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考试大纲2009-10-27
在文库中找!!师回顾: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考试考纲2009-10-27作者:彭岳、朱雄辉来源:试题调研特约名师:彭岳、朱雄辉广东高考十余年来历经多次转型,从“大文大理”模式、“3+X”模式、“3+综合+X”模式至“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模式,2010年高考再“变脸”,以“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方式展现。一、2010年高考的“变”与“稳”(一)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呈现方式试卷类型文科(政、史、地)综合试卷分值政、史、地各100分(满分300分)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5题,满分140分其中:地理为1—11题,分值44分历史为12—23题,分值48分政治为24—35题,分值48分非选择题:共6题,满分160分其中:政治为36—37题,分值52分历史为38—39题,分值52分地理为40—41题,分值56分(二)各学科的差异1.政治由地理单科独立考试变为政、史、地三科合卷笔试。选修由原先的选修2和选修3调整为目前指定选修3,且选修3的内容由原先的5个专题调整为目前的3个专题,其考试由原先的选做题调整为今天的指定选修必答题。政治分值由原先的150分调整为目前的100分,这意味着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将会增加,其中对四个模块的考查比例也出现了差异(生活与文学模块占28%,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均占27%,文化生活模块的比重增加增多,只占18%)。
时事政治仍然列入考试范围,但其考查方式跟分量已经发生质的差异,考查方式由原先的纯时事的记忆背诵到今天把时政内容融入具体的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之中。2.历史(1)因为2010年广东高考改革,由考单科变为考数学,历史分值也显然由150分变为100分,且古时、近代、现代的分值比例由每年的约24%、约29%、约35%变为今年的约23%、约40%、约37%。(2)不再区分必考内容跟选考内容,所有的内容都是必考的。(3)与今年相比,删去的内容见下表:删除内容选修1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选修2近代日本的民主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日本的民主观念与抗议独裁的抗争、近代日本工人争取民主权力的抗争选修4所有内容3.地理(1)考试内容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修部分。其一,《旅游地理》被《城乡规划》取代;其二,《环境保护》内容有较大调整;其三高考文综试卷格式,《城乡规划》与《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不尽相同。环境保护在2009年《考试说明》基础上删除的内容①环境及环境问题的概念。②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③自然资源的概念跟主要类别。④主要的资源问题以及造成的诱因。⑤非能再生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借助现状以及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人类的规避措施。
⑥非可再生资源尤其是矿藏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制约,人类的环保措施。⑦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运用所造成的弊端、合理运用的顺利经验。⑧环境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跟方法。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控和中国合作行动。⑩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心态、担负的责任和要实行的行动城乡规划在《地理课程标准》基础上删去的内容①中外城市的产生跟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②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征以及含义。③现代城镇或街道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以及变迁趋势。④在必定的区域范围内,城镇的合理布局跟协调发展。⑤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跟传统文化所要采用的对策措施。⑥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政治区位原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征与结构用途。⑦文化设备布局与他们生活的关系(2)分值比例的差异(2010年的数值为占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部分的比重)模块2009年高考2010年高考自然政治30%左右约32%人文地理30%左右约68%区域可持续发展33%—34%选修模块6%—7%(三)2010年高考的稳定性除了前面所列出的变化外,2010年高考广东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2010年广东文综《考试说明》中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规定与2009年广东高考政、史、地三科《考试说明》完全一样,这是其中“稳”的一面。
另外,各学科“考核目标与规定”与2009年相比,也保持不变。精彩回顾,请参看《试题调研》之《解读2010广东考试说明》。二、应对2010年高考,各学科复习备考策略(一)政治部分1.加大对时政内容的备考高度加强对时政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时政语言,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对时政内容的掌握,要从纯粹的记忆背诵过渡到理解其基本含义,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观念上来。为此,考生应拓宽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渠道掌握时事信息,关注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时政敏感度,关注国内外大事,特别是关心党跟国家现行的重大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时事热点的来龙去脉,并练习用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跟预测,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跟解决难题的能力。2.加大对广东传统内容的知道预测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中考试题,最后一道大题都是取材于广东省经济生活方面的背景材料,且都是通过数据非常说明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虽然2010年广东高考由单科政治向数学地理转变,但考查地方特色的传统不会改变,有也许考查的视角是广东的自主创新,这就规定考生需要充分认识2010年广东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科学发展的缘由和机制等。
3.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地理学科知识点繁多,要想精确记忆跟理解这种知识点绝非易事。如果只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对课本知识制度的完整建立,是很难灵活采用常识分析跟解决难题的。这就要求考生找到一个能将课本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有效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点用大大小小的“红线”串起来,即使是一个“独立”的知识板块,也必须将其成为知识网络中的一个单元进行记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记忆的欠缺和常识的遗忘,以便在高考有限的时间里逐渐准确地提取知识,解答试题。4.加强典型例题训练,学会准确审题政治试题通常由立意、情境、设问三个别组成,准确审题是解答好题目的先决条件。一些考生主观题得分率低的主要因素就是审题能力只是关。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题目加以训练,是矫正思维偏差,提高审题准确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做选择题时,首先,必须把握立意,即抓住其中心思想;其次,要突出关键词,把握试题限定的范围、角度;再次,阅读选项时一定要阅读完整,避免草率决定。一般来说,做选择题,首先应排除错误选项;其次要排除与题意不相关的选项;最后应冷静分析题干,推敲题干的侧重点,从而做出恰当选择。解答主观题,建议考生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考生出于习惯常常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巨大的盲目性,如果碰到复杂的材料,容易造成排斥心理,影响答题。因此,考生应练习先读题目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目标,明确题目设置的审题角度(是要求利用经济生活的常识,还是借助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生活与文学的知识进行探讨),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以便提升答题的准确性。5.重视规范解题,强化书写格式书写不完善,卷面欠整洁或描述不当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妨碍考试得分。规范解题,首先应采用学科名词进行叙述,呈现教材的相关基本看法(对基本概念跟基本原理的叙述不只用随意性很强的日常生活用语);其次要结合材料佐证,体现具体疑问具体探讨的规定;再次答案安排应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显,让阅卷者一目了然;最后书写要仔细,段落要分明,且每一段的技巧应前置。(二)历史部分1.加强对提高的选修内容的练习,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必修内容中,使知识非常系统。2.针对非选择题所考查内容的时间跨度大、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的特征,注意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复习中提高同类知识的联系,根据一些小的“主题”构建知识制度;二是认真研究全国和个别省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历史试题,尤其应注意某些试题中的“主题型”试题的特征,及时反思。
3.模块整合。《考试说明》规定的统考内容的编排模式,不是按《课程标准》的模块形式进行编排,而是按古时、近代和现代的顺序进行编排,并把原本独立列出的选修内容整合到必修内容中去,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按通史的方式把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做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4.关注广东地方史。近代的上海开放较早,面对列强的入侵,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历史名人,如洪秀全、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现代的广州,又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考在这一部分命题较多,如2008年考查了对康有为的评价、顺德县自然经济的垮台,2009年考查了梁启超的民权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责任内阁制等。5.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做选择题时,由于分值增加,不能掉以轻心,要有“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的观念。首先应留意审题,看准试题限定的时间、空间范围,设问的视角和题目结构,理解历史概念的涵义和外延,并注意题干当中有没有否定条件跟特殊规定;然后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选取,如排除法、优选法、比较法、逆推法等。做非选择题时,首先应仔细研读材料,注意材料的出处,找出材料的关键词,理解材料的真正含义,挖掘材料隐含的内容;然后按照设问思考能否利用了材料中的合理论据,解释能否合情合理等。
作答时应留意详略得当,用词精确,按照技巧来提问,并尽可能多回答几点,提高保险系数。(三)地理部分1.关注主干知识,突破重难点。实行政、史、地三科合卷后,地理试题的题型由2009年的20道单选题、10道双选题、7道综合题(选修为二选一),压缩到11道单选题、2道非选择题。试题的总量降低了三分之二,但考试范围跟内容并没有压缩(选修有较大调整)。这样势必让考试内容非常集中在主干知识上,因此很可表现地理学科传统跟价值的内容,一定会变成2010年高考的重中之重。如经纬网地图、等值线图的填图;日照图的测量与综合利用;天气系统图的预测;气候类别的判定以及气象灾难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妨碍;自然物理规律与生态原理在制造、生活中的应用;人类在资源、能源研发利用中存在的难题及缓解对策;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区域国土开发与治理;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对这种弊端应该以一定的常识为线索,进行逐一梳理和再次融合,采取专题训练等方法,进行逐一巩固和提高。2.加强素质专项训练。地理基本技能比如数学图表的剖析、判读,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化,基本的物理监测、地理实验等。
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题旨。近两年的新课标地理试题在加强理解素养考查的同时,强化了对获得信息素养、读图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查。多元化考查考生的物理学习素质和政治学科能力是高中数学试卷的主旋律。考查考生地理学习素质和政治学科能力的题型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分析原因类。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分析原因,并区别主要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起因跟间接因素的素质和能力。②比较变化类。在非常地理事物时首先应找出其相似要素,如成因、特征、分布等方面;其次,要从要素的详细内涵上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找出变化。③描述叙述类。准确表述一个地理事物,要从组成政治事物的各个要素,多角度、[HJ1.6mm]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做到认识事物具体,描述事物到位。④环境问题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和预测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能力的培育与提升离不开训练。要精选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养成良好的做题、解题习惯,提高综合探讨问题跟解决难题的能力。3.重视广东高考特色。历年来,广东高考都有自己鲜明的传统。地理学科主要体现在:一是图像新颖丰富。2007年广东地理卷共有图表32幅(个),2008年共有各类图表28幅(个),2009年共有各类图表27幅(个),2010年预计在10幅(个)左右。
二是注重政治研究。自2005年高考以来,广东政治试题至少会有1道带有显著的探究性。三是关注现实。每年的物理试题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如区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粮食、生态、资源、能源等关乎人类社会演进的重大难题;改革开放、重大灾害等热点事件等。四是在题型上,往往在非选择题中设定不定项选择题。五是素材来源广泛,不具有某一版本教材的痕迹。这些成功的、得到广大学生跟社会认同的“亮点”,不会随着考试方式的差异而消失,只会在维持试题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跟改进。4.关注选修模块的变化。2010年高考,调整最大的就是选修模块。不仅用《城乡规划》取代了《旅游地理》,而且在列入考试的内容上,也作出了重大调整(见“考试内容的差异”部分)。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删减了介绍、叙述、了解的一些非主干知识;保留了探讨、理解、运用的主干知识;另外,不修改“二选一”形式的选答题,而是将选修和必修融合在一起,强调了选修与必修相关内容的联系。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应合理地处理选修与必修的关系,最好是将纳入考试范围的选修内容与相关必修内容合二为一,把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梳理、训练复习,使之融会贯通,而没有必要将其割裂分化。
中国有俄罗斯这么勇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