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报告_关于思想政治实践报告_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2017-12-17 10: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_关于思想政治实践报告_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报告

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通讯员 林晓莹)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高校师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浙江工商大学迅速响应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下的重要成果,对思政工作与落实课堂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开设通识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

出乎意料的是,这门课程选报的学生人数高达800多人。与此同时,学校的思政课堂也在悄然改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第一课堂”。

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识课,人数高达800多人

这是一节800人的大课,于是,学校把上课地点定在了可容纳900人就坐的剧院。课前15分钟,剧院的上下两层就已坐得满满当当。来为学生授课的徐祥民教授上课风趣又不失严谨,时时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听完一节课,浙商大金融学院的学生小赵说,“法治思想贯穿国家体制始终,不管哪一个学科学习这门课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并得到不小的收获。老师讲的通俗易懂,让我们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也深刻认识到了法治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厉小军说到开课的初衷表示,“这对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十九大精神来说是非常及时和必要,当初面向学生选课的时候,学生都十分积极踊跃,这门课受到了全校学生的喜爱,一般通识课人数大多控制在100多人,而打破常规开设800人的大课堂形式在浙商大还是第一次,这里我也要为商大学生的积极与好学点个赞!”

95后的新时代思政课堂,很接地气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_关于思想政治实践报告_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报告

“理论”“必修”“考前背诵”,一提到思想政治课,想必许多大学生会联想到这些词语。但是,如今走进浙商大思政课堂,这样的刻板印象正在悄然改变。

这是一堂大一新生的思政课,课堂上,大多是“95后”的身影,老师正和学生欣赏的是《中华诗词之美》和《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中华诗词之美,美在它表达的壮观和豪气。”国歌响起,同学们精神饱满地在音乐中欣赏诗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学生小吴说,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俯看周围的山峰,都觉得在自己的脚下的感觉我也体会过。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金一斌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育人的理念抓教学,以文化的思维抓管理,以人文的精神抓服务,将价值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管理服务各环节,通过“八个坚持、八个融入”,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国史、了解世界,争创时代先锋,实现青春梦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报告”金一斌说,学校这样的教学空间,不但让思政课教师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加入。

在本学期,浙江工商大学引进优质课程《中华诗词之美》、《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人生·人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在历史坐标上解析日本》、《中国看世界之加拿大篇》、《军事理论》课等7门课,选课人数约5000人。

于希勇是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他就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方言的形式学习和解读了十九大报告。学生们用自己的方言轮流诵读一小段报告内容,在各地方言中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韵味。课后学生直呼“方言”课堂很接地气,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报告_关于思想政治实践报告_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如今的大学生非常有想法,他们需要机会。在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金一斌看来,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不能再“墨守成规” ,党的十九大精神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开放,教师发展。

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第一课堂”

思政课早已经不局限于“一间教室”、“45分钟讲授”这样的“套路”,在常规的思政课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形式。如今,开设线下讲堂,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心理、求职就业相关联,充分鼓励多背景、多学科教师参与,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也成为改革思政教育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