横,然后写 “口”,此偏旁上四横均呈左低右高之势,四横中 的第二横是主笔,最长,其他数横均较细瘦,每一横均要求提笔回锋。今天就提到这里,主要是 12 种偏旁的特点,下一讲“《曹全碑》 的结构特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讲解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将 上一次的内容复习一下。

上一讲主要讲了《曹全碑》的横画、波画、捺画或者戈钩四 种笔画的基本写法。【如:于字、上字、人字、戈字等】于字的上横 是短横、下横则是波画;上字的下横也是波画;人字的捺脚表现得更 夸张,行到收笔处要顿笔;戈钩的写法仅仅是捺画的收窄角度放大而 已。【详见本博文后的附图】在以上四画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必须记住:作为横画,无论 是长横或是短横,实质是小篆写法,平时,我们简称为 “篆法”。口 诀是“逆起、中行、回收”。在这个横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隶书有着其父亲:篆书的“遗 传因子”,现在叫 “DNA ”。在之后的楷、行、草诸体中,绝大部分 用笔都秉承了 “逆锋起笔(藏锋)、中锋行笔以及回锋收笔的 “光荣 传统”,可谓用笔千古不易。而隶书的形成、发展,跨越了秦代到了清朝,书体产生了“叛 逆”,也可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特别是到了东汉,隶书的名 碑不计其数,隶书也到了尽善尽美。隶书的最大创新,个性化的笔画 则是“蚕头雁尾”,就是“波画”,这种笔画在秦代的篆书中是没有的。 波画下行加上顿笔则演变成了捺画,再斜直下行,将波画进一步变形 则成了戈钩。背抛钩的写法。如“风”字左边的背抛钩,是戈钩中的一种。

书法教案竖画模板_书法练字模板竖格_竖式四字书法落款

收笔处不是向上翘起的,还有浮鹅钩,如“也”字。戈钩、背抛钩以及浮鹅钩都是波画派生出来的,只是按照字 形特点差异了行笔的视角而已。竖画要短,仅此而已。在通常的单字中,如“十”字,竖画 的宽度仅仅是长横的三分之一。本次讲课,开始讲撇画、左勾或者其他。1 、关于隶书的“撇画”。如“方”字。隶书撇画与书法明显 不同。楷书之撇由粗及细,撇端出锋处大致是尖的。而隶书则是相反: 由细而粗,撇端是圆的。具体写法是:逆锋起笔后,由轻而重带弧势 向左下方行笔,最后回锋向上方环转收笔。意思是收笔处笔锋向上转 180 度小弯,而有的教科书则有另一种陈述,此略。2 、关于左向钩。如 “子”字的下笔书法教案竖画模板,逆锋起笔,顺势向上 环弧行笔,由轻而重,钩呈平展暗顿,然后出锋收笔。奇怪的是,隶 书左勾与撇画能通用,书家可以随心所欲的选取。如上“子”字,既 可平展出锋,亦可在收笔处来个 180 度大回环。但这些字中,用出锋 收笔仍然更为舒展。3 、竖点。如 “之”字上的两点。写法:逆锋起笔、环转顿 笔、用力向上或向左出锋。注意:一个字中发生两个竖点,则要差异 角度。除前述“之”字外,还有“心”字也有极其。4 、挑点,如 “心”字左点。

逆锋环转,由下而上,迅速挑 出。5 、撇点,如 “寅”字左下侧点。逆锋起笔,环转以后向左 下侧用力撇出。6 、捺点,如 “光”字并且 “平”字的腰点,逆锋起笔,顿 笔调锋,然后依靠腕力向右出锋。7 、圆折,如 “且”字的左侧头部。写法是:逆锋起笔,中 锋行笔,折时提笔回锋,然后中锋直下。取势外包,线条呈圆浑之感。8 、弧折,如 “女”字的左下行画。线条呈环弧状,略同圆 折,但折笔之时提笔暗转,然后由轻及重向左下环弧回锋收笔,要求 一气呵成。9 、方折,如 “同”字。横竖相连,到折处,顺势连笔(笔 不离纸)逆锋向上,然后中锋下行。如“同”字等。方折下行之竖往 往呈“内擫“之状,由于纹路中间微曲,给人以方折刚劲之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讲解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将 上一次的内容复习一下。上一讲主要讲了《曹全碑》的横画、波画、捺画或者戈钩四 种笔画的基本写法。【如:于字、上字、人字、戈字等】于字的上横 是短横、下横则是波画;上字的下横也是波画;人字的捺脚表现得更 夸张,行到收笔处要顿笔;戈钩的写法仅仅是捺画的收窄角度放大而 已。【详见本博文后的附图】在以上四画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必须记住:作为横画,无论 是长横或是短横,实质是小篆写法,平时,我们简称为 “篆法”。

口 诀是“逆起、中行、回收”。在这个横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隶书有着其父亲:篆书的“遗 传因子”,现在叫 “DNA ”。在之后的楷、行、草诸体中,绝大部分 用笔都秉承了 “逆锋起笔(藏锋)、中锋行笔以及回锋收笔的 “光荣 传统”,可谓用笔千古不易。而隶书的形成、发展,跨越了秦代到了清朝,书体产生了“叛 逆”,也可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特别是到了东汉,隶书的名 碑不计其数,隶书也到了尽善尽美。隶书的最大创新,个性化的笔画 则是“蚕头雁尾”,就是“波画”,这种笔画在秦代的篆书中是没有的。 波画下行加上顿笔则演变成了捺画,再斜直下行,将波画进一步变形 则成了戈钩。背抛钩的写法。如“风”字左边的背抛钩,是戈钩中的一种。 收笔处不是向上翘起的,还有浮鹅钩,如“也”字。戈钩、背抛钩以及浮鹅钩都是波画派生出来的,只是按照字 形特点差异了行笔的视角而已。竖画要短,仅此而已。在通常的单字中,如“十”字,竖画 的宽度仅仅是长横的三分之一。本次讲课,开始讲撇画、左勾或者其他。1 、关于隶书的“撇画”。如“方”字。隶书撇画与书法明显 不同。楷书之撇由粗及细,撇端出锋处大致是尖的。而隶书则是相反: 由细而粗,撇端是圆的。

书法教案竖画模板_书法练字模板竖格_竖式四字书法落款

具体写法是:逆锋起笔后,由轻而重带弧势 向左下方行笔,最后回锋向上方环转收笔。意思是收笔处笔锋向上转 180 度小弯,而有的教科书则有另一种陈述,此略。2 、关于左向钩。如 “子”字的下笔,逆锋起笔,顺势向上 环弧行笔,由轻而重,钩呈平展暗顿,然后出锋收笔。奇怪的是,隶 书左勾与撇画能通用,书家可以随心所欲的选取。如上“子”字,既 可平展出锋,亦可在收笔处来个 180 度大回环。但这些字中,用出锋 收笔仍然更为舒展。3 、竖点。如 “之”字上的两点。写法:逆锋起笔、环转顿 笔、用力向上或向左出锋。注意:一个字中发生两个竖点,则要差异 角度。除前述“之”字外,还有“心”字也有极其。4 、挑点,如 “心”字左点。逆锋环转,由下而上,迅速挑 出。5 、撇点,如 “寅”字左下侧点。逆锋起笔,环转以后向左 下侧用力撇出。6 、捺点,如 “光”字并且 “平”字的腰点,逆锋起笔,顿 笔调锋,然后依靠腕力向右出锋。7 、圆折,如 “且”字的左侧头部。写法是:逆锋起笔,中 锋行笔,折时提笔回锋,然后中锋直下。取势外包,线条呈圆浑之感。8 、弧折,如 “女”字的左下行画。线条呈环弧状,略同圆 折,但折笔之时提笔暗转,然后由轻及重向左下环弧回锋收笔,要求 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