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经验:备课的基本原则_物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

2020-09-29 14: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小学数学教研的基本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而案头工作即使 15 分钟。 ” 一说起“备课” ,有些老师常常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两者截然不同。 备课是学生在培训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等的深入理解,结合自己的课堂 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或者教学心得,对老师教法与教师学法的反思与确定。而写 教案,只是对上述过程的书面记录。我们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份。钻研教 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是隐性的,而写教案就是显性的, 也是备课的最终一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了隐性的反思,何来显性的教案。 所以构想的过程是很重要的, 是备课的主体部分。那我们如何把握好这个思考的 过程?怎样去备课?怎样又可真正备好课呢? 备课的基本模式与技巧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落实听、说、读、写的练习,那我们要求 学生做到的, 在我们的备课中相同应表现起来。我把自己多年的备课经验加以整 理,把备课的过程梳理成五个字:读、研、听、说、写。 一、读 (一)读课本。一篇短文摆在面前,先做哪些?朗读是钻研教材更重要的一 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每备一课,都必须从读开始,或诵读,或抄写, 在吟咏中导致自己尽快进入作品之中。

还记得著名特级校长靳家彦老师说: “我 在备一课书时,总应先放声诵读,一丝不苟,反复吟唱,口诵心惟。 ” “教一课书 必先烂熟于胸备课方式怎么写,熟读成诵,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 ”所以我们必须“开口备课” , 因为朗读是“活”的,它可以跃出纸外,可以带给作品以生命。 (二)读作者 教师备课必须应与作者对话,读懂作者,正确把握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 的动机是备好课的前提。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人,一定要细心琢磨、体 会。对文章的好处和传统理解了,成竹在胸了,课堂上便会自如地引导学生去感 悟。老师因为是同学,是组织者、引导者。老师领悟得深,学生能够体会得深。 我想,只有我们学生读懂了作者,心有所动,然后带着教材走向课堂、走向学生 时,才会出现教师、学生、文本的互动,文本作者的感情、思想、智慧、精神, 才有也许化为学生身心的感受跟内心的体会。 (三)读学生 听过这些不级别的公开课,陌生得教授所对地是陌生的教师,走讲课堂,我 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仍然都会了,都懂了,但老师事先 已辛辛苦苦地备了更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出来,让学生“假装 不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就是教师备课时忽略了对教师原有的学习状况的 正确预测, 这表明教材中要求的课堂起点不必定是教师的真实的学习起点。

其实,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非常丰富的生 活经验跟实践累积。 备课要从教师实际出发, 力求全面认识学生思想情况跟兴趣态度,了解学员 已有的常识经验跟技能水准, 了解学员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跟 个体变化,以便于因材施教,提高课堂实效性。 (四)读自己 有时候,我们同学在课前作了长期的反思,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透彻,-1-但是仍不能将其条理清楚的给与学生,那我们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所以备课中 读自己是很重要的, 所谓读自己就是自己需要如何把握好教学的模式,怎样将自 己的探讨的过程清晰的梳理出来,本人觉得很重点的就是怎样设计难题,引导学 生自主互助学习,怎样将自己的反思过程梳理成一个条理的讲课流程。 一堂好课, 当然应该有好的设计, 但好的设计最须以教师精深的积淀作支撑。 上课表面上看是课堂“技术”的“度量表” ,实际上却是教师“内力”的“试金 石” 。语文老师,除增加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不断锻造 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如果每个学生都可读好书,那我们的教学肯定会是书香 四溢的。所以我们在读好自己的同时,要不断地武装自己,提升自己。

二、研 对我们物理老师来说,要回归数学,练好内功,就必须加强对文本的深入钻 研,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所隐含的情感,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一)研文本 通过认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 着重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体安 排中的地位跟作用, 明确和突显重点, 适当分散难点, 做到内容、 目标心中有数, 合理安排。 在新课程理念的熏染下, 我们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师生关 系、学习方法帮课堂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差异。但是,品评课堂教学时总认为遗憾 颇多。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深究起来, 大都与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不到位有关。 这种偏离重心的现象与老师研读文本是否用心以及自身研读能力有关。 应该说,研读文本,钻研教材是数学老师一生都需要修炼不止的看家功夫。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种: “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 ” (二)研教参 我们学生要注重对《教师用书》的研究。它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带有参考性的 链接性的知识点,但我们不能依赖于教参,很多东西还必须我们进行再加工、再 创造,叶圣陶先生说, “教参是鸦片”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大量只看教参, 只是满足于教材对课本的剖析, 形成的是一种思维的惰性,缺乏的是一种对文本 的深度的、独立的探讨,没有读到文本的内部去,读到作者的心中去,导致的是 自我的观念苍白,语言的肤浅不堪。

这需要是语文老师的一种悲哀。我们仍然站 在巨人的大腿上可以看得更高更远,省去很多的无用之功,但是我们也是倡导借 鉴,创新、创造才是我们每个人所追寻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是研读教材,而 不是依赖于教参。 (三) “研教案” 在撰写讲稿前对整堂课的课堂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大脑预演过程,是精 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含义。总体策略要考量目标、内容、条件等各 因素相互协调平衡, 要考量教材的常识结构跟学生思维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 性,便于整体把握。教案,为我们的课堂更好的理顺了想法,刚才我们提到了备 课思路中两个大的环节:读 -读熟课文、读懂作者、读懂学生、读好自己;研 研读文本、选研教参、细研教案。那我们头脑中尚未有了初步的教学预案,或备 课于书,或教案于心。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需要我们去听、去说,共同研讨,那就 是非常重要的集体备课。-2-三、 “听、说” 我们要倾听他人的观念,激发自己的灵感; “说” ,我们应集思广益,进行智 慧碰撞,激起“头脑风暴” 。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种观念。 因此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呼吁令各种见解、观念在交流碰撞中升华,从而 多维互动,共同成长。

集体备课是我们备课非常重要的磨课形式,教研组成员要畅所欲言,进行补 充、调整。大家促膝而谈,直抒胸臆,把今天我们提到的“读与研”所获得与生 成的信息表达起来,就会大大提升你们备课的强度,我们会很明确教学目标,教 学重难点,有更多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所以我们不要不屑于倾“听” ,更不要 吝啬于自己的“说” 。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 关于集体备课的方式,我不想多说,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将集体备课流程总 结为:熟悉教材、提出疑问--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难题--调整 修正、形成预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课后反思、理论 提升。 四、 “写” 。 所谓“写” ,就是记录、书写。我们借助自己读、研,生成预案。再加上集 体备课中智慧的碰撞,便会生成最有利于教学的教案。 1、写书案 “不动笔墨不读书” ,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要求我们的孩子养成那种习惯。那 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最需要这么。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边读边画出 生字、新词及意义深刻的语句。对于一些关键字词,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 重点、难点,要尽快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并且独特的 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

这 样学生的教材可真作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 操作便捷,不易遗忘或偏颇。这些精笔妙言是学生预习中对课本的个性化解读, 反映的是隐性思考中更宝贵的灵感, 喷涌的是教师的智慧的源泉。 将其定义为 “点 画批注”也好,定义为“备课于书”也好,其实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2、写教案 隐性思考的过程最终会生成文字性的教案。为了真正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备 课”中解放出来,我们引入精案与简案相结合的教案方式,要求学生对每一节课 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取地加强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 可写简案。 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打算、教学过 程(从导课至板书详实有效,各环节清晰,方法得当) ,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 各环节,老师可依照实际状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学生广泛阅 读有关文献和课堂参考书, 根据课程标准对课本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升级,努力 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探究学生的特征,根据学生已有 的常识结构跟理解素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 学生基本技能。作业布置要数量适当、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创新性;板书设计 应简单明晰,合理有序。

要非常重视课堂过程中的课件二次修正。 简案形式不拘,可旧案新备,也能改写他人教案;注重有新意、有特色、有 实效,服务于课堂实际。刚才我们看到了集体备课,本人指出,每一个教研组成-3-员所主备的详案最好不要相同备课方式怎么写,这样其它成员可以照搬他人的详案,吸取精华, 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可以成为自己的简案。这种“拿来主义”是能获得。 3、课中改 在所备教案的基础上进行培训过程中的二次修正,三次修正,及时记录下自 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及修正机制, 是一种对于改善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极为有 益的做法!教学实践中,或有得意之处,或有心得教训。如教学上的某有一个精 彩的细节,某位学生出乎意料的询问,突发状况的教学应急案例等等,我们都能 以将其记录在“案” ,这是我们前沿教师更宝贵的财富,是未来我们教学工作的 一线资料,更是我们教改教研的沃土。 “思想的绿叶来自实践的土壤” ,我们在教 学实践中便会赢得生气勃勃的观念绿叶。那么拿起智慧的笔记录下自己的观念, 课中改后所生成的教案便有了心灵,更富灵性。 4、写反思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强调“优秀学生=教学过程 反思”的蜕变模式。 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作为名师,但即使写三年反思则有也许 成为名师。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本节课摸索出了这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什么创新; 知识点上有哪些发现;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 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抉择,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怎样做,写出“再教设 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 界跟高度。?? 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 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累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实效。 总而言之,备课的基本模式---读:读课文、读作者、读教师、读自己;研: 研文本、研教参、研教案;听、说:集体备课;写:写书案、写讲稿、课中改、 写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