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 解三角形高考题|探析高考中的解三角形问题

2018-01-04 03: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三角函数和差公式推导_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_积化和差公式记忆口诀

篇一 : 探析高考中的解三角形问题

本节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主要有三种题型:一是与三角函数相结合,通过三角恒等变换进行化简求值,然后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边长,角度,周长,面积等;二是与平面向量、不等式相结合,利用向量数量积运算,不等式性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或结合正弦、余弦定理化简求值,这两种题型一般难度不大,属中档题目;三是运用正弦、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题型一、直接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在?驻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

且2asinA=(2b+c)sinB+(2c+b)sinC.

(Ⅰ)求A的大小;

(Ⅱ)若sinB+sinC=1,试判断?驻ABC的形状.

解析 (Ⅰ)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2=(2b+c)b+(2c+b)c,

即a2=b2+c2+bc.

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A,

故cosA=-,A=120°.

(Ⅱ)由(Ⅰ)得sin2A=sin2B+sin2C+sinBsinC.

又sinB+sinC=1,得sinB?sinC=,即sinB=sinC=.

因为0°

故B=C=30°.

所以?驻ABC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

点评 此题难度较低,解题切入点较为容易,运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要分清条件和目标,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边角或将边角互化. 这类题型一般出现在17或18题,属于送分题,估计以后这类题型仍会保留,不会有太大改变.

例2 在?驻ABC中,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已知a2-c2=2b,

且sinAcosC=3cosAsinC,求b.

解析 此题多数考生反应不知从何入手,对已知条件(1)a2-c2=2b左边是二次的,右边是一次的,考生总感觉用余弦定理不好处理,而对已知条件(2)sinAcosC=3cosAsinC直觉上过多的关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或用正切公式,甚至有的考生还想用现在已经不再考的积化和差,将思路复杂化,从而导致找不到突破口而失分.事实上此题直接同步使用正弦、余弦定理即可.

解法一:在?驻ABC中,∵sinAcosC=3cosAsinC,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有:a?=3?c化简并整理得:2(a2-c2)=b2.

又由已知a2-c2=2b,∴4b=b2.解得b=4或b=0(舍).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a2-c2=b2-2bccosA.又a2-c2=2b,b≠0.

所以b=2ccosA+2…………………………………①

又sinAcosC=3cosAsinC,∴sinAcosC+cosAsinC=4cosAsinC.

sin(A+C)=4cosAsinC,即sinB=4cosAsinC.

由正弦定理得sinB=sinC,故b=4ccosA………………②

由①②,解得b=4.

点评 高考考纲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正弦、余弦定理的考查.在备考中应注意总结、提高考生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提醒:两纲中明确不再考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就行,(如和差化积、积化和差)不必过于强化.

题型二、利用正弦、余弦定理结合平面向量、不等式、数列解三角形

例3 已知△ABC得三边长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其最大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

解析 设最小边长为a,则另两边为a,2a.

所以最大角余弦cos?琢==-.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三角形和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难度偏易.

例4 在△ABC中,已知?=3?.

(1)求证:tanB=3tanA;

(2)若cosC=,求A的值.

解析 (1)∵?=3?,∴AB?ACcosA=3BA?BCco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