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水华_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_太湖蓝藻面积变化表格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揭露太湖蓝藻事件的影响,太湖及周边入湖河流的水环境持续恶化是导致2007年6月太湖蓝藻大爆发的最直接原因。据无锡市公布的统计数据,除锡东水厂外,其余占全市供水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影响了200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最终以如此极端的形式向人们敲响警钟。
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过后,对于生活在太湖周边的居民来说,蓝藻污染已经成为了一块定期复发却又久治不愈的“心病”。每年蓝藻的高发时期,便是当地居民最揪心的日子。
据《人民日报》报道,5月底,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再次出现大面积蓝藻,且今年蓝藻水华现象发生的时间比往年略有提前。而据预测,今夏气候高温干旱少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几率较高,这些因素都非常有利于蓝藻的生长。再遇蓝藻,太湖能否安全度过这个夏天?
7年前的5、6月间,江苏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污染,湖水深绿,发出恶臭,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水质恶化,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数百万市民无常饮用自来水。
据《南方周末》当时报道,专家认为,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氮磷超标的富营养化,而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则是太湖污染的首要“贡献者”。80年代太湖周边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带来了苏南经济的腾飞,也带来了惊人的污染。大量污水直排太湖,污染长期累积,蓝藻梦魇随之而来。另一方面, 太湖处于长三角地区,土地本身富含营养物质,且太湖作为浅水湖泊,营养物质不容易沉淀,从而造成现今积重难返的局面。
污染严重至此,治理迫在眉睫。
据《浙江日报》报道,蓝藻事件发生后,2007年5月,由国家牵头,国务院11个部委和苏浙沪三省市密切配合,共同开展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编制工作。之后,苏浙沪三省市共同启动了太湖流域污染源整治,正式建立了三省市共同治理太湖水环境的协商机制。
以湖州为例,“十一五”期间,太湖沿岸5公里范围内排放不达标的污染企业全部被关停,周边100头以上规模的畜禽养殖场被集中整治并划定“禁养区”,全面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而据前述南方周末报道,蓝藻事件的中心城市无锡也在2007年后全面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以期寻找更为环保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其治污风暴中,仅滨湖区的93家化工企业中,便有82家需要关闭和外迁。
7年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据人民网江苏频道报道,目前,太湖水质已从中度富营养化转化为轻度富营养化,15条主要入湖河道中,2007年有9条为劣Ⅴ类,如今也全部在Ⅳ类以上。
不过,蓝藻爆发的“藻型生境”(适合藻类生长的环境)并未改变,入湖污染负荷仍然较高。
据江苏省太湖办副主任张利民介绍,太湖湖体富营养化是长期污染积累的结果,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改变;且近年来“治太”的幅度和程度都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改善太湖水质变得越来越难,甚至会出现反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太湖流域的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据中科院测算,太湖水环境的承载力,总氮为0.9万吨/年,总磷为0.06万吨/年,目前入湖量分别超标3.3倍、2.5倍。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一种在蓝藻水华中出现频率最高、产量最大和危害最严重的藻毒素,它是一种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能引起家畜和家禽中毒死亡,并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MCs对水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如2014年美国伊利湖(Lake Erie)湖水中的微囊藻素含量超过安全标准,造成俄亥俄州托莱多市40万居民饮用水供水危机,因此对MCs的监测显得至关重要。MCs的常用化学检测方法耗时耗力,且只能代表监测点附近水域的状况。太湖蓝藻水华遥感技术自身的优势使其成为快速获取MCs时空变化信息强有力的工具。
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联合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研究小组在太湖水体蓝藻爆发期MCs遥感估算算法构建和长期动态演化规律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环境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 49: 6448−6456)。
说的好听为了实业为实业你为什么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降低的额度一样真为了实业贷款利息应该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