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实教育】商洛市商南县赵川希望小学教案
《草原》教案(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赵川希望小学 教案背景:1、面向教师:小学六年级 学科:语文 2、课时:2 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字词,读准音节,理解字词意思; (3)、标出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课题:草原 教材分析: 《草原》是老舍先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访问时所发现 的优美风景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蒙汉两 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意。课文是按照作者进入草原之后经历的顺序(初见草 原——迎客——待客——话别)来描述的。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 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知识与素质目标: 1、能了解本课 个字词,理解课本中新词的含义,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意思深刻的 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观念感情。 过程与技巧目标: 通过有情感地诵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观念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词语中包含的真切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 解和体会。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 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自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 三、布置预习 查自学,质疑问难 下?(我国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阔无边的草地,景 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短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 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好风景及得到蒙古族同胞 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认知课文内容跟意境。 【百度搜索】 85053.html 3.学生简单阐述自己的体会。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短文草原表格式教案,把你喜欢的词句好 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1.学习字词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如何的景象。 3.画出你觉得写得最美的句子和意义深刻的语句,试 着感受这种句子的含义。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疑问。 1.读字词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语句,注意正音。 组词: 交流观赏 交流 自由读, 交流 自学生字 质疑尝试训练 清课文的线索 六、布置 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 第一段 2.理解字词。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争论,交流。 1.自由读课本,思考:作者初至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 看到草原景象是如何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之后的历程事情 的顺序来描述的。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 3.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 款待(5)联欢话别 1.抄写生字和句子。 2.熟读课文。 1、课前唱《天堂》这首歌。 【百度搜索】 0580357/10580357.mp3?xcode=152182a5e928e38b7773 641246fea1a0&mid=0.46686164284681 2、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曲子,歌中所听 的“蓝蓝的夜空,奔驰的策马,洁白的羊群”是指哪个 地方?这是西部歌手腾格尔用嗓音听出了草原的美,下 面再使我们追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 草原的美好风景。(板书课题)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课文第1 段写作者初入草原发现草原的景色。课文分两层写。先 写发现草原的景象,后写造成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风景怎样?作 者是把握这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种景物写? 交流词义 交流 自由读, 交流 默读,思 交流欣赏 交流 自由读, 思考 交流 交流(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地,看到草原的壮美景色,他 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
因为这种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哪个顺序写这种景物的?(从天空到地 面,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如何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种景物的特征, 运用生动的语言来展现草原的美好景象的?(让学生边 读边画出重点段落。) (3)体会重点句子的涵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 层,要求学生细心感受,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出来,走在哪里都 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黑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 线条是如此慵懒,就像只用白色渲染,不用墨线绘制的 中国画这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些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 么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的体会?(说一 说“境界”一词的含义。读时注意理解“既 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 丽”作非常,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 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体会的两个句子。) 5.指导教师背诵第1 段短文。(让教师按课文描写顺 序和景色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短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
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发现 的至感受到的,按从上至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 一一探讨交流 默读,思 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征来尝试背诵 三、学习 第二段。 引导师生 感悟草原 人民的热 情好客。 写,把景物和体验联系在一起,即景叙事,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色时主要利用了静态描写,为 我们展现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既有动,例如 写羊群。 1、(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 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 何依据地点的转化,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 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式,把文章写得既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 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初入草原发现的美好景象;快到公 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宾客。) 3、讲读第1 层课文。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 么似乎?(草原非常辽阔。)从课文哪些段落看出草原 十分辽阔?(“汽车跑了一百五十里才抵达目的地。一 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地。草 原上行车更加洒脱。”) 4、讲读3、4、5 自然段。 A、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事边听边 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哪些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这些地方?画出体现蒙族人 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B、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如何见面的?作者借助哪几个动词来体现 激情迸发的氛围?手是如何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 的?这些表现什么?你感受到主客见面时大伙 交流交流 指名读, 交流 讨论 四、小结 的心态怎么样?用快乐、热情的情感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如何招待宾客的?从这节中这些地 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更深?为什么“不管唱 的是哪个,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3)客人告别时的情境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哪个意思? 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义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 句中的“话”是哪个意思?这句话 怎么讲?(“话”是相互交谈,送别的含义。这句话的 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 人们还在相互交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词语结尾 的作用是哪个?(这两句诗抒发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 深厚友情跟依依惜别的情感。) (4)哪些地方表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 习惯表现了哪些?这样写有哪个好处?(穿着各色的 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 待宾客,席间姑娘们还要听情歌;饭后表演套马、摔 跤和民族表演。
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 1、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感受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吗?你感受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了吗?本文 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好景 色及深受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今天的草原又是 什么样的呢?你可想一想,说一说吗? 2、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百度搜索】 data2/music/1397038/1397038.mp3?xcode=a07541ac5 5fc6996944059f4f6438c8b&mid=0.05073189720904 交流交流 交流五、布置 作业 六、板书设 1、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2、选择自己偏爱的词语抄写出来。 3、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领悟 景色迷人动情 草原 途中盛况又动情 (民族团结互助)教学反思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 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农村 的小孩绝大多数没见到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 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 从触觉和视觉上展现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风景美跟戏剧美中, 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课文,抒发美的情怀 上课的过程中,我尽力使自己的心情感染学生,通过自己投入地诵读,让父母 们展现本文的语言美,感受课文中作者叙述的内蒙古草原的美好景象。借助戏剧, 以及与文字内容相符的美好的草原图片,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里了,就如身临其境 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体验着草原的无限秀美。然后,我抓住重点段落, 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最漂亮,空气是如此清鲜,天空是这么明朗,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绣 上的黑色大花、翠色欲流”等,通过教师的朗读并结合照片使教师感悟、理解。 学生借助情感感受,对“文章内容、思想情感、语言文字”产生了自己的读书见 解,对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了自己独具的体会体验。学生经历了这一读 书过程,心中自然形成了很多体验,再安排配乐吟诵这个环节,学生按照自己的 感悟,把优美的场景、真挚的感情朗读出来,用有声语言重现美,表达美。多媒 体的应用,减少了昂贵而徒劳无功的讲解,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场景 在教师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按照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场景,唤起 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感受过程, 因为美的本身是悟。
在一次次的感受中,把语言美跟自然美融为一体。 存在的不足: 1、对课文中短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非常匆忙,最后有些“草草 收兵”的觉得。比如对重点段落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 2、反馈时询问的面不够广草原表格式教案,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 多彩的儿童生活 二、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 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体现了丰富的小孩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 爱跟团结。有的讲述了成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并且两者是 如何用成人的心态和情感去观察体会大自然;有的借助记述儿童攀登天都峰,反 映了成人对一生的反思和感受;有的赞美了农村小孩纯真、勤俭、热爱劳动的好 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年、童趣。 三、单元目标: 1、感情地朗读短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真谛。 3、掌握36 个生字和46 个字词。 4、单元重、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两者幸福的学习生活。 2、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增添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下,坚定斗志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教师感受到劳动是幸福的。 5、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时2.《金色的草地》 课时3.《爬天都峰》 课时4.《槐乡的孩子》 课时语文园地一 课时单元考试 试卷分析 课时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 名人故事 二、单元探讨: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 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 课文,《我不能失信》 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 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女孩之间出现的独白,《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 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独白。四篇课文所展现的不是他们成为革命家、文 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平淡小事,正是在这种平淡 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人们崇高的、美好的质量。 三、单元目标: 1、会认19 个字词,会写40 个字,正确读写40 个词语。 2、分角色有情感地朗读短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访谈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四位名人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我们就应该是没有敌对情绪亲密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