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高等物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0-05-22 2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化感杂志和那个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相似_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_积化和差 和差化积 教案

● . . ·‘~ lPr . ● 高 教 视 野 ● ● 高等 学信 裁学馕讲勃象践 ◎陈智豪 杨天明 唐孝法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摘要1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 逐渐紧密.高等物理成为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需要不断改 革与实践.本文以江苏省高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 学竞赛为 契机 ,针对高等物理课程中曲线的凹凸性这 一节内容给出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付之于实践.根据多次实践中取得 的心得不断调整设计方案,直至最后成稿.教学设计推进之 后,针对师生体验、考试成绩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本 次信息化教学实践成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等物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基金工程】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十三五”一般研究课 题 ,基于sPoc平 台的高等物理混合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 践,2o16年 1O月立项(编号 2016—135一Y一123);中国高 等教育学会课题通常课题,基于“互联网 +项 目化”的高等 数学混 合 教 学模 式 的研 究,2o17年 9月 立 项 (编 号 G2YYB2017126、.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行业 的整合与演进,在线课程 sPOC创建的课堂环境 ,既弥补了特色学校课程的不足,又 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特点 ,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加 入在线课程的建设与使用行列.伴随着 sPoc的不断深入, 基于此系统的混合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在线 PBL讨论 和翻转课堂是两种效果比较好的方法.我们尝试在高职高 专高等物理课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行教学改革. 一、 搭建网络系统 首先,依托网络教学平 台建立实用 、适用的在线课程. 在我们实施教学改革之前就早已沿改革的模式建立了功能 强大、资源丰富、画面精致的在线课程.网络教学系统把高 等物理(一)所有知识碎片化 ,分割为 120个知识点.每个知 识点包括微课视频、课件、讲稿 、拓展资源、练 习题 、试题库 题 目.其中,实行翻转教学的知识点还包含课前学 习任务 单、课前自测题、讨论题.网络教学系统记录每一名教师在 网络上形成的学习痕迹 ,包括观看视频的时长、浏览数量 、 在线检测的答题情况,生成网络学习分数.教师可以借助网 络教学系统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并在课前按照网络反馈 调整教案. 其次,选择适合的内容实施教学改革.大多数人觉得高 等物理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其实,大部分知识点和几何、物 理、经济等关系密切,在教学中将数学与制造生活的各个方 面结合可以变枯燥为有趣,从而形成更好的效果.这里 ,我 们以“曲线的凹凸性”为例谈一谈信息化教学.内容选取后, 接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实行教学过程. 二、设计 教学活动 曲线的凹凸性的教学内容包括曲线凹凸性的定义、凹 凸性判定推论 、拐点的定义.教学 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理解曲线凹凸性、拐点的定义,记住 凹凸性判定推论. 面向至少 95%学生 ,难易程度 上基 本无划分. (二)技能目标 能够 利用 凹凸性 判 定 定理 和 拐 点 的定 义 解决 数 学 问 题.面向至少 90%学生,难易程度上,较难 20% 、中等难度 50% 、较易于至少 90%. (三)素质 目标 ‘ 提升运用物理常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到 少 80%学生,难易程度上,较难 10%、中等难度 50% 、较容 易 至少 80%. 基于以上目标,我们确认教学重点是曲线凹凸性判定 定理 、拐点的定义.根据教学团队多年的心得我们确定了教 学难点是曲线凹凸性的定义. 在探讨完以上几点之后 ,教师还必须分析学生状况 ,从 而进一步确认教学方法.我们借助前期的问卷调查总结出 学生的四大特征:(1)班级数量较少,便于加强多种形式的 教学 ,且师生乐于接受教学改革;(2)学生尚未具有使用数 学工具画图、求函数、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3)该学校教师 来源不同,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4)71%的学生针对抽象的 内容理解 困难,更容易理饵 和生活密切关联的、直观 的 内容. 于是我们确定教学方式是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是任务 驱动法跟小组合作法. 三、实施教学过程 为了借助以上的教学方法达成 目标,我们使用网络教 学平 台让学生观看视频 、完成训练测试 、在线答 疑等 ,用 MATLAB、思维导图等工具解决诸多复杂难题、构建知识体 系,用电子学校平台与黑板进行教学讲解. (一)前置学习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系统给教师下发预习任务.预习任 务包括观看微课、自学教材内容、完成课前测试,以及小组 完成讨论题.教 师能 以通 过 网络 教学 平 台获得 每 一名 学生 的学习状况,并结合以往学习状况调整教案.通过前置学习 让学员把握重点和瓶颈,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阶段分为三部分:导入情境、课堂任务、课程 总结. 1.导 入情境 学生观看关于薯片、楼市 、股市的三个小视频.教师描 绘图像 ,标出生活中的拐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 生活的点滴中.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拐点”提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把生活中的拐点和本次课的“拐点”加以对 比并作出解 释.通过三个视频的观看把枯燥的数学符号变为生活中存 在的现象,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术语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第 二个重点. 2.课堂任务 (1)答疑解惑.根据课前测试的完成状况 ,结合近三年 该检测结果的统计数据,教师在备课时找到正确率比较低 的考题.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纠正错误 ,教师进行指导 , 请小组代表通过电子教室系统结合图形讲解典型题 目跟讨 数学 学习与研 究 2Ol7.2: 论题.通过完成任务一再度提出重点和瓶颈,变被动学习为 主动构建,同时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帮互助、锻炼学生的现场 表现 能力 . (2)练习巩固.前置学习中的测试题主要测试学生预习 的状况.为了检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掌握的状况,增强解题 能力 ,巩固本次课的重点 ,教师布置任务二:学生使用电子 教室系统完成学生发布的教学测试题,并将结果上交系统 自动评分.通过少而精的教学测试检测学生对各个知识点 掌握的状况,增强解题能力,巩固本次课的重点. (3)上机实践.对于一些复杂的变量 ,手工计算过程较 烦琐.于是老师布置任务三:学生使用物理工具解决较复杂 的难题 ,完成试验报告并上传到教师端成为评分根据.通过 上机实践并且学生加深对难点的感性认识、提高使用物理 软件解决难题的素养、建立化学模型的观念. 3.课程总结 最后 ,为了帮助学生确立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学生 小组讨论画出思维导图.教师帮助学员查漏补缺,并将凹凸 性与拐点的求解过程总结为朗朗上口的几句话. (三)课后拓展 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采用小 组合作法引导学员主动学习、培养团队观念、强化动手能力. (四)考核评价 本次课的课堂全过程考核教师在网络教学系统上进行 前置学习获得的分数、课堂教学中三个任务的完成状况 、课 后拓展的设计情况. 教学 过程 评分方式 分数 比例 前置学习 网络教学平 台手动评分 3O% 任务一 教师评分、自我评判、学生互评相结合 l5% 课堂教学 任务二 电子教室系统自动评分 20% 任务三 教师评分 l5% 课后拓展 教师评分 20% ● ● . 一 I.一,一 一一一 ~I BI lllI一一I— III 。

积化和差 和差化积 教案_化感杂志和那个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相似_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

● 线上评分与线下评分相结合体现 了评判方法的多样 化;理论测试评分与实践操作评分相结合体现了评判内容 的多样化;教学推行的前置学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过程 中都进行评分反映了评判结果的过程化. 四、分析教学效果 在实行以上的信息化教学过程期间 ,我们进行了问卷 调查 ,结果显示 96.8% 的教师喜欢这样教学设计.根据期 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统计,该知识点的平均得分率比采 用传统教学的平行班级高出5.8%.我们运用生动形象的几 何特征把写实的物理问题具体化,通过微课中的动画演示 把静止的物理难题动态化,讨论生活中的现象把琐碎 的数 学难题趣味化,使用英语软件把复杂的语文问题简单化.总 之,教师综合使用各类信息化手段将物理常识与实际生活 相结合,发挥数学无处不在 的活力 ,帮助学员达成学习 目 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 天 明.高 等数 学 [M].南 京:南京 大 学 出版 社 。2015. [2]张一春.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精析[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 ,2016. [3]张硕童.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 究 [J].科技风,2017(18):29. [4]谭洁.微课教学在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J].当代教育实践与课堂研究,2017(9):9—10. [5]葛淑梅.高职学校英语课程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的若干探讨[J].焦作大学学报,2017(3):106—109. (上 接 3页 ) 例7计算f :: { 解 南 出= (e3 (八)利用留数定理计算 若方程f(z)在区域 D内除有限个孤立奇点z ,Z2,, 外处解析,C为D内包括各奇点的任何一条正向简单闭曲 线,则 ) =2' n' i~ResIf( )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 ]. 例8 计算l :: 解 ) 志 在圆周‘ I-2内有一级极点。

积化和差 和差化积 教案_化感杂志和那个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相似_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

i和三级极点:=0,而 Res 0]=者 【z3。 】 1 ,. 2 . 丽 一 Res ),i]=lim(z—i)· :i. ‘ ‘ 一 1, 因此 ,由留数定理有 , 1 志 dz , r ri( )=0· 三 、总 结 复变函数积分的推导方式非常灵活多样,在解题时对 方法的选取尤为关键.可以按照积分模式能否是封闭曲线、 被积函数的准确方式 以及在所给区域上的解析性 ,决定采 取的推导方式.通过对复变函数积分方式的小结 ,使读者有 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变得深刻地感受数学的美丽. 【参考文献】 [1]白艳萍,等.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M].北京:国防 工业 出版社。2004. [2]刘子瑞,梅家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数学学习与研 究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