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核舟记yī魏学洢教学目的-乐题库
23 核 舟记yī魏学洢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总至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个别的空间位置跟人、物的 主次,突出重点,作详细细致的表述说明的写作技巧。2 、 理解课本的一些词语中动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 的确切、简明。3 、了解我国近代工艺美术的创造, 认识我国近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 越技艺。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 2、帮助学生塑造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表明顺序。 3、品味语言,真切体会本文观察细腻、描写生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 :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根据空间顺序表明事物的方式。 教学方法1.读想法。2 .发现法、探究法。3 .品读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近代劳动人民是很优秀、 最勤奋、最精明机敏的人民,他们成就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更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 久盛不衰的手工彩绘戏剧, 尤其是微雕。 一棵不起眼的树桩经三拨两弄可以变 成一只活灵活现、 凌空欲飞的苍鹰, 这是根雕; 一块似能废弃的木头经三琢两 磨也能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能作为万里长城的写照,这是玉雕; 不仅如此, 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 还有牙 雕、竹雕等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晚明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 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木雕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现。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2 .教师补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文学诗人。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 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 、 文体及内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详细的介绍了“核舟”的 形象,热情歌颂了我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木雕艺术跟才能,显示了我国近代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近代工艺美术的甚多成就。 三、检查重点字词理解情况,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核舟记表格式教案,疏通文意 1、生字注音:yī mǐn wǎng y í y òu j ī xu ān ru ò s ǎn r án洢 皿罔 贻 有 奇 轩 箬糁 髯zhě t ǎn ji ǎo zh ǔ qj ūì r én x ū y ú f ǔ褶 袒矫 属 诎 髻 壬 戌 虞 甫 2、重点词: 为 :做罔不 :无不,都尝:曾经贻 :赠泛 :泛舟,坐着船 在水上游览许 :上下,光景启窗 :打开比:靠近不属 (zhǔ): 不相类似诎 :通 “屈 ”,弯曲衡 :通 “横 ” 了了 :清清楚楚为人五: 刻成曾:尚,还盈 :满简 :挑选修狭 :长而窄灵怪 : 奇妙 3、通假字: ①长约八分有奇:通释义: ②诎右臂船:通释义: ③右手倚一衡木:通释义: ④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释义: 4 一词词义:为宫室()佛印绝类弥勒() 为中轩敞者为舱()绝来此绝境()不足为外人道也()群响毕绝()明有奇巧人()高能二黍许() 奇能长约八分有奇()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容寂()祌情与苏、 黄不属 () 其属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有良田美池之属() 5、 结合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要求:(1)认真读书下注解,自己理解(2 )分小组翻译(3 )各组代表分段翻译(4 )教师重点讲解 四、朗读短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短文每位老师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老师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判, 或指明其读音的出错,或改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点: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1 、生字2 、朗读全文 3 、思考与训练一第二课时 理解分析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 、朗读全文2 、重点词语解释 二、整体认知,理清文章结构:1 、这是一篇读后感, 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出的,作者是 抓住那一特点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奇巧”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精妙)2 、 作者是以哪个顺序来表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总—分—总”结构。分三个别。3 、结构第一部分( 1):综述王致远的雕塑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第二部分 (2—— 5 ):详细准确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跟物态特 点(先总写后分写) 。分两层:第一层( 2——4 ):介绍船正面的布局跟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第二层( 5 ):介绍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 6 ):对“核舟”总结、评价。 二、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1. 第一部分( 1):总述王致远的木雕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1)作者是如何称赞王叔远的木雕技艺的?—— 奇巧(2 )王叔远雕刻的特征是哪个?——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 )作者得到的核舟是哪个内容?—— 大苏泛赤壁 2. 讨论第二段:(1) 这一段的内容是哪个?主要表明船舱的结构形态。(2) 这一节文字在表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哪些内容?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3) 除表明船舱外,这段文字也有没有其它的表明内容?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宽度与高度。(4) 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很是微不足 道了。作者仍在船舱的表明中提出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哪些用意?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个别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明核心。(5) 领会苏轼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隐喻角度探讨,如刻画、 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轼形象的理解作伏笔。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练的特征。 六、作业:1. 熟读后面几部分,表演第三四段的内容。
2. 练习册语基部分。3. 背诵第一、二段。第三课时 理解预测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 、朗读全文2 、检查一、二段的背诵情况。 二、整体认知 1、分析探讨第三、四段(1) :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这些内容?——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2 )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这三个人物的?——从两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征来介绍的。先交代两人所处的位置, 然后逐一写它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3 )这两人的位置、神态各是哪个?苏东坡:居中——宋代著名文学家。位置佛印:居右——是个和尚,苏轼的老乡。鲁直:居左——黄庭坚, 字鲁直,宋代文学家, 也是苏轼的朋友。苏东坡:峨冠而多髯。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 微侧。神态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 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小结: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核舟记表格式教案,可见“奇巧”。让学生上台模仿它们的形态。三人同样是悠闲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同。苏黄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 磋,忘怀得失,陶醉与如画美好的诗意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 神态则超脱粗犷,俨然是个出家人。
写苏、黄三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 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 用非常的方式来介绍, 既展现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 者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戏剧情趣。(4 )作者是怎样描写舟尾的?——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居左者:仰面啸呼(动)居右者:视端容寂(静)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腻,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 “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具体生动地展现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 态”的精妙的雕塑技艺,可见语言的精确、简明。
显然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必然比目前的分裂状态下的内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