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归纳:如何设计导学案
如何设计导学案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通过“学案导学”这一思路,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难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难题前置。使教师能否在学案的鼓励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学生则通过“学案导学”这一思路,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借助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教师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二、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经老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教师自主学习、主动参加、合作分析、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是教师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老师指导教师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展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跟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推动教与学的绝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表现四个特点:1.问题研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至“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作用,并可帮助学生学会怎样从理论探讨中把握问题的关键。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教师学会独立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探讨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模式。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传统。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构建整理的基础上导学案设计模板,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训练。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观念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它的编写需要符合新课改的指导观念,在方式、内容跟问题的设计中集中表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时间,导学案能鼓励教师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鼓励教师合作、讨论、
展示,是学生认识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根据”。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视角编写导学案,才能真正推动学习方法跟教育模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推动“高效课堂”的目标。四、“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及规定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要留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1.课时化原则。在每个学科新课本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必须教师依据实际的讲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确立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效益。2. 问题化方法。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构建性的难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教师的探讨精神并且对教材的剖析、归纳、演绎的素养。导学案的编写要依照以难题为线索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难题,使学员意识到:要缓解学生设计的难题不吃饭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反思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员真正从学生设计的难题中找到解决疑问的方式,学会画画,学会自学。思考:怎样设计难题?①问题应可启发学生认知;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要鼓励教师阅读并探讨;④问题以及说知识点的展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法,避免教师照书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切实思维。⑤问题的表述语要引起教师积极探讨,积极参加。如:你觉得是如何的?你判定的根据?你的原因?你的看到:等等。3、参与化方法。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加的机会,激励人人参加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素质,增强人人参与的观念,让学员在参加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校长敢于给教师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受到更有效的挖掘。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要表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规定。教师指导又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师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应确立、具体地告诉学生看课本哪一页的那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
式进行检查等;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思维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探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鼓励学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了解教材、理解课本。能推动教师的认知活动不断深入。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意愿,要让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觉挑战,一般学员得到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尝到顺利的欣喜。要使每位教师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学习的自信心。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守下列基本规定:一是吃透教材是基础。教材是教师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需要深入探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宽改善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原因。二是应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对导学案的设计应从课本的编排方法跟知识平台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常识,“翻译”成可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常识,帮助学生最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三是围绕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跟课后训练,每课设置有适合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推进来设定学习难题和学习过程。四是逐级生成讲实效。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复制跟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教学上教师的认知碰撞,对疑问的指责,文本的抨击,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要分层研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渐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至繁,螺旋状上升。五、导学案的基本构成及详细规定导学案的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总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修改八个环节。(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订要确立,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才能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定的详细规定: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通常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技巧、情感态度
价值观三个维度;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涵盖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发学生高度加强;4、目标内容要确立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应对所教师生的实际水准,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教师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又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规定。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拼命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认的不适当,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写出”、“会利用”、“解决”、“问题”等能评估的明晰用语,并强调重难点。(二)知识链接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测试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三)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阐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教师自主读书、独立探讨、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员独立获得知识跟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规定、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员思考、帮助教师理解等等。(四)学法指导有两种常用的方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探究方式。如物理课本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方法地渗透了推导、转化、数形结合等物理观念与技巧。第二种学法是教师经常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窍门、做笔记的技巧,自主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的方法等。(五)学习总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机制构建。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密切的,在推导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表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需要有鼓励教师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六)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详细规定:1、题型要多样。量应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能修改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
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构想的素养。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尽快辅导跟进。六、导学案编写流程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步骤为: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位人按照自己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讲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校长应无法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应无法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一般导学案要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常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合,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符合实际操作,有成效。尤其应精选习题,坚决避免“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教师备课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七、编写、使用导学案还要切记的几个问题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可表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洁、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老师应知道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课本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常识,翻译成可看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常识导学案设计模板,帮助学员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绝佳方式。好老师应无法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我们的学案设置为ABCD四层,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作为理科一般为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导的简洁呈现;语文则主要是字词的发音跟含义,重点词的解释跟应用收集整理。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用。理科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结合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则是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C层为“应用类”,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理科注重于解题模式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推导,此时仍然会修改一两个一题多解的考题,使教师尽快产生一定的解题
能力。语文则是重点段落的整理,在人物特征刻画上的作用,反映了人物如何的心理特质,反映了作者怎么的观念情感。D层是拓宽延伸,为“拓展级”。理科是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把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缓解在一起,一般非常难。语文方面则是布置学生结合文章的作文手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员,AB层级规定所有学生需要人人过关,重点考查后进生。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优等生,课堂的精彩常常有它们来升华。当然,学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2.导学案是为教师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视角审视创作,要一直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按照学习内容的还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醒”“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3.应按照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教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4.多一些鼓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很行!做一做,你必定可过关!温馨提醒: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反思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解决难题的素质情况。个别学员的某些弊端就采用部分辅导的方式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弊端,则下阶段应强化训练此知识点。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可导致教师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③知识点的练习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缘由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员的指导、点拨不到位;⑤某个教学环节的顺利是偶然还是必然等。6、《高效课堂22条》作者李炳亭老师对避免导学案习题化有句精辟的排比,习题集不故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跟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应“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导学案,首先应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而能力要来自于思维能力,找出跟发现知识规律,像一条“绳”,顺着这头捋下去就能找到结果。以上是我对导学案的一点理解跟思考。PAGE 6
还有一点没吃过这种芝麻糊不知道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