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17 看云识天气教案及板书设计

2020-05-29 02: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案_表格式教案_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2015-10-17 16:03 633次

点此申请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

何庆丽

地区: 湖北省 - 随州市 - 随县

学校:随县高城镇中心学校

共1课时

17看云识天气 初中数学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常识;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预测能力,能按照天上的云层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培养教师用精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表明。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限,对于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不是很独特,所以我将采取图片与图表相结合的方法将课本的类容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良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心灵。

3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难点: 云的颜色、云彩种类众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提问导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诡谲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既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提问:看天气预报),的确,不过我们呢有一种更简便的方式,那便是看天气,俗话说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去,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俗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心得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课本,要求教师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投影显示:

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案_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_表格式教案

(1)注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麓。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暴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孩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发生的苗头。

崩塌:崩裂而坍塌。

二.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阐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哪个?它利用了哪些说明方式?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那两个方面表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差异的词语。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阐述云的形态跟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案,说明了哪些?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哪些关系?

(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详细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简析在语言采用上的明显特征是形象生动的形容的利用,试具体探讨其作用。

学生提问,教师明确: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式,喻指云是天气变迁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2)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按照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状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差异。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3)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带有限制作用,表明大概情形是这种,排除了特殊状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案_表格式教案_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2段是中间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4)第1段用一连串的形容把云的万千姿态展现得十分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观众的想象,作者首先表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细腻;“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形容,鲜明而准确,形象而生动,给人真切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形容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利用而且让要表明的事物非常生动形象,而且让每篇文章充满文采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案,能促使他们阅读的兴趣。

活动3【活动】图表展示云的分类

语段中清晰的模式是借助分类别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方式列出晴天云的型态差异、特征及其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云 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 度

厚 度

天气征兆

卷 云

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 云 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狼群 扁球形 排列匀称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活动4【作业】课外延伸

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知识。

例如:文中出现的俗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去,晚霞行千里”。

17看云识天气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7看云识天气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提问导入

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案_表格式教案_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诡谲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既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提问:看天气预报),的确,不过我们呢有一种更简便的方式,那便是看天气,俗话说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去,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俗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心得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课本,要求教师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投影显示:

(1)注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麓。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暴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孩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发生的苗头。

崩塌:崩裂而坍塌。

二.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阐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哪个?它利用了哪些说明方式?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那两个方面表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差异的词语。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阐述云的形态跟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哪些?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哪些关系?

(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详细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简析在语言采用上的明显特征是形象生动的形容的利用,试具体探讨其作用。

学生提问,教师明确:

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案_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_表格式教案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式,喻指云是天气变迁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2)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按照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状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差异。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3)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带有限制作用,表明大概情形是这种,排除了特殊状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2段是中间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4)第1段用一连串的形容把云的万千姿态展现得十分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观众的想象,作者首先表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细腻;“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形容,鲜明而准确,形象而生动,给人真切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形容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利用而且让要表明的事物非常生动形象,而且让每篇文章充满文采,能促使他们阅读的兴趣。

活动3【活动】图表展示云的分类

语段中清晰的模式是借助分类别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方式列出晴天云的型态差异、特征及其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云 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 度

厚 度

天气征兆

卷 云

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 云 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狼群 扁球形 排列匀称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活动4【作业】课外延伸

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知识。

例如:文中出现的俗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去,晚霞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