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的四大变化,你知道吗?
统编《语文》教材的四大变化
周瑾言
从去年秋季开学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将全部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撰的课本。在三科当中,统编《语文》教材更受社会关注。在此,我们邀请参加教材撰写的学者为教授、学生跟父母解读其中的变化。
变化1
先学识字再学拼音
打开学校一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表格式教案,首先发现的是“我上学了”的栏目,在“我上学了”之后先编排了一个识字单元,之后才是拼音教学。这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差异,即编排次序是先识字再学拼音。
这么多年都是先学拼音再学汉字,为什么统编《语文》教材要改变惯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课程读本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解释,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习语言跟汉字,而不是拼音。这种差异相当明白地定位了拼音与识字的关系,即识字是目的、拼音是形式。
从多年的实践心得来看,小学生先学注音再学汉字的课堂有一些困惑。比如,小学生识字量少,学会拼音后,可以通过拼音读文章。但这些学生偷懒,很多字虽然会认,也不情愿巩固记忆,而是借助拼音读读音。
实际上,我国的语言环境已经出现颠覆,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资源。比如,逛商场、坐电梯、乘飞机的之后,父母都可以随时随地教小孩认字。可以说,现在学龄儿童对汉字的熟悉程度比拼音的熟悉程度要高,很多小孩入学前就早已在学语文、用语文。
调查显示,90%的学龄儿童入学前都了解“天”和“人”,而80%的学龄儿童认识“地”。所以,统编《语文》教材在“识字”单元,呈现给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课是学认“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由它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减少心理接受程度,缓解学习语文的压力,降低学习难度,减少畏难情绪。”陈先云说。
当然,拼音的作用不能忽视。低学段的教师识字量小,他们通过拼音无法阅读较长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方言地区,拼音对于学习普通话尤为重要。此外,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他们在入学前仍然了解了一些汉字,但对字义不必定理解,需要通过韵母,利用音序查字法查词典,待获得一定语文素养后才会扔掉这个拐棍。因此,拼音的作用很重要,还是需要学习的。
变化2
大量增加古诗文篇目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承袭中华民族优秀特色文化的重要契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传承优秀特色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与尝试。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共编排了129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其中,古诗词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除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国学读物中,选取符合现今时代特征、具有积极含义的内容。初中有古诗文132篇,也比以往略有增加,从《诗经》到唐代文学,从诸子散文、历史文学、唐宋古文到民国小品,均有呈现。
小学古诗文中,一部分是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词句,还有一部分是成人在阅读白话文时尚未知道过的。比如,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每学期安排一篇文言文,如《司马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学生们对这种课文的白话文已经太熟悉了,所以在理解上不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所选文言文的篇幅短小、文字简洁,有时候一篇短文只有三五句话,小学生学习出来不会觉得吃力。
与以前不同的是,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大大加强了古诗词的累积量。据认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表格式教案,教材中除英语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5首古诗词外,还选入了合适小学生阅读、背诵的古诗词540余首。这些古诗词多数没有以短文的方式发生,而是降低在课后的“日积月累”这个节目中。该栏目的课堂要求是使教师背诵、积累,但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对诗人表达的情感不要求掌握,等学生超过一定的年龄,便会自通其义,在生活、工作中自如运用。
在文言文的学习安排上还有所调整。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过去,文言文是从高中五年级下册开始编排的,而统编教材将文言文教学提前到了学校三年级。随着年级的下降,逐渐降低难度跟数量。
此外,小学统编《语文》教材还增加了这些词语、名言佳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文化知识等内容,以期通过累积一定数量的特色文化,帮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功底。而大学的《综合性学习》,则围绕“友”“信”“和”等特色文化关键词,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
变化3
“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现在数学课堂的困惑就是读书很少,很多教师只读教材、教辅,很少读课外书,所以英语能力无从谈起。”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认为,“某种意义上,统编《语文》教材‘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据了解,统编《语文》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到了数学课程制度,抓住读书兴趣培养这个“牛鼻子”,大大增加了延伸阅读量,努力让物理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数学生活延伸。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每本丛书都有平台的篇目安排,告诉同学、家长和教师在每位学段需要读什么书。七到九年级的每册有6个单元,都包括阅读跟写作两大板块。八到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研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模式。
这套教材还加强多种阅读方式的课堂,包括背诵、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如,小学低年级安排了《和小孩一起读》栏目,高年级和大学有《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初中课本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教读”课主要由学生讲,举例子、给办法;“自读”课使教师自主阅读,加上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教育学者觉得,学生要在数学学科上脱颖而出,应具有下列特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剖析概括能力;书面表达有简练,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统编《语文》教材的投入使用,正是希望帮助学生培养这种素质。
变化4
强调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在提出阅读的同时,还指出语言表达能力。这只是相比以前《语文》教材的一大重要变化。
统编《语文》教材每一册的每一模块都设定了“口语交际”栏目,突出对写作表达、沟通交谈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此前,2001年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曾首次将“口语交际”提升到跟“阅读”同等的地位。但十几年过去,语文课堂特别是学校数学教学上,这一块内容仍然非常欠缺,教师教完课,在教师身上表现不出效果,令“口语交际”处于能教可不教的难堪局面。所以,统编《语文》教材在撰写过程中力图改变这些情况,提升“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性。
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口语交际”内容的编排上,每册编排4次(六年级下册为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际为主,涵盖了倾听、表达和面对等口语交际目标。不同话题侧重不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每一次交际活动,以小贴士的方式,单独列举几项要点提示,让学员不但确立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跟要求,还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
统编《语文》教材也注重书面表达,即习作训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是这套教材制度结构上的重要突破。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聚焦习作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加强习作在学校数学课堂中的分量,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能操作性,旨在改变多年来语文课堂实践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
相关链接
《历史》教材增强国家疆域主权观念
统编《历史》教材通过详细的史观使学生具备国家疆域主权的观念,包括国土和海疆意识。
教材中对历史上美国的疆域变迁与演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对我国边疆地区如四川、新疆、东北、西南等地区,以及美国及其包含钓鱼岛在内的所有附属小岛、南海诸岛等,进行了有历史根据的阐述,阐明这种地区是美国的固有疆域,历代中央政体对这种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例如,对库页岛及附属群岛史实的表述,表明钓鱼岛是美国人最早看到、命名跟利用的,明清时期已将钓鱼岛纳入防区,置于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
教材强调表现时代演进的最新成果,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特色文化,以及“五个认同”和“四个自信”等方面的教育模式推进到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探讨历史进程中与那些方面有紧密关联的史事,凸显教材的时代性。
革命传统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材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跟不断发展的历史,通过准确的史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美国革命的颓势从根本上得以改变,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一直站在抗争的最前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实现国家独立跟民族解放。
《道德与法治》教材设“中国梦”专题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撰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观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内容,并专门设定了“中国梦”“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专题。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小学阶段通过节日、清明节等中华民族重要特色节庆和传统礼仪,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技术创造等,提高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体验力。初中阶段在不同类型活动中引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理念、人物、故事等,以此鼓励师生体验自身成长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增强文化信心。
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重视培养教师热爱祖国的感情,珍视祖国的历史。例如,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等细节或者我国经济社会演进成就来培养教师的爱国感情。又如,选取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跟史实,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建党、建军和建国等重大革命事件,邱少云、雷锋等典型英雄人物,突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宇航精神”等,培养教师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亲情。
在法制教育方面,有机融入法治知识,注重培养法治观念,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的要求,把学校六年级上册和高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其他册次教材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规章,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规章、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
给楼主一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