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一位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建议收藏)!!

2022-01-11 11:58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小学二年级最新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设计是一项将教学原则转化为教材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需要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二年级二年级最新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分享。

最新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最新人文教育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材内容:本单元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含义,学习乘法公式和乘法表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场景,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初接触师而产生的陌生感,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如分割、摇摆等,形成一个形象。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将总分分成相同数量的部分或每个部分的相同数量。从总数中除以相同数量的部分,即相同数量的减法,因此通过除法计算更容易。

2、理解除法在实践中的含义。通过放置学习资料,我们知道:将一个数分成相等的部分,找出每个部分除以多少,并找出一个数字中还有多少其他数字也除以除法。

3、通过看图,列出两个乘法方程和两个除法方程来传达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

4、 知道除法的意思,记住2到6的乘法公式,那么用2到6的乘法公式求商就更容易了。求商的时候,根据乘除的关系,先想想除数和几相乘得到被除数,再想想用哪个乘法公式。

5、划分问题的数量关系与划分的含义密切相关。划分有两种含义。一是把总数分成相等的部分,找出每部分是多少;另一种是表示一个数字中有多少部分。另一个号码。因此,除法词问题有两个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是划分的含义。在划分计算中,要划分的总点数是已知的。不同的是,其中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公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况下体验除法的意义。能读会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使用2-6个乘法公式求商。

3、让学生根据除法的意思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让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自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仔细观察和独立思考。

难难难,关键:通过动手操作树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划分是什么意思。使用除法计算单词问题。能正确快速地使用2到6的乘法公式求商。

最新人文教育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自己划分实物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晰直观地理解该方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法符号,能读会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所表达的意思;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 德育目标

教导学生要有礼貌。

二、教学重而难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习工具:数字卡片、棍子

四、教学过程

1、精彩介绍

①、令人兴奋的

同学们,你们分享过吗?今天的课,我们一起分东西,分东西学习新技能,好吗?

动手练习一:

(1)老师要求:让学生将8张数字卡片随机分成2份,即2堆;

(2)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⑶ 学生报告

弟子:谁想说他是怎么分裂的?(学生说,老师板书,学生说要注意鼓励创新)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4) 老师指着以上四种方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的一种比较特别,你找到了吗?

⑸ 请学生说,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⑹老师得出结论:在最后的划分法中,每份数字卡片的数量相同,都是4张。(老师板书:相同的数量)

2、介绍

动手练习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_2014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①。老师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将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即4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每份均分;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让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将8块磁铁分成4份,每份要平分;

④。学生分好后,老师问:每份分得一样多吗?多少?老师指着学生分数的磁铁说:这样,每个分数得到相同的数量。这种方法称为平均分。(老师在磁铁下面贴一张纸条,学生一起读一遍)

2、探索新知识

1、学习例子2

(1),创造一个情境

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景:一天,三只小动物,一只小象,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蜜蜂,作为客人来到老马家(课件展示了三只小动物,一只小象,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蜜蜂)。他很热情地招待他们,拿出了6个大红桃(课件里有6个),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到都流口水了。不公平,这三个小鬼肯定会吵架,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忙分桃子,但是在开始之前有两个问题要考大家:①,我要大家把6个怎么样有很多桃子吗?(学生说3,老师出示3个盘子)②.怎么分?

(2),动手练习三:

师:接下来让学生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来评分。

(3),观看演示分桃过程的动画

师:学生在分,老马也在分。来看看老马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第一个分数的过程) 问题:每个盘子有多少个?你完成了吗?继续得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得分的过程) 问:老马得分了多少次?第一次每盘多少?还剩多少?你第二次在每个盘子里放了多少?

(4),动手练习四:

现在,让你的同学模仿老马分一次?

(5),学生上台展示成绩的过程

师:谁愿意上台跟大家分享?(用磁铁演示)

(6),老师总结:3个盘子里放6个桃子,每个盘子里放同样的量,也就是把6个桃子分成3等份,每份2份,可以这样做分配。

2、学习如何读写除法表达式

①、分工

除法的运算符号称为除法符号(板书:÷)。

②、除法运算的读写

在分号前写上要分的东西总数,6,分号后写平均分的份数,3。除号表示平均分。(老师讲解并在黑板上写字)

整个公式读为“6除以3等于2”(写在黑板上,全班读一次),学生读“8÷4=2”巩固。

意思是把6分成3等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一起读),学生说“8÷4=2”的意思。

3、形成练习

(1),做“Do a Do”第一个问题的第一个子问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位学生告诉我们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练习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填入公式。

③、看动画

学生观看演示劈木棍过程的动画。问:一共有多少个?第一次每堆有多少?

④、导柱

将 12 根棍子分成 3 等份,应将多少根除以 12?等于多少?

为什么要除以 3?

公式中的12是什么意思?分割符号表示什么?3 是什么意思?4 是什么意思?

(2),做"Do a Do"第一个问题的第二个子问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矫正

将 12 根棍子分成 4 等份。如何制定每个部分的数量?12 是什么意思?4 是什么意思?3 是什么意思?

③、比较一、两个和两个问题

为什么第一个子问题除以 3,第二个子问题除以 4?

(3),做补充练习

老师将 10 本练习册平均分配给 2 名学生,每个学生得到多少本?

课件呈现题目,学生讨论如何制定公式以及公式中数字的含义。

4、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2014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我们今天通过划分事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板书:对除法的初步认识) 我知道如何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看看每个部分被除法做了多少。

5、课业

做练习 12 的第一个问题

6、黑板书写设计(略)

五、 教学设计说明

1、教科书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中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初步认识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端,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是没有这些知识的。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和对除法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事物的划分入手,让学生通过除法初步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 通过要求学生划分一些实物,在等量的帮助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除法公式的读写方法和除法公式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在“做与做”和习题12中,安排了更多的实际操作题。除法公式,再谈除法公式的含义。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自己划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清晰直观地理解法律的含义;

②。学生认识除法符号,能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的含义;

③、互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强烈的除法兴趣;

⑤、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要点:通过实际划分事物,让学生了解划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教学设计

①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⑵、在课堂上,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三个目标;

(3)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⑷、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情境和氛围。

②、多层次教学设计

(1) 平均分取自相同数量的

这里安排了两个实际操作,一个是将8张数字卡随机分成2个部分;另一种是将8张数字卡分成2份,每份必须相同。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学生的报告引出了“等量”,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老师的提问,引出了“平均分”。

⑵、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老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子分成3等份,找出每份有多少,用刚学的“平均分”指导学生操作。

(3)如何解决“平均分”

上次的练习只是让学生试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平均分怎么取。学生操作后,观看老马的计分过程,模仿老马的计分方法,最后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帮助学生解决平均分。

最新人教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体验收集、组织、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理解统计的意义。

2、能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过程,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提问和回答,同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协作讨论找到统计问题的实用解决方案。

教学法:

对话与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情境问题的讨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发现、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况介绍

老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进校都要穿我们的校服。你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定 3 到 5 名学生谈论它)。

师:有的学生喜欢这个颜色,有的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为一年级新生制作校服,有以下4种颜色,请您的工作人员告知服装厂选择哪种颜色。.

(指定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_2014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老师指导:张三喜欢红色,所以学校决定把校服改成红色,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交互式新授权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老师提问:刚才我们决定在我们班做个调查,我们班的学生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做调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给学生起个名字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显示统计数据。

用什么方法可以完成这个统计表?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回答:在纸上写下自己喜欢的颜色,举手,小调查等。每个人报告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把它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做个记号,比如画“郑”;举手表明你在哪个范围,老师数一数,然后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4)师:你觉得以上哪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中,举手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在,老师下达指令。每个人只能选择一种颜色,可以举手表示自己最喜欢哪种颜色。“举手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老师说颜色,学生举手,老师数数,学生填表。

2、我们可以从这个统计数据中学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谈论他们的发现。)

(1)老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有多少人吗?如何计算?(把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不匹配的话全班人数,说明我们在统计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2)老师:喜欢解说颜色的人最多,所以这个班订了一件校服选这个颜色,全校校服选这个颜色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进行指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页的“Do It”,调查一下同学们春游喜欢去哪里。

(1)你打算怎么做才能完成这个表格?

地点: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森林公园、河滨公园

人数:(引导学生找到一些易于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报告、填写等)并描述统计过程;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填表”。

(3)在小组讨论中完成“表格分析”。

喜欢去xx的人最多,喜欢去xx的人最少。有xx个人最喜欢去植物园。你最喜欢去xx,有xx同学喜欢去这里。你还能问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给出反馈。)

2、完成课本“练习1”的第1题。

找出你的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