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设计教材的“活动”板块
教 学 论 文
高中数学课堂中怎样设计教材的“活动”板块
铁力林业局马永顺中学
地理组:王大勇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五日
高中数学课堂中怎样设计教材的“活动”板块
在我市现行的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湘教版)中,设计了长期的“活动”内容,且内容有鲜明的启发性和能操作性,为教师讨论、师生交流创造了条件。新课标中的“活动”,注重引导并培育教师动手(做试验、查阅资料或者操作等)、动脑(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等)、动口(讨论问题、辩论等),突出了 “活动”教学的开放性;新课标中的“活动”,真正地用教材中学到的常识来预测表明生活中遭遇的一些难题,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跟解决难题等素质的培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累积,突出了地理预测、综合、运用等认知能力要求;新课标中的“活动”,把师生的学习置于体验、探究的过程当中,从而培育学生的变革素质和创新素养,同时充分展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观念,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因此,处理好新课标地理课本中“活动”内容教学,是恰当把握新课标,实施好新课标的关键。下面我就新课标地理课本中“活动”的课堂设计与处理探讨几点做法。
对于新课标地理课本中“活动” 的教学设计与处理,要准确情况详细探讨,要联系教学、教材、学生实际,事实求是,并按照不同的“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处理。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具体如下:
一、利用活动中设计的难题启发学员思维,为教师自主学习创建系统 人们在了解活动中常常意识到一些无法缓解的弊端,并形成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况使得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分析问题跟解决难题。“疑”,即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学习跟研究的欲望,然后推出需要缓解的难题,问题通常是导致学生追求知识的最好手段。在物理课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具有创造问题的课堂情境,对发展师生创造性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思维源于问题,每节课后大量的启发式问题,使教师思维受到很高的练习,如:必修1的45页活动题1、读图想一想,为什么地球表层的昼夜温度远不如月球表面大?2、深秋到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里?3、每年夏季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见人造烟幕的方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机理是何种?必修3第14页中“在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有什么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加快家乡经济发展,你有哪些建议?”、第23页“我国的区域发展变化,集中体现为南、西部差异。活动题1、2题”、第38页“面对日渐扩大的荒漠化,人类要从这些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等。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独立的学习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你们,湘教版的课本课后许多问题的设计,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了根据,搭建了系统,如:必修3第4页的问题“分析图,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视角,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差异。”“第7页中的活动1在下表的四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总量?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匮乏?你判断的原因是哪个?”再如:必修3第57页活动3“请将以下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难题与其最适宜的缓解措施用直线连接出来”,通过准确题目让学员自主学习常识等。
二、利用活动中的截图直观激趣,让学员学会以图释文
地图是政治常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政治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很多的知识点,许多物理特性、规律都能借助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跟政治教学一直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征,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用。新教材中,增加了长期的黑色照片、示意图、分布图、景观图等图像资料,首先是引来学生的眼球,激发其兴趣,从而使学生在看图中看到所浓缩丰富的物理信息。例如:必修3第3页“活动3中观察三幅景观图,分别说出他们的区域特性。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行业活动等方面,这三个区域有什么区别?”、“第14页活动1、2参照13页中国政区图又能缓解问题”、 参照第51页“美国地形、气候类别分布图” 解决52页活动1、2、3等。
将课本文字转换为图像或图表,以直观的图像来描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教师深刻理解跟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同时,这只是培养教师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素养,使教师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跟能力。图像是课文的重现和补充,以图回答可起到培养教师观察、思维能力的功用。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描述了政治事象及其特性。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跟利用,进而培养政治变革思维。例如:必修1的16页“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别”,34页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39页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机理,48页热力环流的产生机理,必修3第19页“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第55页“农药污染积聚示意图”等。
三、利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培养学生生活素质,加深对教材相应内容的理解
获取、加工、信息利用的素养不仅是教师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将来生活素质的组成。因此,引导学员有目的地收集教材中有关知识的资料,让学员从众多方法获得必须的物理信息,并学会应用。通过这种相关活动,提高学生获得跟处理物理信息的素养,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培养生活素质和相应的兴趣。例如:第11页“收集有关人类进行地球观测,特别是在生命探索方面所获得成果的资料”、第41页“收集流水、冰川、风力、波浪对地表形态的妨碍的照片,比较两者对地形制约的优劣”、第68页“收集资料,尝试解释中生代恐龙灭绝之谜”、第110页“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和灾害等资料,简要表明1998年长江洪水导致的危害,并预测其产生的缘由”、必修3中第40页在我国东北荒漠化地区,应当如何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44页活动题3、5,46页活动题1、3等。
四、利用活动中的表格归纳总结相应知识,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科学高中地理教案模板范文,而政治教学则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是物理教学中既重要又易于被人忽略的环节。所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对所学知识跟技能进行推导总结和转换升华的行为模式。它常用于教学的结尾。完美的总结,可以让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细致,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导致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余音了绕,余味无穷。课堂小结形式众多,课后活动表格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例如:必修Ⅰ第56页“锋面与天气”、第57页“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第67页“生物发展阶段填表”、第80页“填表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必修3中第20、21页“查找有关资料,完成下表”比较国内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等。
五、利用活动中提供的探讨辩论题为学生合作学习建立系统,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发展
讨论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多看。即借助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鼓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实现有效学习。求异,即探求答案结论的多样性。地理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反而是一种定势了的观念体系跟僵化了的操作程序。这样的课堂活动,有何创新之意?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想是不限制、不要求、不统一答案和论断。这三不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在学员学习了每位知识点后,都应问一问“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并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使学生真正开启到成就的全球。教材中探讨辩论活动的安排为学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表演,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又推动了求异思维的演进。例如:必修Ⅰ第15页“讨论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有利与不利”、必修Ⅱ第10页“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辩论”、
第14页“地球人口观三种看法的反方”、第47页“城市规划议题”等。必修3中的27页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跟调入区环境的有利影响跟不利影响,
六、利用活动中课外实践题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加速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产生
当我们最近谈人的全面发展的之后,一点也不能离开人的现实性。学校不应该是封闭的场所,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正是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实活动成为教育的契机,使参加现实活动的过程成为学习跟接受教育的过程。而现在教学上存在读死书(死记硬背),集中思维方式不利于人才培养。课外活动在推动这种转变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教材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变革能力产生的基地。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提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必修Ⅰ第9页中“观察月相”、第13页“参观大棚农业”、第18页“用观测日影的方式大致测定学校所在地经度”、第33页“野外收集岩石标本,并确定其名称、分类、矿物成分、主要功能等”、第40页“野外褶皱构造观察”、第60页“调查家乡的河流”、第69页“调查当地一家工矿企业‘三废’的排放状况,并探讨对环境的妨碍”、第76页“实地考察水稻土的性状和特征”、第85页“观察当地自然环境的分异和土地运用情况,并用因地制宜原理加以分析”;必修Ⅱ第34页“调查商品等级与行业服务范围的关系”、第44页“走访调查熟悉的城市或城镇,分析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强调解决方案”、第70页“调查一工厂高中地理教案模板范文,分析其发展优势、限制性因素和优化措施”、第78页“调查本地交通线路跟站点的布局状况”、第83页对“家乡商业网点布局跟商业活动的调查”、第92页“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状况”等。
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青少年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大 自然中天文、环境、人文在内的广袤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既能开拓视野,又可使它们的意志得到训练,才干得以增长。
综上所述,新课标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倡导师生在学习上不要把学习的眼光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和狭隘的教学之上。学生在完成“活动”时,要用自己懒惰的头脑、灵巧的右手、明亮的眼睛去观察自然、开发未知的常识宝库。新课标教材的“活动”鼓励教师用自己的学识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弊端,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教学中即使对这种“活动”运用得当,设计与处理好“活动”教学,可以鼓励教师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发展,把知识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将有利于学生取得的有效信息超过最大值,充分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研究,使听、看、说、想、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研究跟体验,能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真正改善教师的学习数学素养,既锻炼学生的素养,又推动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用好“活动”,给学生留下“活动”的时间,为学生成就“活动”的机会,使“活动”的推进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