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必须手写?那只是努力备课的幻觉
又是开学的日子,学生们收到了崭新的课本开始新的学习之旅,而对于许多新教师来说,是收到崭新的备课本,开始新一轮的备课之旅。
朋友小林是刚刚从实习期转正的新教师,按照学校规定,五年内新教师备课必须手写,并在期末进行检查。
不过大多数新教师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案,直接抄在备课本上。小林也是如此,但他不是一开始就“抄”教案。
原先,小林按照教参认认真真自己备课,一堂课要写一下午才能完成。但是一旦上课堂实战讲课,原先预设的的环节并不能用到多少备课教案格式备课教案格式,而是不得不根据学生情况调整。
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又能有时间思考备课环节,小林只好按照网上下载的电子教案抄到备课本中,以备领导检查。而实际的备课内容体现在PPT和课本的标注中。
如此看来手写教案的效率实在太低,虽然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这样的备课方式显然不适合小林这样的老师。
据调查,80%的教师表示,教案是抄袭的,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需要手写教案。
有个英语教师,不是师范专业,没有写过符合“格式”的教案,但他们班却考出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原来,为了上好每节英语课,他会在课前反复琢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自己有不明白的问其他老教师,再加上自己琢磨出来的教学方法,才有了一鸣惊人的成果。
这位老师虽然没有把备课的内容呈现成工整可视符合要求的文字,但是他进行了用心的备课。
备课不一定要“写教案”,写教案也并不意味这备课。
学校的规定是为了防止教师不备课而上课。的确,手写教案可以让老师熟悉教材,熟悉教法,同时练习写字。
这看起来对新教师帮助良多,但是耗费的时间实在太多。一天的上课和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已经让老师精疲力竭,再加上手写备课,只能直接照抄他人教案。
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任务,工整地手写教案,会浪费很多时间,教师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独立思考呢?
学校认为如果教案手写了,最起码说明教师备课了,但备课并非手写教案这一种。
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可供分享,完全可以下载下来修改、打印,放着这样的资源不用,就像有计算器不用反而去拨算盘珠,用笔计算。
教案可以体现教师备课的思路,但如何表达出来,运用不同的工具,效率就大不相同。
况且,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通过查资料、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等环节,可这些都不会写入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
好的备课,是用心备课。
在英国曼彻斯特的30余所小学中,教师都没有“备课本”。原来,英国学校的每门课程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教学计划,自行开发、设计教学内容。
这个学校的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吸纳、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用于“备课”,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学校“检查”的是最后的教学成果。
教案规定必须手写,学校管住的是教师的“手”,而教师是否备课关键在于“心”。把手写教案等同于认真备课,显然是不合理的。
把手写教案作为是否认真备课的“抓手”,其实也是教育部门对教师的不信任,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备课方式,为何要一刀切,规定必须手写教案呢?就像老师规定学生一定要有错题本,其实这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康师傅有小日本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