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gsphone8826|新浪博客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济宁学院附中朱则光
【教学目标】
1.把握电影故事情节,认识漫画所体现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理解描写人物的技巧。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戏剧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差异认识作品所体现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描绘人物的美术技巧以及作用。
3.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小说讽刺戏剧的韵味。
【教学流程】
一、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幅对联反映了哪个现象?(封建社会科举可以使人一步登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电影《范进中举》(板书标题、作者)。
二、活动一:绘声绘色讲故事
㈠复述故事
速读课文,把握主要剧情,绘声绘色讲故事。先自我复述,再在同学间互相复述、补充,最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评,并补充遗漏的重要情节。
㈡畅谈感受
通过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你很真切的体会是哪个?(可笑、荒唐、啼笑皆非……)
说明:从学生的灵魂感受扬帆远航,从学员的阅读感受解读文本,是教学的起点。力图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三、活动二:入木三分评故事
教师从学员所谈展现中,选择一个可以统挈全文的词,作为下一步深入研读课文的切入点。
㈠细读课文,圈点勾画
1.哪些人物、哪些剧情,哪些段落、哪些描写,让你认为“荒唐”(可笑、啼笑皆非、不可思议……)?并在文中批注你的感受。
2.学生自读,勾画,批注。全班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有话可说,也想说,能说,交流一定要充分。本文是自读课文,难度不大,很多东西学生自己都可读懂——学生自己可读懂的东西,就不应再成为课堂的内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做到“以学为主”。
㈡点拨整合,深化认识
1.体验对比的效果
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围绕着“中举”,小说中人物的演出也有穷形尽相。请分组设计一种形式表现这些差异。
比如可以参照以下的句式说话:
中举前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中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有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说话时既应先引用原文,做到言之有据,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的剖析提炼,做到言之有物。
比如可以模仿语气朗读或演出前后两个片段;比如可以画动画。
教师应鼓励学员关注细节。比如:由“岳父”到“老爹”——
中举前:范进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岳父见教的是”。
中举后:“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多,这六两银子,老爹拿了去”。
小结:作为一部社会讽喻小说,《儒林外史》主要的抨击手法就是对比。对比是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更本质的特点,使形象非常鲜明,从而起到相反相成、辛辣讽刺的戏剧效果。
2.感受细节的力量
⑴范进中举发疯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双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进来。他爬将出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同事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桥,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跑到集起来了。
指名朗读,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觉得精彩的词句。
讨论:你觉得这些语句或句子写得好,说出你的原因。
①昏厥:“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生动地说出了范进如在梦幻中的情境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报帖分明在眼前,他一定要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这才确信是真的。“自己把双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写出了早已失常变态的范进,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兴奋得完全忘形了,竟致旁若无人,极有指责意味。疯跑:“噫”,表明范进惊喜过望。“飞跑”,渲染范进的疯劲儿。跌倒:“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疯走集上:“一直跑到集起来了”,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神智不清,丑态百出,这些语句包括着十分辛辣的抨击意味。
②想象“好”字的内涵:如果放大范进此时的心理活动,他心中在想些什么?
一个“好”字,表明哪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生种种甜酸苦辣,下一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小结:这一段描写范进看见报帖后心中顿然狂喜,喜极发疯的恶行,揭示了他心里和外形的冲突。运用细节描写跟夸张手法,文字的表面不动声色,其实仍有辛辣讽刺的力量。
③观看视频。你认为视频中那个细节表演得更到位?
⑵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出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儿也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父亲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出去,往腰里揣……
要求教师自己边读课本边演出。讨论:这段对胡屠户的描写,哪个细节更精彩?
揭示了胡屠户语言跟动作的冲突。“攥”“舒”“缩”“揣”四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胡屠户的心理。当时的胡屠户见钱暗喜,却假装客气推让,又讨厌弄巧成拙,担心范进当真收回银子,让到手的兔子飞了。所以他在推让过程中极不自然,极不干脆,是“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当从范进口中再度确认银子的确是赏与自己后,他便收起客气,“忙把拳头缩了出去,往腰里揣”,这一动作之快,与之前迥然不同,活画出口是心非、贪图钱财的小人相。
3.探究主旨的深度
⑴话题一:你认为范进,是悲哀、可悲、还是荒唐、可气、可叹?
可怜:范进大半生穷困潦倒,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20多次,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胡屠户盛气凌人地指责他,他也是唯唯诺诺;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唱歌骂他,甚至骂他父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逆来顺受;及至中举,他似乎欢喜得发了疯。中举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低下,让人觉得世态的世事。
补充:小说描写范进出场,写他面黄肌瘦,花白胡须,穿着麻布的直裰,头戴破毡帽。这个之后终于是12月上旬了,他仍穿着很薄的单衣,所以他冻得乞乞缩缩的,非常猥琐、非常悲凉的图景。穿着破破旧烂的袜子,进入考场以后,因为年纪大了,走路又不小心,磕磕碰碰的,把破帽子又撕掉了几块。
可悲:中举前他地位卑微,受人同情,胡屠户可以任意污蔑他,面对凶恶的训骂,他似乎“唯唯连声”;堂堂七尺男儿,本有谋生的能力,竟让家人“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儿子“吩咐”,才匆忙回来卖猪,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却无法把鸡卖出;在这些情形下,他却偷偷赴试,对功名疯狂追求到这些程度,真是可悲!
补充:为什么范进从20岁到54岁一直参与这种的武举考试,一考再考?因为殿试考试对读书人来说有极大的诱惑力,就像龙门一样,“鲤鱼跃龙门”,你跃过了它,就改变了人生,社会地位、家庭状况,一切都出现了变化。所以读书人都有一种精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历了这些生活的挫折、磨难,才能最终翻身做“人上人”。这是它们为什么能长时间地遭受外在的衣食之苦,也可长时间地遭受情感上的挫折,内在的、外在的种种的压迫、种种的摧残,都得遭受,忍受的最终结果就是能够跃过这个龙门,成为“人上人”。
可笑:中举后来,范进地位很快提升,这从周边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能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更暗示他自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谓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情中有自大的一面。从中举后来看,范进已开始作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很快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情,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未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补充:范进是如何会中秀才的呢?胡屠户说:“是大师见到你老,舍与你的”,并非捕风捉影。范进的“宗师”周进和范进有类似的遭受,所以特别同情老童生,在考试中特别注意老童生。他一发现范进就油然产生一种怜悯的心态,后来把范进的试卷硬着头皮看了三遍才看清,别的卷还没看,就帮范进填了第一名。后来范进又中了进士,更是忘乎所以。本来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他四处夸耀自己的学问,让别人对他崇拜,甚至恬不知耻地说:“苏轼是我朝的普普通通的人,凭什么大家都夸扬他呢?”他连苏轼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都不知道。
可气: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跟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相帮助,范进假惺惺地回绝后接受他的东西;为不帮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再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可见,范进,绝不是个老实人,或者说,本来是个老实人,后来不老实了。
可叹:范进将自己20至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34年的煎熬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心酸,都在“疯”中爆发起来。范进正是封建时代千千万万个热衷功名的上层知识分子的典型——科举制度的殉道者。
⑵话题二:范进中举,是戏剧,还是悲情?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屁股都采用了夸张手法;(2)揭露了后来士人热中功名的丑陋灵魂和世俗的趋炎附势的嘴脸;(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理由是:这是从人物命运的视角来说,把人生浪费在乡试考场中,是范进的一生悲惨;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心灵,是国家民族的悲哀。
四、活动三:文采飞扬编故事
运用讽刺技巧写作小作文:(以下题目,任选其一,自拟题目亦可。)
(1)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2)范进上任之后
(3)假如范进与孔乙己相会在咸亨酒店(先读一读《孔乙己》)
弄个破渔网让它拖着不是很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