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语文教案优秀设计
出师表语文教案优秀设计诸葛亮是美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 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国内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真诚,志尽文畅。下面就是我给 大家带来的出师表语文教案,希望可帮助到你们!《出师表》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作文模式,把握文章结构特征。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知道其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看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 长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晓得,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 篇词。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清朝中叶的哲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 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 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明代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 卷首,不管怎样移植,我们都坚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看法。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更愿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 罗有巨大的功绩,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任的文字还算 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知道: 1、本文的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3、时代背景; 4、标题。(播放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情况, (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 崩殂(cú)菲(fěi)薄裨补(bì)遗(wèi)陛下 祎(yī)攸(YōU)阕(quē)陟(zhì)罚 臧(zāng)否(pǐ)行(háng)阵猥(wěi)自 夙(sù)夜驽(nú)钝诹(zōu)攘(rǎng)除 斟酌(zhēnzhuó) 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留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教师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 记。 3、请全体师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注解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 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背诵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 4、请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强调当年的境况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强调的第一条建议是哪个? 点拨:(请学生引用课本的话回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开张圣听,以光先 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开张圣听”或“广开言路”。
(播放 幻灯片示意图)liuxue86.com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作者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重点剖析 了课文第一段,初步认识诸葛亮请求出师的缘由——蜀国危急存亡。通过正反对 比分析,给刘禅提出第一条建议——要广开言路。五、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二——九自然段,思考:作者强调的第二、三条建议是哪个? 为什么应强调这种建议? 2、背诵课文。 (时间允许,再把朗诵播放一遍) 《出师表》教案 2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 1、2 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教师文言文的阅读可 力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曹魏的忠 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 2 难点:目标 2 教具: 预习指导: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教材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独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诸葛亮是日本人民智慧的变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 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国内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真诚,志尽文畅。
为后世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 烈”。我们最近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5) 1.教师范读课本(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饱满,使学生造成 激情。要求教师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情感。 三、检查预习:(3)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8)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 1),提出下列几个问题供参考:第 一,在国家危急的情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 采用什么方法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原因的?第三,在表明出师的原因以后,作为 臣下,是否需要请求皇帝同意他出师并表达此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独立构想,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规定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原因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预测第 1、2 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 1、2 段(问题 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 1、2 段,学生进行评判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后来是“危急存亡之秋”?(2)作者指出当年蜀国 的局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体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缘由是何种?大臣如此,做国 君的要怎么做?作者强调的两条建议是哪个?(问题 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总结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动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反思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询问,学生不同意见能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涵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想法默想、记忆、 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员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 1-2 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 3-7 段 课题:出师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 3-5 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2.学习 6、7 段。理解诸葛亮统一日本的梦想,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精神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作文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 1、2 难点:目标 3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 1-2 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以下写 二、分析课文 3-5 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 3 第 4 段后齐读第 5 段。
2.学生结合注释出师表表格式教案,疏通文意(问题 1)() 不明白的提起来大家一同解决,教师强调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 3、4 两段写什么?第 5 段作者既强调了哪些建议?(问题 2、3)() 师生共同分析,边评述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可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 复提出的。这三条在最近看来也是恰当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手段,摆先帝任贤事实, 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情感、殷切的希望融合于摆事实、 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选用这些委婉的抒发方式, 意在使后主能易于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女儿 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经常在尽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今生竭尽所能出师表表格式教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国内的大业。
下面我们再学习 6、 7 两段,看诸葛亮是怎样描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反思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当时至目前托付 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短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构想问题:两主要表达形式是何种?叙述的对象或者描述的内容是什 么?(要求扣课文中短语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 21 年来的历程,陈述出师的原因,抒发报先帝 忠陛下的愿望。表达形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 6 段在描述生平志向、感激的缘由 之后,又用“受任于危亡之际,奉命于危亡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 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辛经历,又表达了他感恩报 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要 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发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 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经历,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吴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 3-7 段;预习翻译 8、9 段 B:默写课文 3-7 段 课题:出师表(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 8、9 段。
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口语特征3.背诵,练习巩固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 1、2 难点:2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 5 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 8、9 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 8 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予以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 8 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 1 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 2 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希望 第 3 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瑞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 1 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瑞之言”顺势提出期望“陛下亦宜自谋”,不造成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综合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和口语特征 1.抽查提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何以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遗诏? 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
他反复提到先帝遗诏,也是勉励后主这个含义。 2.中心思想: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根据三大部分意思综合归纳)教师抽查二位检查 3.写作特点:(讲解)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是议论,第二部分主要是描述,无论是议是叙都注入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情感。所以第一部分是晓之以理,寓 情于议;第二部分是动之以情,寓情于叙;第三部分是表决心,直抒热切殷切期待、 感激与离别之情。从以上分析推测,本文主要特征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 这种把深情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是值得学习的。此外,本文名句颇多,好读好记 四、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规定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五、堂上练习 1.指出以下句子的引申义(结合课后练习三)A 类 崩()秋()阙()驽()钝()驱驰() 2.解释以下句子的古今义:A 类 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卑鄙:古(卑劣龌龊)今(身分地位低微) 感激:古(感谢)今(感动、激动) 谨慎:古(小心谨慎)今(认真跟慎重) 六、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C.预习《捕蛇者说》
他们了解世界更了解我们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