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发现5万年前淮河古菱齿象化石
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发现5万年前淮河古菱齿象化石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现代快报(祖益康 王宏伟):记者15日从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获悉,泗洪县石集乡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具距今约5万年前的古象类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初步确定为淮河古菱齿象,根据其肩胛骨的大小,专家推测这是目前已发现的个头最大的淮河象。
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长达1.5-1.8m,全齿呈圆锥体状,每对象牙重约20kg。恐齿象类也拥有一对加长的象牙。恐齿象是在象早期演化过程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旁支,真象的象牙是上颌第二对门齿加长形成的,恐齿象类也拥有一对加长的象牙,但却是长在下颌上。
这并不是泗洪首次发现淮河古菱齿象化石,2010年该县青阳镇一砖瓦厂取土时就曾发现过这种古象的零碎化石,但此次发现的化石保存非常完整,实属罕见。据了解,化石发现地与距约五万年前后的下草湾古人类遗址时间相当,当时整个淮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有稀疏的森林和草原,先民们与大象、犀牛和鹿等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
邹松梅告诉记者,这头古象的骨骼散乱分布在200平方米的范围内,头骨位于臼齿的前方,而腿骨离肩胛骨至少有2米远,脊椎骨也散乱分布在四周,似乎提示这头古象属于非正常死亡,并且在死亡后被大型肉食动物撕扯分食。由于化石发现地位于当地一条河流内,因此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头大象死于河流内,水流导致骨骼移位。
为保护化石泗洪石集乡街景照片,当地已经在遗迹两侧开挖导水沟,确保化石保留在地面不被水淹,并采取薄膜覆盖的方式防止化石快速风化。当地国土部门正在制定发掘方案,商讨是将化石所在的土层整体提取到收藏机构,还是在原址盖大棚进行科学发掘。
化石体长8米身高约4米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员邹松梅介绍,淮河象化石是泗洪县国土资源局在泗洪县石集乡毛山整理土地时发现的。现场,这头古象的骨骼散乱分布在200平方米的范围内,头骨位于臼齿的前方,腿骨离肩胛骨至少有2米远,脊椎骨也散乱分布在四周……“从现场来看,这是一头成年的淮河象。”邹松梅对现代快报记者说,根据现有的化石推测,这是一头成年公象,生前从牙尖到尾巴长度有8米,身高约4米,体重有几吨重。以此推断,这头淮河象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个体中最大的。
“淮河象化石在泗洪并不是第一次发现。”邹松梅说,2010年6月16日,泗洪青阳镇南砖瓦厂工人用挖掘机取土时发现了一些零碎的化石。“这次发现的化石保存非常完整,实属罕见。”
偶尔可获得象恐龙蛋化石的小圆石头,海生的鱼类化石、鸟类化石泗洪石集乡街景照片,当夜幕降临时有时会听其实这里还真正存在着古城堡建筑、古民房遗址:艾斯克霞尔古城堡。7-7碳-14 半衰期为5720a,今测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出土的古斑鹿骨化石中的14c/12c比值是当今活着的生物的0.109倍,估算该化石是距今多久。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开始运用药草植物的证据,是在距今约六万年前的考古遗址中,史前时代的猿人洞穴里留存着使用西洋变草、秦吾草等的痕迹。
“可以推测,当时,先民们与大象、犀牛和鹿等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邹松梅说,当时,淮河流域都是原始森林,气候比较温暖,没有现在这么四季分明。
可能跟猛犸象并存过
影片《冰河世纪》中,猛犸象披着厚厚的毛,门牙都是向上弯曲的,看上去很凶悍;而淮河象看上去温顺,它们的牙齿长得很奇特,臼齿上有花纹,仔细辨认,这些花纹都是菱形的,都是与生俱来的,很美观。
气候:俄亥俄州气候大体上算是温和的,冬季寒冷,夏季则是温暖而潮湿。首先这是种族问题,白种人的祖先高加索人生活在寒冷气候的高山地区,为了适应当时的气候,身体在长时间内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中就包括浓密的体毛,可以预防寒冷。葡萄牙的气候非常适合栽种葡萄,为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凉爽潮湿,越往南部和东部,气候越极端。
邹松梅说,猛犸象有可能一度和淮河象在世界上并存过一段时间。除了猛犸象,在淮河象存在的这个时期,还有东方剑齿象和亚洲象等象种。但这些种类的古象并存的时间并不长,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古象品种渐渐就消失了,能够从那时候延续至今的不多,亚洲象是一个。
他强调,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始终坚持“蓄泄兼筹”的方针,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统筹规划,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合力兴水,进一步加快淮河综合治理步伐,让淮河成为一条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淮河两岸人民。“嵩县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横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河南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承担着保护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