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生物入侵者ppt_什么是生物入侵者_生物入侵者余映潮实录

2016-11-26 15: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生:它们近亲繁殖,生命力也会减退。

生: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很快死去。

师:看来选择语言要考虑多种情况(师板书“要全面看待问题”),同学们的理解不错。老师刚才看到讲台边的小组对第一句讨论很热烈,现在有结果了吗?(一生举手)

生:我认为,这句话的两处都该填“可能”,他们大都反对。(众笑)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是可能性,不是必然性。所以填“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是不一定的。有的虽然是生物入侵者,但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损失,比如我在家上网收集到“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中,中国有50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11种”。这11种危害严重,而其他的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少。

生:我同意后一个填“可能”,不同意前一个填。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老师你把课件翻到前面。(生笑)“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既然“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它一定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要不,怎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入侵到北美大陆的斑贝、入侵者美国的天牛和红蚂蚁、落户关岛的棕树蛇等生物入侵者都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我上网查了资料,入侵中国的生物都是破坏生态系统的。

师:从这个探讨的结果来看,选择语言要根据什么来确定?

生:要看对象(生笑),是说明文介绍的对象。(师板书“要看说明对象”)

师:说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的就是如何正确使用说明语言,大家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好吗?

生:“可能”不是随便用,要全面考虑事情,并能根据说明对象让“可能”更符合常理。

师:总结的不错,但对于说明文语言,今天这堂课的“可能”只是管中窥豹,有没有更全面的看法。

生:我认为“可能”是一种表推测的词语,同类的词语在说明文中也很多,比如“大概”、“也许”“左右”等等,它们的正确使用,与“可能”是相同的。

生:对于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合情合理。

师:文字“合情合理”的同时,文章要追求什么?

生:使自己的说明更准确,逻辑更严密。

师:说得很好,说明文在文字上的准确、严密,都是它求真、求准、求实的科学态度的体现。

给“生物入侵者”起个名

山西阳泉第十九中 郭海青

师:梅涛是个起名的高手,在一篇文章里就给斑贝、天牛这样的生物起了好几个名字,不管是大名、小名,还是别号、绰号,大家找几个出来。

学生纷纷找了出来:入侵者、偷渡者、移民、漏网之虫……

师:起名也是有讲究的,你们觉得梅涛给它们起的这些名字好吗?

生:好,这些名字其实都是在打比方。

师:具体赏析一下。

生:“入侵者”,这个名字用得最多,说明了这类生物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师:你们知道“入侵”这词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生:战争。这其实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以引起我们人类的高度警觉。

生:我从中体会到梅涛的忧患之情。

师:是啊,披文可以入情,这是一份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忧患之情!

生:“偷渡者”,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登上北美大陆的。

生:而且“偷渡者”是违法的。

师:嗯,这是偷渡者与斑贝等生物入侵者的相似点。

生:“移民”,与生物入侵者太像了,都是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师:那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也是所谓的“移民”吗?

生:不是,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的才是,课文第2段说明了蒲公英的种子是在自然条件下的迁移,与生物入侵者这些“移民”有本质上的区别。

师:看来打比方不仅有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也不妨碍其传达知识与信息时的科学与准确。

生:“漏网之虫”,这词语很像“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