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历史沿革
陶寺遗址
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
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
晋祠
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设置有50余县,其中山西境内有10余县。晋国是郡县制的起源地,后来秦将这种制度推广向全国。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家分晋,赵烈侯山晋国一个大夫变为诸侯,正式建立赵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家分晋,赵烈侯山晋国一个大夫变为诸侯,正式建立赵国。杨姓始出于晋国,春秋末期晋国六卿逐渐强盛,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368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卿(诸侯)瓜分成韩、赵、魏三国地盘,史称“三晋”。
徐州刺史部为西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之一,本为监察区,至东汉正式成为分辖郡国的行政区,辖郡五(东海郡、琅邪郡、彭城郡、广陵郡、下邳郡),县邑、侯国六十有二,徐州治所在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东南),东汉末年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之后在第二年卫青率领所部从云中出击,又经云中郡至朔方郡(今内蒙河套以南伊克昭盟等地)向西扫荡追击,直至陇西郡(今甘肃西南部)。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
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
永乐宫
东汉地方建制基本沿袭西汉。西汉末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到东汉中期,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
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望族冯和带领冯氏一门避祸迁于上党(今山西东南),并在慕容鲜卑所建立的前燕政权为官。生活在东北的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北部的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西域的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西北部的戎、羌、氐等族在今西藏、青海地区,南部的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东南部的百越等南蛮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香港、澳门地区,等等,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廆(gui)向西晋投降,以谦让发展实力。
386年至535年拓跋珪北朝北魏分裂东魏和西魏后为北齐和北周16。南北朝后期,北魏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被北齐和北周取代,北周又灭了北齐,这些都是鲜卑政权,隋文帝身为周臣代北周自立,自此鲜卑政权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几百年繁衍的鲜卑后裔却大量形成了新的汉人。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
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代、隰、朔4州设总管府。后来隋又改州为郡,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最多时全国置190郡。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一带为太原、定襄、马邑、雁门、娄烦、西河、离石、上党、长平、临汾、龙泉、文城、河东、正平14郡分辖,其中14郡治所均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云冈石窟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朝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山西介休地质地貌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民国十年(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但是啊,在这天,这一点可就大不相同了,这国民党蒋介石虽然是不情愿抗战,但是,全国四万万觉醒了的人民却坚决要求抗战,个性是有了为了人民利益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共产党,更是抗日的急先锋,她抗战最坚决,同时更是唤醒了千百万不愿做亡国奴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起来抗日,这股抗日浪潮确实如排山倒海之势,虽然在经济力量和武器装备上我们还不如敌人,但是,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必须会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口号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有力地动员了广大群众,使全国迅速形成了抗日反蒋浪潮,有力推动了国民党政策的转变.1935年12月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共产党关于抗战的主张在全国很快形成了抗日浪潮.1935年爆发的“一二.九”运动就是一个标志.国民党在全国反日抗战浪潮前极为孤立,不得不改变政策.。他们包括从大陆遴选的、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表。
平遥古城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清代山西地图
截至2016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省会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太原市小店区省府街3号。
全省11个地级市中,辖区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阳泉市;118个县(市、区),辖区面积最大的是吕梁兴县、忻州原平市、朔州平鲁区,最小的是临汾曲沃县、临汾侯马市、阳泉矿区。共辖1398个镇、乡、街道(564个镇、632个乡、202个街道),建制村28079个。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太原市
山西省会,位于山西省中央腹地,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辖6区3县1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共辖街道53个、镇21个、乡31个。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大同市
位于山西省最北端,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辖4区6县: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共辖街道40个、镇33个、乡66个。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朔州市
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总面积10662平方千米,辖2区4县: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 共辖街道4个、镇19个、乡50个。
忻州市
位于山西省北中部,总面积25180平方千米,辖1区12县1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共辖街道6个、镇59个、乡126个。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阳泉市
阳泉市3区2县,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20镇、12乡、12街道。市辖沈河、和平、皇姑、铁西、大东五个城区,新城子、苏家屯、东陵、于洪四个郊区,新民、辽中两个县。娘子关区 石门关区 旧关区(城区 矿区 郊区 平定县 盂 县 重新整合) ­。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吕梁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总面积21143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共辖街道13个、镇81个、乡67个。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晋中市
位于山西省中东部,总面积16408平方千米,辖1区9县1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共辖街道17个、镇59个、乡59个。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长治市
阳泉市3区2县,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20镇、12乡、12街道。山西朔州晋城长治阳泉大同临汾吕梁忻州运城晋中太原太原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清徐阳曲娄烦大同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平城区御东区口泉区新荣区云冈区大同县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左云阳泉郊区平定盂县长治长治县长子屯留壶关黎城平顺襄垣武乡沁县沁源县潞城晋城高平陵川沁水阳城泽州朔州朔城平鲁山阴应县右玉怀仁晋中和顺介休灵石平遥祁县寿阳太谷昔阳榆次区榆社左权运城盐湖区绛县夏县新绛县稷山芮城临猗万荣闻喜垣曲平陆永济河津忻州忻府区代县繁峙静乐定襄五台神池五寨岢岚偏关河曲保德宁武原平临汾尧都区侯马霍州洪洞翼城隰县汾西安泽永和古县浮山曲沃襄汾吉县乡宁大宁蒲县吕梁离石区岚县临县兴县文水中阳方山柳林交城石楼县汾阳孝义。市辖沈河、和平、皇姑、铁西、大东五个城区,新城子、苏家屯、东陵、于洪四个郊区,新民、辽中两个县。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晋城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总面积9484平方千米,辖1区4县1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共辖街道10个、镇48个、乡26个。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临汾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总面积20589平方千米,辖1区14县2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共辖街道20个、镇75个、乡76个。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运城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总面积14106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共辖街道13个、镇81个、乡55个。
地理环境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华北大平原相对比,呈现为强烈的隆起形势。最高处为东北部的五台山叶头峰,海拔达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最低处为南部边缘运城垣曲县东南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域地势高低起伏异常显著。
山西省地形图
山西省境内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东部是以太行山为主脉形成的块状山地,由北往南主要有恒山、句注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脉及其所属的历山、析城山等 ,其山势挺拔雄伟,海拔在1500米以上。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干的黄土高原,自北向南分布有七峰山、洪涛山和吕梁山脉所属的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黑茶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关帝山海拔最高达2831米。由北而南珠串着彼此相隔的雁北、忻州、太原、吕梁、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九大“多”字形断陷盆地 。全省主体轮廓很像一个“凹”字形。
我舰奉命撞击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