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教学工作者如何写好教案?(通用5篇)

2021-07-20 20: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必须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确保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品质的基本条件。那要如何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各位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员体验数据采集整理的过程,并向学生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式。

2.通过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调查,激发学生的兴趣跟求知欲,使教师积极参加英语活动;初步培养教师搜集信息及预测推理能力,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的绘图方式;并可依照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难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 的绘图方式;并可依照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 的绘图方式;并可依照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了解画“正”字的记录方式。

1.师:“同学们,前几天郑老师在课上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请你借助课余时间,以小组的方式,调查他们组更感兴趣的事情,用他们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你们完成调查了吗?”

2.组织学员分小组汇报。 引导学员归纳记录方式。分小组汇报:调查内容、记录方式、调查目的。数数、符号、画“正”字

3.师不着急讲解画“正”字的记录方式。而在学生介绍后问:“你在生活中见到这些记录方式吗?” 用这些方式的小组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式,列举出了生活中的示例。

二、合作研究,绘制统计图的方式。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绘制本组课前调查的内容。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发现问题,纷纷派代表找到老师反映观察各小组都看到问题后,组织学员结束小组活动。

问:“刚才在绘图的之后有几个小组看到了难题,把他们的疑问跟大伙说说好吗?”

师:“看来我们都遭遇了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好吗?”

3.拿来这一组的统计图在实物投影上展现,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最右边的数字0、1、2、310,得出现在的统计图1个格表示一个单位。

问:“现在喜欢游泳的有16人,你想出办法了吗?”

4.学生讨论,

师:马上拿来一把尺子比着统计图高兴地说:“是这种吗?在一个格里加一条线,(放慢语速,边说边画一条线,然后面向全班学生)这个方法行吗?”

师:“这样一来,原来的一个大格表示一个人,现在成为了两个小格,就表示两个人了,想得真妙。但是改出来是有一些麻烦,有没有更巧的方法?”

5.马上请这个学生到后面来指着图重复了一遍。

问:“他的方法大家听清楚了吗?我们不加线了,只把数字改一下,变成了5、1020行吗?(生:行)那样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了?”

师:“这样,我们可再次画了吗?”经过学生的同意把统计图换成了单位是5的。小组巡视指导。 观察各组情况,发现有一组没有解决“单数”问题时,组织学员停止了小组活动。 指定三人到后面讲解。

6.等看到问题的小组同意这个做法后,肯定了学生们开动脑筋想的方法非常好。 指导各组学生完成统计图。

三、练习巩固

书中113页说一说

四、作业

课后113页练一练。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_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_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跟千克。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教师感受并了解品质单位克和公斤,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的方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在制定质量理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观念。

三、编排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教材编写力求从教师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物理难题;如教材通过展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在商场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促使教师的学习兴趣与意图,使教师初步展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实行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跟千克是两个基本的品质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产生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恰当利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可进一步增进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念。质量单位不象重量单位这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认知。为了超过这些互相推动的效果,帮助学生确立1克和1千克的理念,教材采用了一些机制。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确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确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表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类物件。让人们在了解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检测的心得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确立1克和1千克的理念后,给人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训练,让学生非常估测与实际检测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具体内容

1.主题图。

教材第85页是从教师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能从学员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克跟千克,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应使学生了解品质单位的名称跟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地是知道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要切记让学生借助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确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3.认识常见的秤。

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教师能按照实际状况准备一些常见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学生认识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品的轻重。可以先使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个地方看到过很多秤,使教师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再使学生了解这种软件,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须留意不要要求降低,只要学生可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

4.解决难题。

教材第87页选择教师身边的事物,让教师强调有关的物理难题。教学时,教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活动。如使教师调查家里买的苹果跟土豆的品质和产量,并计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南瓜重1千克。还可以使学生按照教材中所帮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难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加深对克跟千克的理解。

5.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理念后,教师要帮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训练。如在课堂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使学员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位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检测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跟预测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式搜集跟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式,并可依照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提问简单的难题,使学生认识统计的含义和作用,初步认识统计的基本观念方法,认识统计的功用和含义,逐步产生统计思想,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_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很困难,其关键在于鼓励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难题。学生在生活中累积了众多的生活心得,能运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剖析,能跟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用了与教师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景,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数量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确立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侧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预测。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使学员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参加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跟独立构想能力,并推动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跟预测的过程,能运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疑问并提问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洁的方式搜集跟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按照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提问简单的难题,并无法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教师的合作观念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教师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按照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疑问、回答困惑,同时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教师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演进数学思考,提高教师解决难题的素质。

1 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采集、整理、描述跟预测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按照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提问简单的难题,同时还能进行简单的剖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难题及解决思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按照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疑问、回答困惑,同时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缓解统计问题的方式。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员通过对情景问题的阐述,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难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鼓励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大学的衣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朋友喜欢这个颜色,有的朋友不喜欢,如果我们大学要帮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以下4种颜色,请他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那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提问,并表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衣服变成黑色的,怎么样?你有哪些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今天说的也是按照自己的偏好来决定你想穿的衣服的款式,不能代表大学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怎么清楚哪种色彩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或许回答,调查全校教师喜欢的颜色。)

教师质疑:如果我们今天要立即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认为调查全校的教师这个方式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师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师生,范围很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成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可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学校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_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_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应在学校里进行调查,我们学校的人数也不少,应该如何调查呢?你有哪些好的办法?(指名学生提问。)

学生探讨收集数据的方式。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哪个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式。(学生或许回答:把自己偏爱的底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那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觉得以上诸多方式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种方式里,举手表示是非常简便的方式,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色彩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式,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数量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些什么?(让教师自由演讲,说出自己的看到。)

(1)师:从统计表中你可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色彩喜欢的数量加上去,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数量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色彩,那全校选这些款式做衣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员分析表格,教师依据预测的状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