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知识整理:2014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表格式)_数学_小学教育_

2021-01-13 07: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课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年教第 月 日案课时 总序第 年 批 个教案 月 注 日 执行时间: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材 P35 例 9 及练习八第 10~15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非常复杂的整数乘、除法,并有运用计 算器进行推导的观念。 过程与技巧:在运用计算器进行推导时,学生可借助观察、分析发现 算式中的规律201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并可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鼓励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教师体会数学中的美或者研究的真谛。 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 并可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 乘、除法的推导。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教学准备:师:计算器、多媒体。生: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 63.79÷5.2= 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种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 们可以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 (板书课题:用推导器构建规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 35 页例 9 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以下各题。 订正答案: 1÷ 11=0.0909… 2÷ 11=0.1818… 3÷ 11=0.2727… 4÷ 11=0.3636… 5÷ 11=0.4545… 师总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鼓励学生观察、比较,你看到了这些规 律?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引导学员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 9 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 果,我们看到了规律。现在你们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以下 几题的商呢?(出示下列例题) 6÷11= 7÷11= 8÷11= 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一说, 你是按照哪些来写这种商的? (根据 1÷11,2÷11……5÷11 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非常。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 35 页“做一做” 。 先使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教师讨论有哪些规律。 规律: 第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不变, 第一个因 数的小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小数部分有差异但是数位相同。

因数有几位 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个 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 1,再按照规律试着写出 后两题的积。 2.完成教材第 37 页“练习八”第 12 题。 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讨论:你看到了哪些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 9 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 5 个几,小数部分万分位是 O,其余的数都是 9 的哪个倍数。 3.完成教材第 38 页“练习八”第 13 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规律, 再按照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最后用计算器 验算。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有哪个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 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更准确。 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可迅速得出结果。 作业: 一、 先用计算器计算中间 3 题, 仔细观察, 再试着说出后面的得数。 (保 留 6 位小数) 1÷ 7= 2÷ 7= 3÷ 7= 4÷ 7= 5÷ 7= 6÷ 7= 二、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板书设计: 用推导器构建规律 计算器:省时、省力、精确教学(后记)反思:课课题: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年教第 月 日案课时 总序第 年 个教案 月 日 执行时间: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难题教学内容:教材 P39 例 10 及教材练习九第 1、2、5、7、8、9 题。

201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_201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_2014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取“去尾法”和“进一法” 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缓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技巧: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培养学员分析、比较、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并学会与对方合作,与人交流的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景的剖析与反思,体会 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应该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做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师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利用 所学的物理常识来解决难题,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 这节课 我们就运用所学的常识解决难题。 (板书课题:解决难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 39 页例 10 的第(1)题: 小强的爸爸要将 2.5 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桶最多可盛 0.4 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使教师读题并探讨:这道题的条件跟问题是哪个?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方程并估算:2.5÷0.4=6.25(个) 师鼓励教师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式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 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员思考:6 个盒子能装下 2.5 千克香油吗? 学生反思后回答:装不下,因为 6×0.4=2.4(千克) ,还剩下 0.1 千 克装不下。

所以应该 7 个瓶子。 教师鼓励学员观察总结:虽然 6. 25 的十分位的“2”比 5 小,但在这 里一直要往前一位进一。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式称为 “进一法” 。 (板: 进一法) 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什么实际问题必须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应该多少容器,做东西应该多少材料等) 2.出示教材第 39 页例 10 第(2)题: 王阿姨用一根 25 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 1.5 米长的丝 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引导学员读题,并预测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 17 个礼盒,丝带够吗? 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汇报: 包装 17 个礼盒,即 1.5×17=25.5 (m),丝带不够。 师鼓励并总结:那只能取商的小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除。这种 取近似值的方式叫“去尾法” 。 (板书:去尾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 生活中的什么难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并非常一下这两批个例题,有哪些不同? (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 ,一个用的是“去尾法” 。 ) 引导学生看到去尾法的结果比小数部分少 1, 进一法的结果比小数部分 多 1。

201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_201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_2014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让学生反思:什么状况下用“去尾法” ,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 法。如果买东西或变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件, 用“去尾法” 。如果应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 所以虽然余下的不多,也应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 (板书:根据实际状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 40 页练习九第 1 题。 (1)组织学生小组探讨,理解题目的内容跟要求。 (2)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3)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模式。 学生或许汇报: ①2 台 1 小时 2÷3=0.4 (公顷) 1 台 1 小时 0.4÷2=0.2 (公顷) ②1 台 3 小时 2÷2=0.6 (公顷) 1 台 1 小时 0.6÷3=0.2 (公顷) 2.完成教材第 41 页“练习九”第 7 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一说 是如何获得的结果。 教师指出: 做东西时, 只能舍去小数部分, 用 “去尾法” 。 3.完成教材第 41 页“练习九”第 8 题。 学生先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指出:装东西时,即使余下不多,也应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

4. 完成教材第 41 页 “练习九” 第 9 题。引导读题,并使教师预测题意, 说一说如何解答,再列式计算。思路:要算可买几支同样的笔,先算出买完 相册后还剩多少钱,再用这种钱除以笔的价格。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 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依照实际状况来缓解问题。 作业:教材第 40 页练习九第 2、5 题。 板书设计: 解决难题 进一法 根据实际情况 去尾法 教学(后记)反思:课教案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练习九 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第课时 总序第 执行时间: 年 批个教案 月 注 日教学内容:教材 P40~41 练习九第 3、4、6、10~13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应按照实际应该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观念。 过程与技巧: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教师认识地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 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灵活采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式来缓解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法、 “去尾”法取商。

2014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201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_201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自主研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题目 1.小强是用 50 元买了 12 个蛋糕,平均每位蛋糕多少钱? 2.蛋糕店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 0.32kg 面粉,李师傅领了 4kg 面粉做蛋 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 3.50 个饼干面包,要全部装在盒子里,每 8 个装一盒,至少应该几个盒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 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是如何想的呢? 生 1:第 1 题用 50÷12=4.1666…(元)≈1.17(元) 生 2:第 2 题用 4÷0.32=12(个)……0.16(kg),剩下的大米不能做成一个蛋糕, 最多只能做 12 个蛋糕。 生 3:第 3 题用 50÷8=6(个)……2(个) 。因为剩下来的面包还必须装在一个盒 子里,所以大约应用 6+1=7(个)盒子。 生:4:这三道题目告诉我们:要按照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取商的近似数,如果求平 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 整个的物件;如果用油桶装油,因为多出的油也要用桶来装,所以如果余下的不多, 也应多算一个桶。 师:求商的近似值的通常办法是使用“四舍五入”法。

全部用“四舍五入”法解 决今天的三个问题更不合理,我们应当按照实际生活必须,合理选用不同的方式来求 商的近似值。有时需要去除小数部分(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应舍去) ,有时需要进 一(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应进一取整数) ,这里所用的方式分别叫“去尾”法、 “进 一”法。 二、探究新知 1.根据实际状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求商的近似值 出示:五(1)班的同事准备装饰房间,他们打算了长为 5M 的黑纸,长为 8M 的白 纸。每长为 0.12M 的蓝纸可以做一朵红花,每长为 0.37M 的白纸可以做一朵黄花。 (1)可以做多少朵红花? (2)可以做多少朵黄花? (3)3 朵红花和 3 朵黄花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成多少束花? 引导分析 (1)要求长为 5M 的黑纸可以做多少朵红花,用除法计算。 (2)要求长为 8M 的白纸可以做多少朵黄花,用除法计算。 (3)根据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分别求出各有几个 3 朵,比较后确定可以扎成多少束 花? 学生尝试解答,集体订正。 规范解答(1)5÷0.12=41(朵)……0.08(M) 0.08﹤0.12,不够做 1 朵。 答:可以做 41 朵红花。 (2)8÷0.37=21(朵)……0.23(M) 0.23﹤0.37,不够做 1 朵。

201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_2014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201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答:可以做 21 朵红花。 (3)41÷3=13(束)……2(朵) 21÷3=7(束) 答:一共可以扎成 7 束花。 教师小结:在缓解实际问题时,要按照实际状况灵活地选取适合的方式取商的近 似值,如本题中的花是一朵一朵的,所以需要用“去尾”法取近似数。因为黄花只能 扎成 7 束,所以最终确认扎成多少束时,必须以较少的为标准。 2.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出示教材第 40 页练习第 3 题。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从题中你了解了这些数学信息? 所求问题:一台喷雾器每小时可以喷多少棵? 所需条件:3 台喷雾器 4 小时喷了 300 棵。 ⑵问:这题可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应该先算哪个?再算什么呢? 请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自己的看法。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300÷3=100(棵) 方法二:300÷4=75(棵) 100÷4=25(棵) 75÷3=25(棵) 综合算式:300÷3÷4 300÷4÷3 请老师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哪个? ⑶观察对比:两种方式有哪些不同和相似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 41 页练习九第 11 题。 教师:450g 橙子粉可冲多少杯?冲这么多杯应该多少克方糖?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探讨过程,并争论处理的结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