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四)——怎样评课
(一)评课的意义
新教师刚上岗,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引领人们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优秀学生的课堂教学,探讨课堂教学规律、对推动它们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它们尽快的学会评课,我还以张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进行了培训。
(二)评课的内容
1、评教学模式能否明确
课堂上,教师能否将自己定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教师学习的引导者,让学员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否可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激发师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关注学生的变化、针对师生的差别教师又是如何因材施教的等都表现了学生的课堂理念。比如张老师在执教《司马光》一课时,态度亲和、语言亲切、鼓励性语言不绝于耳构建了和睦平等的课堂氛围,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一节课学生用了32分钟的时间在读、画、思、议、写、说,老师只用了8分钟的时间提出疑问、评价学生反馈的信息,体现了教师是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
2、评教与学的目标预设的能否合理
根据单元训练要素、课文内容、课后反思题和教师的学情,张老师预设的《司马光》一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单词的含义,理解课本内容,初步展现文言文简约的特征。
(3)紧扣重点段落,感悟司马光的聪敏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个教与学目标的预设,既关注了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又把握了课后三个问题。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推进。
3、评重点难点是否突破
顾名思义,重点是学生需要把握的评课稿怎么写,难点是学员学上去有难度的地方。本课的课堂重点:参考译文和手稿,抓住重点段落,理解单词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敏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我们看下边一个教学环节,张老师怎样引导学员突破重难点的。
师:同学们真棒,才起初学古文就读得如此好!想不想把这个独白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也夸夸你像司马光一样聪明啊?老师告诉你一个好办法,借助以下的注解和书上的手稿,你会把故事编的最完美!
老师鼓励性的语言、情感的唤起,激起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通过译文和插图理解了重点词语跟课文的内容,感悟到司马光的聪敏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突破了重点难点。
4、评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
课堂教学结构能否合理,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合乎学生思维的通常规律。如,课堂上必须探讨,什么时候讨论,讨论多长时间等都应按照学情和难题的难易度来安排,要遵循学生由易到难的思维规律。如《司马光》教学环节的安排:
(1)看图编故事(5分钟);
(2)范读领读,引导学员读出词句间的停顿(7分钟);
(3)自读,借助注音读准生字,把课本读通、读顺、读出词句间的停顿;指导写“庭、登”(10分钟)。
(4)借助插图和注解感知古文的内容(10分钟);
(5)积累背诵(5分钟);
(6)作业布置(3分钟)
从以上6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跟学员课堂中体现,我认为张老师课堂结构简单明了,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合理的,完成了教与学的目标,突破了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思维规律。
5、评教法、学法是否得当
有的教师采取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法,虽然讲的津津乐道,但鉴于缺少学生的主体参加,因而也不是好课。教师要使学员真正参与教学,应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抓住学生的紧张点,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了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个个都是编故事的天才。请看这幅图,比一比看谁的故事编的好?
师:同学们真棒,才起初学古文就读得如此好!想不想把这个独白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也夸夸你像司马光一样聪明啊?老师告诉你一个好办法,借助以下的注解和书上的手稿,你会把故事编的最完美!
6、评教学效果是否有效
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师生的感情体验是否愉快、欢畅;学生反馈的信息等。比如,
汇报读的时侯,你看学生摇头晃脑的沉迷在文言的阅读的情趣中,读出了句子间的停顿、读出了古文的节奏、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汇报自己编的故事时,其中一个学生说“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里玩耍,其中一个小朋友脚踩着水桶想往假山上爬。谁知一不小心脚踩滑了掉入盛满水的缸里。其他小朋友一看都吓坏了,只有司马光没走。他搬起木头狠狠地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大沟,水流了下来,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真聪明,我要向他学习!”
看以上两个学生汇报、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这节课的课堂效果是十分有效的。
此外,这节课老师充分利用手中的课堂资源,如插图、注释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7、评课堂教学不足的地方
评课本着实事求是、教学相长的方法评课稿怎么写,对教学存在不足的地方也需要强调自己的看法跟建议。比如,本节课教师初接触文言文,为了使教师更好的体会本篇短文与当时学习过的课本语言的不同,在教授范读领读以后,应让学生再自读、互读、表演读、汇报读,总之要多读读,然后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这是好图