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两河流域文明成果 穿越百年中东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26 00: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怎样看待两河流域文明_两河流域文明成果_今天的两河流域文明

《穿越百年中东》是一本由郭建龙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8.00,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越百年中东》读后感(一):了解中东的必读书目

两河流域一直是人类的两大发源地之一,称得上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古埃及文明齐头并举(那时候印度和中国在世界版图里还没有存在感)。可就是这么一个沉淀着人类发展基石的地方,自从一战奥斯曼帝国解体以后,近百年来纷争不断,国家碎片化,社会结构倒退,政治势力和宗教派别彼此缠斗,使得摇篮变成了坟墓,家园成为了废墟。这么一场在欧洲巴尔干烽烟四起的世界大战,伤得最深的却是如今被称作中东的地方。

很多意见都认为,如果不是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不顾地区形势的复杂性强行划界,随后又因为不堪反抗和管理负担任性退出,留出权力真空,现在的中东应该不至于如此混乱。但是看完作者亲历土耳其、黎巴嫩、约旦等等中东国家,倾听了众多民众的真实想法后,我想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或许,即使没有一战,奥斯曼的解体也是必然,跨地域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统治,如果没有极强的统治手腕,如果没有现代化通讯技术(如互联网)保证的沟通协调机制,哪怕再小的矛盾都会被彼此的不理解而放大,并且最终走向极端(我相信,要不是因为冷战时期美苏沟通协调的技术手段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其结果一定更可怕)。

只是最终结果都是苦了黎民百姓,基督马龙派、逊尼派、什叶派、穆兄会、真主党、军方、各个政党都自称代表了民意,可几乎都义无反顾地以武力的方式去抗争,殊不知,在战争中,最先倒下的,永远是真理。

《穿越百年中东》读后感(二):中东之殇,将去亲历

作者是位记者,所以行文风格很容易接受,表述也是非主观阐述,基本是较客观的记录,是我比较偏好的那种。一共八章内容,前两章主要讲奥斯曼土耳其的国家发展史,讲了国父阿塔图尔克对土耳其开展的国家治理手段,采用了六大战略,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国家发展的世俗化,推进女性进行自然解放,抛头露面,鼓励其参与政治,就这点而言,对这位激进派的土耳其国父不乏好感,因为认同在开放的世界中,女性的独立和对推进国家发展有存在的必然价值;老人家娶了一位文艺女青年,虽然婚姻存续的两年内,体验到了婚姻之幸福,但失败的婚姻叫国父老人家认为管理一个家庭难于治理国家,可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娶了思想前卫的女青年,而是思想前卫的文艺女青年。国父离世,继任者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且农村相对封闭的地区对于世俗化终究还是排斥,所以出现了祖国党,维系传统相对封闭的教义,但也导致发展的滞后。土耳其又发挥作用了,土耳其的军队很有意思,每次发现新上任的政党不能贯彻执行国父的理念时,便发动政变,捍卫阿塔图尔克的治国理念,等掰到既定轨道上后,便又交出权利,并不贪恋权利。

第三章主要记录了约旦等国家的历史情况,我貌似印象不深。

第四章主要记录了耶路撒冷的城市历史和巴以战争的冲突,好像作者情感天秤更倾向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度,他认为几千年来欧洲国家对于犹太人的杀虐,似乎在巴以战争中对巴勒斯坦的不支持,而找回救赎的平衡。

第五章讲了宗教派系之间的斗争和两伊战争的爆发,英法美等国家从全面孤立伊朗,再到后期行为逐渐隐匿到明显的反向,只能说明行为背后皆是观点,观点背后皆是立场,立场背后皆是利益。

战火纷飞的中东,约旦的难民为了养家糊口,越要被迫一路漂泊,辗转。忽然觉得作者在书中写的那句话,能死在自己的家乡是一件多么奢侈幸福的事情,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真是幸福许多。

《穿越百年中东》读后感(三):要了解混乱 就到混乱之地去!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懂过中东,开始以为中东乱局是帝国主义制造的混乱,后来新闻看多了知道了什叶派、逊尼派,以为本质是教派冲突,再后来基地和ISIS的泛滥,又以为是原旨教义作怪,制造了恐怖主义,助长了混乱,连带着对某教也带上了偏见,尤其是接连发生,遍布全世界的恐怖主义,让我对某教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印象。除此之外,我地理比较好,对于中东的各个国家还是都明白的,但历史就不行了,虽然也喜欢历史,但是却从未接触过中东历史,只知道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知道石油大大地,知道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知道耶路撒冷是圣城,知道麦加麦地那对以伊斯兰的重要性,差不多就这些了。以上就是我对中东的全部认知了。又混乱、又没有头绪,每次想了解一下,也都是一知半解,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