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地转偏向力是如何产生的?

2019-05-04 16:2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_地转偏向力 推导_地转偏向力图解

【多图,啰嗦长文,慎入】谢题主@黄祖标邀。作为一个高中地理老师,我也来讲几句吧。(好久没答题了,知乎现在的答题界面好不适应......)先说结论吧,地偏力的产生,并不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动了,而是我们参考的参照系自己在动,让我们误以为是物体受力。所以在惯性系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地偏力,它只是惯性产生的一种错觉。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本文结构:1.非惯性系和惯性力2.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3.地转偏向力的产生4.地转偏向力的计算(高中范畴)(待补完)(第一、第二部分比较啰嗦,想看图解的同学可以直接从第三部分开始)1.非惯性系和惯性力这里的几位答主已经指出,地转偏向力本质上是一种惯性力,是一种虚拟的力。对于没有接触过非惯性系的同学来说,非惯性系的概念本身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还是从非惯性系开始讲起。对非惯性系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直接看第二部分。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举一个非惯性系的案例——电梯:请大家想想自己在生活中乘坐厢式电梯的经历,假设你站在电梯轿厢里,你是否能判断该电梯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呢?想必是可以的,大家会说,当电梯上升的时候,会感觉身体一沉,电梯下降的时候会感觉身子一轻,这种“超重”或“失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电梯是在上升还是在下沉。

地转偏向力 推导_地转偏向力的方向_地转偏向力图解

出现无法让我逃过的全方位攻击,我只能使用这招当作防护盾,毕竟这是可以瞬间能吸收能量的招式,重力是力也算能量的一种,冲力也是力也算是能量的一种,只见在我的绝对领域的范围内,对准我的子弹还有箭矢都如在外太空中浮了起来,失去了冲力与重力,怎么可能伤得了我呢。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广州某大学死亡电梯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某学生在给母亲打电话时,电梯门无端打开,因为该学生依靠电梯门因此【本文标题:广州死亡电梯复活致大学生坠亡】就坠死在了电梯里,这起电梯死亡事件在网上十分轰动,网友们纷纷称在很多年前该电梯就有一堆母子死亡,之后电梯就废弃了,但是如今却突然打开,让人不寒而栗。

地转偏向力图解_地转偏向力 推导_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上述的例子如果你能理解,那么你就迈出了理解地偏力的第一步。但是加速度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加速或者减速。按照高一物理所学,力是一种矢量,所以加速度作为“速度的变化”,既可以指速度大小的变化,也可以指速度方向的变化。比如正在转弯的汽车。在车辆左转弯的时候,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有一个力在把你向右压去,这其实也是惯性力在作怪。因为惯性想要维持原来的速度方向,但车辆的前进方向变了,所以原来的速度将你挤到了车门上。如果你以地面为参照系,那么这个向右的力其实也是不存在的,是车辆转弯的加速度体现在了你的身上。()同样的例子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抡水桶时,桶中的水不易洒出。因为桶中的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就如同被挤在车门上的你一样,被挤在了桶底。()所以,在参考系旋转时,也会产生惯性力。它和维持旋转的向心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因为它完全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所以它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对,没错,在汽车和水桶的例子中,这种惯性力的名字就叫做——离心力。如果你可以理解离心力是如何产生的,你就迈出了理解地偏力的第二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汽车中的乘客和水桶中的水是相对于汽车、水桶静止的,而地偏力只对相对运动的物体起作用,所以离心力和地偏力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小结一下,这一部分的要点有:①当选取的参照系具有加速度时,参照系下的物体会受到惯性力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_地转偏向力图解_地转偏向力 推导

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在最相似的物之间,错觉说着最巧妙的谎。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_地转偏向力图解_地转偏向力 推导

也就是说,它的运动方向是垂直当地地平面向上的:下一个瞬间,由于地球正在自转,A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惯性的原因,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并没有第一时间改变,于是变成了这样:但是,这是上帝视角,地面上生活的渺小的人类,习惯于使用“地平面”作为自己的参考系,所以他们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地上人:发生了什么?)你可以看到,虽然速度v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人类看来,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仿佛冥冥之中有一个力产生了加速度改变了该物体的运动方向,这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了。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们选用了本身就具有加速度的地面作为我们的参照系,所以参照系的加速度就体现在物体之上了。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毕竟,说好的赤道上地偏力为0呢?3.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看完上述的案例你可能会觉得哪里不对。没错,上文所说的惯性力,并不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接触的地偏力。在中学地理中,我们不会讨论垂直运动的偏转,也没有见过地偏力在垂直方向上发挥作用。如果想要产生中学阶段所讨论的转偏向力,我们需要增加几个条件:①我们所讨论的运动,是平行于地平面的水平运动;②我们所讨论的地偏力,仅限于它在水平方向上所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在高中所接触的“地转偏向力”,全称应该是“水平地转偏向力”,它是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地转偏向力的水平分量。

牢固树立全域开放理念,以建设开放型城市为引领,大力打通开放通道,全力全面联通并提升进入成渝地区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向北融入重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依托重庆国家一类开放水运口岸进入长江经济带,向南联结泛珠三角经济区并延伸至东盟,向西联结“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30),规划建设渝黔快铁经济带。10.如图(甲)所示,带正电的金属环a套在绝缘管g上,a的孔径稍大于c的直径,绝缘支持物d撤去后,a会沿竖直杆c下滑,ac之间滑动摩擦系数为 .杆c固定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电场方向水平向东,磁场方向水平向南,杆c足够长.撤去d后分析金属球a的运动过程,并求初始时刻的加速度,a的收尾速度和在何种情况有加速度的最大值.。(二)界线从1710.6米高地起,继续沿中国境内布龙河上游诸支流和注入南腊河的南晏河、南岛河、龙戛河、南杭河、南木浪及南木窝上游诸支流与老挝境内注入楠乌河的楠树耐河、楠爱河、楠良河(上游称南奔河)、楠碾河、楠帕河上游诸支流之间的分水岭大体东南行,到1304米高地,然后转向东北到波闹山的1183.8米高地,再转向东南经1366米高地、1312米高地到1193米高地后大体向南经苦竹山的1529.8米高地到茅草山的1636.7米高地,再向东偏北至1413米高地,然后向东南到1353米高地,然后向西经1302米高地到1346.1米高地,再向西转南然后向东经1322米高地,再大体转向南到空土泽的1490米高地,然后向西南到1364.7米高地,再向南偏东到1327米高地再转向南偏西经1181米高地到1115米高地,再向南偏东经1365米高地,再转向东经1175.1米高地到612米高地,然后向东再转南经董宗堡的1674米高地到1464.1米高地,再大体向西后转西南行经平地山的1286米高地到宗恩的1471.6米高地。

但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方向被自东向西扭转了,这个把运动方向向西“拉动”的力,便是水平地转偏向力。同理南极点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只不过对于北极点来说,向南运动的物体向西偏转对于物体本身来说属于向右偏转,而在南极点,物体只能向北运动,此时向西偏转就属于向左偏转了。所以极点上,垂直地转偏向力为0,只有水平地转偏向力。那么介于赤道和两极之间的广大地区呢?可以推测,应该是介于赤道和两极之间,垂直地转偏向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都不为0。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北半球某条纬线,在这条纬线上有个B地。B地的地平面介于赤道地平面和极点地平面之间,和地轴是斜交的关系,就是这样:现在有一个物体在B地以速度v自西向东运动,那么大概是这样的:下一个瞬间,由于地球自转,B地的地平面向东转去,但速度v由于惯性保持不变,于是变成了这样:从地面上看,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方向从向正东变成了向东南,而且从水平运动变成了向斜上运动。可见在既非极点又非赤道的地区,既存在水平地偏力,又存在垂直地偏力。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物体的速度向着运动方向的右侧进行了偏转。如果将物体的运动方向改为其他方向也是同理,只要是位于B地的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都会发生类似的偏转。

满意答案地球自转偏向力(简称地转偏向力),是指地球上一切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地球自转而发生偏向的一种力.这种水平运动的偏向力,最早是法国数学家科里奥利加以研究和确定的,故又称科里奥利力 由物 ...。而介于现在的现状,我个人的理解偏向于将猎人的速度再放慢一些,将会偏向于控制流更多一些的节奏 并且集思广益增加一些被遗忘的手卡来增加出其不意的功效。我想,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思考的不够,或者说没怎么思考过,拿我做一个例子,我很喜欢看书,但是思考用的时间明显不够,这与自己涉世未深,阅历不够很有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思维习惯:把信息当作知识,把收藏当作学习,把阅读当作思考,把储存当作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