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的说课稿
矛与盾的集合说课稿
文本解读: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课堂目标是使教师认识到生活中常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惑,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通常就不一样。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认知过程是使学生知道看待问题应多视角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这篇短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表明“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它们结合上去,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战车在战役上击败敌人,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发“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次序叙述。叙事简单明白,用事实表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认识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攻防的特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导致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可正确读写14个生字以及 “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等词语。
2.有情感朗读短文,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这种博采众长的观念。
3.深入学习背诵课文。理解本课内容,准确知道“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认识用事实来表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初品课文,理解内容
我先使学生认识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是如何把盾的自卫和矛的对攻合二为一的,再使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发明过程。最后一段是课文的`难点,使学生认识本文所应表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特别是在鼓励学生读懂句子的含义后,再使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
首先我在揭题时使学生说说有关矛和盾的故事,结合自相矛盾这个词语留下伏笔:当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结果会如何呢?
接着鼓励教师读好课本,在深切赞叹声中,学生将课本读懂了,并可结合“矛、进攻、盾、自卫”等语句概括了全文主要讲的一件事。
第二板块:细品词句,阐明中心
其次要鼓励教师联系句子来感受词语的含义,比如,“难以招架”,可以使学生借助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感受。“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固然”可以使教师读第二自然段,联系发明家想到的钻在铁屋子里,来感受“固然安全”的“固然”,有原先、原本的含义。句子教学应指导教师抓住难句来理解。比如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要使学生结合全篇内容来理解,通过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制成坦克这个例子来感受。“善于”,就是很会观察、很会探讨的意思。为了使学生可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形成独特的兴趣,我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
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本里的语句来说明。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觉得“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第三板块:总结思路,说明道理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次使教师朗读短文的第五小节。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如何把矛和盾的特点集合起来,发明了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四人小组读读2、3、4小节,进行探讨:发明家的模式是如何的?划划有关的词句。
把学生讨论的内容板画下来:
比赛时无法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象屋子-------开小洞-------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
为了使学生可加深印象,我再使学生照着板画来看看发明家是这种发明坦克的。
最后进行认知训练活动:“为什么现在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成为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在探讨交流中你们知道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这时我使学生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表明这句话吗?
学生纷纷议论: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
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开发智力无凝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发明家的认知过程是值得学生感受的过程。学生在思考发明家想法的过程让自身学会在对待问题上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发散思维,学会求知,学会探讨,学会实践。
【矛与盾的集合说课稿】相关文章:
1.《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2.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3.《矛和盾的集合》的说课稿
4.《矛和盾的集合》优秀说课稿
5. 《矛和盾的集合》优秀说课稿
6.矛与盾说课稿
7.《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8.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苹果5升级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