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汪燕

2019-09-16 1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热力管网设计_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热力环流的导入

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一 、 教材 分析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第一节,本节主要内容有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课时主要学习大气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热力环流,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的应用,又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打好铺垫。为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培养学生联系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我把海陆风和城市风等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安排在了这节课。 二 、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但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

热力管网设计_热力环流的导入_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通过图示阐述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及过程,绘制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状况。2、学生能通过等压面判断高低气压及大气的运动状况。3、学生通过热力环流原理分析解决与热力环流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21、学生通过阅读等压面图,体验从图表中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的认识过程。2、通过海陆风对海滨城市的影响,及城市风在城市规划中的的作用进行思考、分析,体验从实际生活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的研究过程。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2、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运用;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面的弯曲关系。 教学难点:气压与海拔和等压面弯曲的关系;高压、低压是相对于那个地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海陆风、城市风。 确立依据:本节课主要讲解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是学习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基础,也是解决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的理论依据。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热力环流的导入_热力管网设计

通过本节内容学生还需掌握等压面等一系列等值线的判读规律,所以我认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运用,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面的弯曲关系是教学的重点;而高一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等压面的弯曲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高空气压永远低于低空气压,而我们在分析热力环流时高空中常常出现高压,在这里学生容易搞混,且不理解,所以高压、低压是相对于那个地方对于学生也是个难点。而且学生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所以将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海陆风、城市风。确立为难点。 五 教法和学法 教法 :讲授法 实例教学法 引导归纳法 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小组讨论法 读图分析法 3 六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会使地面冷热不均,提问地面的冷热不均会不会影响与它直接相接触的大气呢? 回忆、思考、回答 复习太阳辐射,导入“热力环流”。 活动1 1 翻开书本阅读 P35热力环流的内容,简单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及过程 阅读、思考、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看书,对热力环流形成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方便后面热力环流形成及运用的讲解 讲解并引导 通过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讲解热力环流的运动形式——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热力管网设计_热力环流的导入_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解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是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再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偏南风偏北风2) 反气旋: 中心气压高, 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练一练观察动画, 完成下表:项目气旋反气旋气压分布状况水平(四周) 气流状况北半球南半球垂直中心气流状况天气状况举例低气压高气压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顺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散上升下沉多阴雨天气天气晴朗夏秋季节,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 天气垂直气旋垂直反气旋上升&mdash。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引力,大气被“吸”向地球,因而产生了压力,靠近地面处大气压力最大.气象科学上的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强),也就是大气柱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气压的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以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用毫米(mm).例如气压为760毫米,就是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高度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另一种是天气预报广播中经常听见的毫巴(mb).它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1毫巴=1000达因/平方厘米(1巴=1000毫巴).因此,1毫巴就表示在l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l000达因的力.气压为760毫米时相当于1013.25毫巴,这个气压值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热力环流的导入_热力管网设计

随堂练习 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大气的运动方向,试比较 a、b、c、d 四处气压值的高低。abdc 思考、做题 检查,加深学生对气压高低是相对于那个地方的学习 讲解 通过以上分析,点明此时等压面不再平行,让学生比较 A、B 两地气压大小。结论:PA>PB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听讲、笔记 通过对同一水平面气压值大小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等压面弯曲问题 归纳总结 (1)等压面变化: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2)高压区、低压区是指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这高理解并记忆 让学生思考、提炼重要结论。 等压面 2000米 冷却 冷却 受热 A b a B 5 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高上低);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4)近地面气温和气压关系:高温低压,低温高压 提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热力环流?或者类似于热力环流的现象? 思考、回答 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联系所学内容。 活动2 2 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就会产生环流,例如海洋和陆地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讲解海风,让同学上讲台画出陆风,并讲解。

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零的时候,大气层的气温分布与标准大气情况下气温分布相反时称温度逆层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简称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零的时候,大气层的气温分布与标准大气情况下气温分布相反时称温度逆层,简称 逆温。据观测, 面 地 辐射的 7 5%~9 5%都被近地面 40 米~50 米厚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 温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除一小部分被大气辐射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保存在 大气中,使大气温 度升高。【解析】考查大气垂直气温分布规律,需要掌握四个点:地面气温在20℃左右,对流层顶在-50℃ 左右,平流层顶0℃左右,在高层大气中上部为热层,拐点温度为-80℃左右。

而对于高压、低压是相对于那个地方而言这个难点则运用一个小练习加强学生的认识,突破难点。在对热力环流的现象进行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海陆风、城市风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体验从实际生活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的研究过程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秉承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标理念,教学过程中我也设计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生活动,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学生讨论时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讲得有点多等。没有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新课改的学习,把传授者的身份变为引导者,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D C A B ①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